海上之盟的签订,是12世纪上半叶以来最为重大得一个历史事件。它所带来的影响,不单单是辽被宋金联手灭掉,更影响了整个东亚的政治格局。
可以说,海上之盟签订后,使以辽为中心的东亚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他所带来的影响有四点:
其一是契丹立国重心发生转移;
其二是金与高丽、西夏两国逐渐确立了藩属关系;
其三是燕山地区割据势力出现和灭亡;
其四就是南北出现了新的对峙,即由原先的宋辽对峙,变成了宋金之间的对峙。
最终,金打败了北宋,又迫使西夏与高丽相继臣服,逐渐构建了一个以金过为中心的东亚政治新格局。
北宋执行联金灭辽的原因政和七年初的时候,为了夺回幽云十六州,准备许久的北宋突然放弃了北伐的计划。原因也很简单,北宋害怕辽还有实力,所以没有贸然进行北伐。
虽然北宋停下了北伐,但没有放弃收复幽云的决心。在金崛起,并灭掉渤海国后,北宋才又看到了希望。
当时辽夹在金与北宋之间,导致双方没有办法直接建立联系。金灭掉渤海之后,其势力范围到达了与北宋“止隔一水”的辽东半岛,双方才终于有机会接触。
那么,北宋为什么偏要联合金国呢?这也和中原王朝的传统政策“以夷制夷”有关。像北宋时期,为了制衡西夏,北宋联合了吐蕃、甘州回鹤;为了牵制交趾,北宋联合了占城。
在与金国结盟对付辽之前,北宋一直联合的都是高丽、女真以及安定等政权。那么,为什么不从高丽等政权中选一个结盟,偏偏要选择金国呢?
原因也很简单,金国是当时最有实力的一个政权,同时也是辽最敌视的。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北宋就开始积极与金朝进行接触。
其实北宋与金朝前身女真曾有过许多接触,但在辽的干涉下,这种接触就慢慢变少了。不过,北宋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到渤海国被金灭亡后,双方才迎来这个契机。
总的来说,北宋之所以和金结盟,就是因为“以夷制夷”的传统政策,以及宋与女真之间的历史渊源,使双方最终走到一起,成为同盟。
而这一接触之下,整个东亚的政治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辽在东亚的地位受到了绝对性的挑战。
辽反对宋金结盟在宋金进行接触后,辽就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首先是集中军事力量来压制金朝,然后采取和平的方式来缓和与北宋之间的矛盾,避免两线作战。
总的来说,辽的主要措施,就是将金视为敌人。将曾经的敌人北宋视为可拉拢的对象,对北宋没有进攻的意图。就算不能使北宋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上,也要让北宋保持绝对的中立。
只有北宋不在边境上发动攻势的话,那么宋金联盟就形同一张虚纸,辽也有时间抽身专门对付金。
不过,辽这个意图,最终还是被北宋识破了。
高丽反对宋金联盟辽反对宋金联盟,是因为它是该事件的主角,所以反对很正常。但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高丽居然破天荒的提出了反对意见。
为此,高丽还特地写了一封信送到了北宋。信中是这样写的:高丽小国,世荷国恩不敢忘。闻天子用兵,辽人,此兄弟也,足以为中国捍边,女真虎狼,不可交也。
从靖康之耻这起事件中,足以看出高丽当时确实具有前瞻性。而高丽当时说出这样的话,也确实是真心的。
高丽虽偏居在半岛上,但对于中原王朝怀着崇高的敬意。据悉,高丽王还曾做梦来到了中原地区,还作诗记载了这件事。
既然高丽如此尊敬中原王朝,那么为何还要非常宋金结盟呢?要知道,北宋经常受辽欺压,高丽应该是知道的。
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其实就是高丽害怕辽被灭之后,金国实力更加壮大,从而对北宋形成更大的威胁。也就是说,高丽的出发点是好意的。
除此之外,高丽之所以反对宋金联盟还因为高丽讨厌金。原来,女真崛起的时候,高丽曾是其父母之邦和宗主国。
但随着金实力不断壮大,金一直在试图改变这种关系,不想再承认之前与高丽的关系。
公元1118年,金太祖对高丽发出了诏书,言:朕始兴师伐辽,已尝布告,赖皇天助顺,屡败敌兵,北自上京,南至于海,其间京府州县部族人民悉皆抚定,今遣孛堇术孛报谕,仍赐马一匹,至可领也。
一直以来,对高丽自称朕的,只有中原王朝。如今金也对高丽自称朕,就是将高丽视为了藩属国。这让高丽气的不行,明明自己曾经是女真的父母之邦,如今却被女真倒打一耙。
这样国际关系的转变,让高丽尤为不满。但高丽此时也只能表现出不满,因为之前双方曾爆发过两次战争。
第一次战争中,最终以高丽求和而告终。第二次战争期间,高丽依旧没有占到便宜。通过这两次战事,高丽深知金难制,如果仍有其发展起来的话,势必会影响到高丽的国家安全。
因此,在得知宋金结盟后,高丽就一直担忧此举会破坏东北亚的均势。在高丽眼中,辽虽然也是一个劲敌,对高丽会产生极大的威胁。
但是,相比于辽的话,金更加野蛮、威胁也更大。为此,高丽一直希望金与辽保持一个均势,从容制约金南下。
不过,这个均势最终随着宋金之间组建联盟而被打破。
西夏反对宋金结盟和辽与高丽一样,西夏也一直反对宋金联盟。不过不同的是,西夏夹在在辽与北宋之间,与金并没有接壤。
所以,宋金联盟在政治上对西夏没有任何影响,军事上也未对西夏有过任何威胁。但尽管如此,西夏得知宋金结成联盟之后,就第一时间给辽去了一封信:
宣和中,夏人知中国有事北边,遂与辽国书,约夹攻中国,天作不听。
意思就是说,西夏得知宋金联盟之后,就第一时间站队辽。然后去一封国书给辽,表示愿意与辽一起先解决掉较为弱小的北宋,但是辽当时没有听从这个建议。
前面提到过,宋金联盟针对的是辽,那么西夏为何要站出来凑热闹呢?
这其实和西夏与北宋的历史渊源有关,西夏立国的灵、夏等州,在北宋方面看来,是意欲恢复的汉唐旧疆,其地位与北宋一直想要收复的幽云十六州一样。
辽在的时候,西夏还能勉强依靠辽的庇护,来制衡北宋。如果辽不在的话,那么西夏必将被北宋吞并掉。像之前北宋对西夏战争的时候,之所以没能彻底灭掉西夏,就是因为辽在宋夏之间充当仲裁者。
如果辽国灭亡的话,那么西夏将要独自面对北宋,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西夏的统治者深知唇亡齿寒这个道理,明白北宋不会轻易放弃攻灭西夏的政策,也知道宋金联盟绝非恢复幽云十六州那么简单。
所以为了制衡北宋,西夏就第一时间站队辽。并在公元1121年的时候,西夏遣使来到辽,向辽叙述了先发制人,攻打北宋的想法。
而且,当时的背景,也确实给了西夏这样做的机会。当时北宋军队中实力最强的莫过于陕西的西兵。
而为了镇压方腊,西兵基本上被抽调空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宋在宋夏边境的力量,所以西夏一直蠢蠢欲动。
不过,辽最终拒绝了这个提案。原因也很简单,辽夏联手攻北宋,只符合西夏的利益,并不符合辽的利益。
因为辽的北方,有个金在虎视眈眈,辽的所有精力只能放在金的身上。如果抽调兵力去攻打 北宋,金势必会出兵。届时,辽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地步,这是辽最不想看到的。
而且辽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的主张,那就是以防御金朝为主,威慑北宋为辅。即尽量保持与北宋之间的和平关系,让北宋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使宋金之盟瓦解。
如果听从西夏大举进攻北宋的话,那么辽的方针就会被打乱。
总结在宋金签订了海上之盟后,除了被针对的辽做出强烈反应之外,高丽以及西夏两个小国也相继做出反对。
高丽反对很简单,一方面是亲近北宋,不希望北宋引狼入室,从而对中原王朝造成巨大的威胁。另一方面,金国的强大,也威胁到了高丽。
总的来说,高丽反对宋金联盟,主要是针对金朝。
而西夏的反对宋金联盟,反对的对象则是北宋。原因无它,北宋一直想吞灭西夏,恢复汉唐旧疆土。
但二者的反对,最终没有任何作用,辽还是被灭了。辽灭亡后,西夏和高丽不得不臣服于新的王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