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祖饯诗会上的明星”的郎士元,你读过他多少诗歌?

宸界说诗 2025-03-07 18:32:51

[微风]中华古诗词,润了心田,苏了万物[微风]

1.

《柏林寺南望》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赏析:前两句写未到柏林寺,循钟声过松林,充满探寻的期待。后两句写雨后望山,云雾缭绕,山峰如画卷般呈现,营造出空灵清新意境。

写作背景:郎士元在旅途中遇雨,在寻找避雨处时听闻柏林寺钟声,雨霁后写下此诗。

2.

《听邻家吹笙》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

赏析:用通感,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以“隔彩霞”写笙声超凡,“碧桃千树花”想象奏乐环境,侧面烘托笙乐美妙。

写作背景:郎士元在自家院子里偶然听到邻家传来的笙乐,被其深深吸引,有感而发创作此诗。

3.

《送曲司直》

曙雪苍苍兼曙云,朔风烟雁不堪闻。

贫交此别无他赠,唯有青山远送君。

赏析:前两句描绘雪、云、风、雁,渲染出凄清氛围,烘托送别时的不舍与哀伤。后两句以青山相送,情意真挚。

写作背景:曲司直远行,郎士元在冬日清晨为其送别,触景生情写下此诗。

4.

《郢城秋望》

白首思归归不得,空山闻雁雁声哀。

高城落日望西北,又见秋风逐水来。

赏析:诗人借“白首”“归不得”表达思乡之情,“雁声哀”“秋风逐水”强化了孤寂与愁苦之感。

写作背景:郎士元客居郢城,秋天登城远望,见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羁旅漂泊、归乡不得的愁绪。

5.

《夜泊湘江》

湘山木落洞庭波,湘水连云秋雁多。

寂寞舟中谁借问,月明只自听渔歌。

赏析:前两句描绘湘江秋景,营造开阔而萧瑟氛围。后两句写诗人独在舟中,寂寞无人问,唯有听渔歌,尽显孤独。

写作背景:郎士元乘船经过湘江,夜晚停泊时,面对湘江秋夜景色,有感而发。

6.

《送李将军赴定州》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

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

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赏析:开篇将李将军比作飞将军,颔联写边塞风光,颈联描绘战场氛围,尾联劝诫将军莫赶尽杀绝,有和平期望 。

写作背景:李将军奉命前往定州戍边,郎士元写诗为其送行,表达对其出征的关注与期望。

7.

《赠韦司直》

闻君感叹二毛初,旧友相依万里馀。

烽火有时惊暂定,甲兵无处可安居。

客来吴地星霜久,家在平陵音信疏。

昨日风光还入户,登山临水意何如。

赏析:首联写与友人心灵相依又感凄凉,颔联颈联写战乱未息、客居他乡之苦,尾联借景委婉表达世事无常的感慨。

写作背景:安史之乱期间,郎士元避难江南,听闻韦司直感慨早生白发,想到彼此处境,写下此诗。

8.

《送张光归吴》

看取庭芜白露新,劝君不用久风尘。

秋来多见长安客,解爱鲈鱼能几人。

赏析:以“白露新”点明时节,劝友人归乡,尾句用鲈鱼典故,含蓄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乡生活的向往。

写作背景:张光要回吴地,郎士元在长安为其送行,借诗表达对友人的关怀及对人生的思考。

[福]中华古诗词,诵了岁月,暖了心田[福]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