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张孝祥、张元干

1.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赏析:词风慷慨激昂,借景与典故,将对国事的担忧、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投降派的愤怒融为一体,情感浓烈深沉。
背景:绍兴十二年(1142),胡铨因反对议和被贬新州,张元干不顾危险作词送行,触怒秦桧遭除名削籍。
2.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赏析:上片写景,营造雄浑苍凉氛围,下片抒情,表达渴望抗金、壮志难酬之情,气势豪迈又含悲愤。
背景:绍兴八年(1138),南宋与金议和,李纲反对被罢居福州,张元干作此词表达支持与感慨。

3.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
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
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
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两宫何处,塞垣祗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赏析:通过舟中见闻与感受,抒发对国家命运担忧,渴望洗雪国耻,词风沉郁悲壮。
背景:建炎三年(1129)秋,张元干目睹国势衰微,南宋偏安一隅,于吴兴舟中作此词。

4.
《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
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
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
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
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
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
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赏析:描绘旅途遇风受阻,借景抒情,表达漂泊愁苦、思归心切与对佳人的愧疚思念 ,情景交融。
背景:宣和二年(1120)春,张元干从豫章赴南康途中,遇风阻于吴城山时所作。

5.
《水调歌头·追和》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
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
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
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
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
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
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赏析:将自身境遇与壮志相结合,既有对现状的无奈,又有壮志未酬之感,风格豪迈悲壮。
背景:作于南宋偏安时期,张元干感于时局与个人抱负难展而作。

6.
《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
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
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赏析:语言质朴,表达出不服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于春日中尽显洒脱。
背景:张元干经历人生起伏后,对生活感悟而作。

7.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赏析:描绘平湖夜景,景色清幽美妙,营造静谧氛围,体现词人闲适超脱情怀。
背景:可能是张元干晚年隐退福建,与友人交往,陶醉自然美景时所作。

8.
《点绛唇·呈洛滨、筠溪二老》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
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
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赏析:借景抒情,以归鸿自比,抒发寂寞、孤独与对往昔约定未践的遗憾,情感细腻。
背景:与友人分别后,思念友人,有感于友情和自身处境而作。

[福] 中华古诗词,诵了岁月,暖了心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