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197:防微杜渐丨外戚窦宪擅权专政,汉和帝诛除窦氏集团

绿茶纵横看历史 2025-02-14 12:08:37

防微杜渐(fáng wēi dù jiàn),也作“杜渐防荫”、“杜渐防微”,意思是在错误或危机刚刚露出苗头时,就加以制止和杜绝,避免继续恶化。成语出自《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章和二年(88年)二月,汉章帝刘炟去世,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因刘肇年仅九岁,太后窦氏临朝摄政。窦太后临朝后,拜兄长窦宪为侍中,使其内主机密,外宣诏命;又以汉章帝遗诏的名义,封弟弟窦笃为虎贲中郎将,窦景、窦瑰为中常侍,窦氏外戚迅速崛起。

同年十月,朝廷征调京师骑兵和边疆十二郡骑兵,以及羌人、胡人骑兵,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率兵北上攻打北匈奴。窦宪率军于稽落山大败敌军,斩杀名王以下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万余头,招降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

凭借战功,窦宪被拜为大将军,并获准以太尉标准设置官署,就此权震朝廷。窦太后为了掌权,又将大批窦氏子弟和亲朋故友任命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更有不少窦氏子弟倚仗权势,欺凌百姓,强夺财物,以致百姓怨声载道,而大臣们却是无人敢于奏报。

永元三年(91年)正月,汉和帝刘肇正式加冕。二月,为了进一步压制皇权,窦宪又发动金微山之战,再度大败北匈奴,斩首五千余级,北单于下落不明。凭借此战,窦宪威名更甚,一时间刺史、守令多出其门,朝野内外人人侧目。

为了巴结大权在握的窦宪,大量地方官员争相向百姓征税,用以贿赂窦宪。对此,大司徒袁安、大司空任隗上书弹劾,对窦氏的擅权专政、胡作非为早已不满的汉和帝,一怒之下罢免了四十多名贿赂窦宪的官员,汉和帝与窦氏外戚的关系就此决裂。

见到皇帝并不甘心作为窦氏傀儡,尚书仆射乐恢随即上书反对外戚干政,由于汉和帝尚未亲政,乐恢的奏疏遭到窦太后拒绝,乐恢只得称病返乡,随后便在窦宪的威逼下服毒自尽,得知此事朝臣尽皆震恐,无人再敢违抗窦宪,唯独尚书仆射郅寿不顾个人安危,再度上书弹劾窦宪骄纵,并以王莽形容窦宪,结果也在窦宪威逼下自杀。

汉和帝对于窦宪的专横实在无法容忍,开始暗中积聚力量,为铲除窦氏集团做准备,窦太后、窦宪等人亦觉察到了危机,遂与心腹邓叠、郭璜等人商议谋害汉和帝,汉和帝得知消息,亦联合兄长刘庆谋划诛除窦氏。

永元四年(92年)三月,大司徒袁安薨逝,丁鸿接任大司徒一职。四月,窦宪班师回到洛阳。

六月,丁鸿借发生日食之机上书,直指窦宪策划发动政变,他在奏疏中说道,“发生日食,是因臣在君上,阴凌于阳;月满不亏,是因臣下骄横,违背君王。《诗经》有云‘敬天之怒,不敢戏豫’,只有敕政责躬,杜渐防萌,才能消除凶恶,害除而福降。坏崖破岩之水,源于涓涓细流;遮云蔽日之树,起于葱青小苗。禁微容易,救末困难,若是忽略了细微,最终便会酿成大祸……”

丁鸿的这封奏疏,最终促使汉和帝下定了诛除窦氏的决心,他先是以“到白虎观讲经”为由,带着兄长刘庆移驾章德殿,脱离了窦氏的掌控接着又下诏任命丁鸿为太尉,兼任卫尉,统领宫中禁军,控制南宫、北宫,并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

夺取兵权后,汉和帝立即下令关闭城门,搜捕邓夫人、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等窦氏亲信,将其全部下狱处死,又派谒者仆射收夺窦宪大将军印信,将其改封为冠军侯,将其与窦笃、窦景、窦瑰等窦氏众人全部遣归封国,并在他们抵达封国后,勒令他们自杀,就此彻底诛除了窦氏集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