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的“耳”形态众多
如常见的冲天耳、桥耳、鱼耳、戟耳、蚰耳等
项元汴《宣炉博论》中曾提到
“吴下宣炉其款制,首尚乳炉、鱼耳、蚰耳,以此三种皆庙堂文房之所御用也,款式典雅,朴素无文,置之几案,何妙如之”
此次分享的两款炉形
便是蚰龙耳炉与鱼耳炉
蚰龙耳炉
蚰龙耳炉,亦称蚰蜒耳炉
为宣炉中最具代表性的款式之一
其形婉转圆融
久观不厌,寓意绝佳

《宣德鼎彝谱》赞其
「款制大雅,为诸炉之冠」
深受宣宗喜爱
成为御书房御用炉品,朝夕相伴
并被分赐诸王
也正因此,后世仿制者甚多
从造型看炉耳弯曲如蚰
腹部圆鼓而略扁
蚰耳两端均在颈部位置
年代稍晚蚰耳的尾部逐渐延伸到炉的腹部

此种炉具潜龙之象,含韬晦之志
作为素风之炉,清雅精巧,大小适中
正如《易·系辞》云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因此,不论帝王、文人皆喜爱之
也历来是文人高士梦想中
读书、生活的雅致境界
不仅是文人雅趣
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以示人生态度
鱼耳炉

鱼耳炉者,形源于宋代官窑瓷制香炉
即沿袭自宋官窑款式
《宣炉谱》三种版本上均有记载
同样被《图谱》称为“诸炉之冠”

关于双鱼耳来历说法不一
一说其为佛家八宝之一
亦有说象征鱼水之欢
此造型之宣德炉
被宣德帝置于燕居密室之中
器型简约,淳朴率真
炉腹饱满,两侧置双鱼耳
是文房不可缺之美器

蚰龙耳炉-周月康制


炉平口微侈,束颈,垂腹,下顺外撇矮圈足,蚰龙双耳线条圆滑,耸肩微弧, 比例谐美,器壁底至口沿等厚,工艺特殊。炉通体红皮,泛猪肝红色,触手滑腻,如肌肤光泽莹润,皮入器口,直至内颈。蚰龙耳炉的大方,简洁素美,从容,得体,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