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蜡浇铸——图说宣德炉传统工艺

媛媛伴庐 2024-03-16 12:30:13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宣德炉的制作,完全遵循传统和采用传统工艺,即“失蜡浇铸”法。

这种工艺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整个制造过程均为手工操作。它的工艺过程是:将蜡制成所要制作的型器样式,后将耐高温细泥浆淋至蜡型表面,并撒细纱在泥浆表层,反复多次,使之形成完整的型壳,干燥后加温使蜡质熔出,形成型腔,用以浇铸铜液(即:紫铜加锌、锡等金属元素的溶液)。完成浇铸后,经去壳、打磨、做旧,一件精美绝伦的宣德炉就展现在您的面前。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是使用这一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远在公元前数百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了这种失蜡精密铸造技术,用来精密铸造带有各种精细花纹和文字的钟鼎及器皿等制品,如春秋时的曾侯乙墓尊盘等。曾侯乙墓尊盘底座为多条相互缠绕的龙,它们首尾相连,上下交错,形成中间镂空的多层云纹状图案,这些图案用普通精密铸造工艺很难制造出来,而用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可以利用石蜡没有强度、易于雕刻的特点,用普通工具就可以雕刻出与所要得到的曾侯乙墓尊盘一样的石蜡材质的工艺品,然后再附加浇注系统,涂料、脱蜡、浇注,就可以得到精美的曾侯乙墓尊盘。

1. 雕刻蜡模

2. 手工修模

3. 修完的熏炉盖蜡模

4. 经过多次熔炼的铜合金溶液

5. 铜液冶炼的火候相当关键

6. 浇铸

7. 除了浇铸,打磨也关系到细节的好坏

8. 纯手工的錾刻

9. 打磨后的各种铜胎,等待最后的做皮色(皮色讲究也是非常多。有仿宋烧斑色、仿古奇绿色、朱砂斑、石青斑、茄皮紫、珊瑚色、栗壳色、蟹壳青、敷漆色等60多种呈色变化。制作一个宣德炉,周期在二十来天。)

10. 最终一个完美的宣德炉呈现

宣德炉是明宣宗朱瞻基亲自监制的。由礼部设计,工部制作。共117款,后世比较流行的约30~40款。

咱们来看几款经典的宣德炉。

冲天耳炉

桥耳炉

辅首簋式炉

宣德炉最有魅力之处其实不是它的工艺,而是他背后的文化、内涵、审美。

0 阅读:18

媛媛伴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