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未就任前,频频在国际上向中国示好,给人一种想要搞好中美关系的假象,但上任之后便下令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之后更是宣布拒收来自中国的包裹。
而在2月6日当天,特朗普又对华打响了第3枪,对此中方也不再过多承让,直接对美国上了3道“硬菜”,可美国还没接招,欧盟又跳出来凑热闹。
那么这第三枪到底是怎么回事?中方的“三道硬菜”到底有多硬?
特朗普政府的第三枪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2月6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声明,宣布对伊朗石油行业实施新的制裁,乍一看,似乎是为了打击伊朗的能源产业,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一制裁的真正目标其实是中国。
要知道伊朗与中国的关系一向非常紧密,特别是在能源领域,伊朗的石油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价格上的优惠,更是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的关键所在。
中国一直以来都在寻找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伊朗石油的加入,正好填补了中国在能源“篮子”中的一个重要空缺,因此伊朗的石油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经济利益的体现,更是一种战略资源。
但美国显然并不愿意让中国在这一领域继续占有便宜,特朗普政府通过实施制裁,试图打击中国与伊朗的石油合作,制裁的对象并非仅仅是伊朗,它们直接锁定了那些与伊朗石油交易的中国公司和个人。
这一制裁的背后,是美国试图逼迫中国在能源供应上受到制约,美国的算盘很简单:如果中国不能通过伊朗获得便宜的石油,那就只能转向其他更为昂贵的能源来源,导致中国的能源成本大幅上升,这对于依赖大宗商品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中方的“三道硬菜”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美国这边已经出招,我们当然也要见招拆招,早早的端上了准备已久的三道“硬菜”。
中方的第一道“硬菜”便是直接将美国的加税措施提到全球舞台上来,中方向世贸组织提出了正式的诉讼,要求全球165个成员国一起对美国的做法发表意见。
这样做的原因,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我们自己的不满,更是为了提醒全世界,贸易的规则应该是由大家共同遵守的,而不是某个国家单方面决定的。
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做法实际上影响的不仅仅是中美两国,全球贸易的公平性和国际秩序也面临着挑战。
现在我们站出来将这个事情摆到明面上,可不仅仅是在为自己争取权益,也是在捍卫全球贸易的多边主义。
至于第二道“硬菜”则更具杀伤力,2月10日,中方宣布对美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特别是美国出口的重要产品,如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大排量汽车、农业机械等,加征关税的幅度从10%到15%不等,其中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的关税增幅更是达到15%。
这一步其实说白了还是对美国加征关税的直接回应,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加税,其实是打击了中国的市场,但中国也清楚,美国的这些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依赖度非常高。
中国是美国液化天然气、煤炭等产品的最大买家,若中国减少进口,将直接影响到这些商品的市场份额和美国相关行业的利益。
通过加征关税,中国不仅是保护自身经济利益,更是在告诉美国,你的单边行为将会引发反制,你不是唯一能采取措施的人。
至于最后一道“硬菜”可谓是“制胜一招”,中方宣布对一些高端稀有材料,如钨、钼、铋、碲等实施出口管制。
这些材料是现代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广泛应用于芯片生产、航空发动机、OLED屏幕、红外夜视设备等关键技术领域。
我国是全球这些稀有金属的重要供应国,而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对此有着极大的依赖,如果我们暂停这些材料的出口,美国的相关产业将面临严重困境,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
所以中方的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在博弈的牌桌上给自己增加了强大的筹码,如果美国继续在贸易战中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那么中国可以通过控制这些高端原材料的出口,让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卡住脖子”。
通过这三道“硬菜”,中方不仅仅是回应美国的挑衅,更是在全球贸易规则的框架下,捍卫着自己的利益,而我们的反制措施表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公平不仅仅依赖于某个国家的意志,而是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遵守规则、维护秩序。
欧盟横插一脚
这三道“硬菜”端上来之后,特朗普政府一时还有点懵,毕竟吃不进也咽不下,就在此时,欧盟又站出来横插一家。
有消息称,欧盟准备将25家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声称这些企业涉嫌将欧洲的商品转手给俄罗斯,进而威胁到了国际和平。
这一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然而细想之下,这一说法似乎并不成立,中国多次明确表示,从未向冲突地区提供致命性武器,也一直严格控制军用物资的出口。
无论是对于军事装备还是民用产品,中国都严格遵循国际法和相关规定,避免与冲突地区产生任何不必要的关联,对于欧盟的这一举动,许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欧盟要这样做呢?
事实上,欧盟这一波操作显得特别“及时”,在中美博弈的火热时期,欧盟看似在帮美国施压,实则更可能是想借机通过插手争端,获得一些自身的好处。
中美两国互相对立,欧盟的角色并不完全是站在美国这一方,毕竟它自己的利益才是最关键的,欧盟清楚地知道,虽然在表面上可能是看起来站在美国这边,实则是在借着中美的矛盾,悄悄捞取一些有利的经济利益。
在两国发生争执时,市场上出现的机会,就成为了它的“机会窗口”,它并不真心希望与中国对抗,毕竟中国市场对于欧盟来说极其重要。
然而,欧盟的这种做法可能会为自己带来麻烦,毕竟,中国是欧盟的重要合作伙伴,过度指责中国只会引发更多的反感,最终可能影响双方的合作与交流。
欧盟如今的市场困境,需要依赖中国的进口和投资,而这时候选择与中国发生冲突,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欧盟如此做,表面上看似是为了与美国站在一起,实际上却是在自己的“饭碗”上动刀子,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敢轻易去破坏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全球经济大国。
再回过头来看,这场博弈,原本是中美之间的博弈,眼下却变成了全球多个国家参与其中的复杂局面。
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技术竞争、外交斗争,虽然是两国之间的事,但世界的其他国家在其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欧盟的插手,让这一场争斗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从某种程度上说,欧盟并非完全站在美国一边,而是可能借此机会“中立插手”,希望在大国博弈中找到自己的利益空间,可是这种方式的风险也显而易见,欧盟可能会在自我利益和国际关系之间走得越来越难。
信息来源:
特朗普对伊朗“极限施压”油“零”出口 新华社 2025-02-05
欧盟对俄制裁将中国企业和个人列入清单商务部回应 正观新闻 2024-12-19
迎战美国关税霸凌 中国向WTO起诉 直新闻 2025-02-04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