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别眼睛里只有窦婴、田蚡,那个低调不争之人,才最厉害呀!

是侃天说地的小李呀 2025-04-23 14:51:22

说起西汉的外戚,窦婴和田蚡是常被提及的两位。窦婴代表窦家,田蚡代表王家,两人都曾权倾朝野,地位显赫,风光一时无两。然而,他们的结局却颇为凄惨:窦婴被汉武帝处死,田蚡则因恐惧而亡,死得都不够体面。相比之下,有一个人却显得格外不同。他一生低调,不争不抢,始终陪伴在汉武帝身边,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自己的生涯。甚至在他去世后,他的家族依然受到庇佑,延续了多年的荣光。这个人,就是卫青。

成功并非完全依赖天赋,后天的环境和个人的努力同样关键,若能得到贵人提携,自然更佳。卫青便是这样一个例子,他出身低微,但凭借自身毅力和多位贵人的帮助,最终成为西汉时期最有权势的外戚之一。卫青作为私生子,并未得到父亲的重视,甚至被兄弟们视作下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养马,身份卑微。若非其姐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卫青可能一生都只是个马夫。平阳公主为汉武帝挑选美人,府中聚集了许多才艺出众的舞者,卫子夫便是其中之一。她在众多舞者中以其美貌和才华脱颖而出,因此被汉武帝选中,这也为卫青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卫子夫被汉武帝刘彻带入宫中,她带着弟弟卫青一同前往。卫青在宫中依然负责养马,而卫子夫却很快被冷落,刘彻似乎忘记了她。然而,卫子夫并非甘于被忽视的人,她不愿自怨自艾,而是决定主动争取机会。她向刘彻上书,直言道:“陛下召我入宫,想必是对我有意,但如今却对我置之不理,我实在不解。若陛下真心喜欢我,请善待我;若无意,请让我离开,我无法承受这富贵。”刘彻读后深受触动,随即再次召见了卫子夫。不久后,卫子夫怀孕,这让刘彻和窦太后都欣喜不已。从此,卫子夫在宫中备受重视,刘彻还专门安排人照顾她的生活,不敢有丝毫疏忽。

陈阿娇对卫子夫的得宠极为不满,但她和母亲馆陶公主刘嫖却无可奈何,因为卫子夫受皇帝宠爱,无人敢动。于是,卫青成了她们的泄愤目标。馆陶公主刘嫖直言:“既然你卫子夫有皇帝庇护,我动不了你,那我就拿你弟弟卫青开刀,看你心不心疼!”刘嫖行事果断,立即派人去抓卫青,打算当场处决。要知道,这种在皇宫内绑人的事,除了刘嫖,没人敢这么做。毕竟,她是窦太后的女儿,汉景帝刘启和梁王刘武唯一的姐姐,权势滔天。刘嫖的手下训练有素,趁卫青和羽林卫外出聚餐时下手,将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的卫青绑了起来。

馆陶公主显然小看了卫青。卫青刚进羽林卫没多久,就结识了公孙敖,两人关系迅速升温,成了兄弟。可没想到,卫青竟然在羽林卫的地盘上被人绑架了。公孙敖一听,立马带着兄弟们追了上去。馆陶公主的人马根本不是羽林卫的对手,很快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除了几个拼死反抗的被干掉,其他人全都不敢再动手,乖乖投降了。审问时,他们直接坦白:“将军,我们都是馆陶公主派来的,这次行动是公主的意思。我们只是奉命行事,还请将军高抬贵手,别为难我们。”

公孙敖怒喝道:“简直是胡言乱语!馆陶公主可是陛下的岳母,太皇太后的亲生女儿,怎么可能做出如此荒谬的事情?来人,把这些口无遮拦的贼人就地正法,以儆效尤!”“将军饶命!”卫青刚被解开绳子,正想开口求情,公孙敖带来的羽林卫已经挥剑将这些人全部斩杀。公孙敖下令:“把尸体就地掩埋,不要留下任何痕迹!”随后,他走到卫青身边,低声说道:“卫将军请放心,陛下吩咐我全力保护您的安全。以后不必再叫我大哥,直接称呼我公孙敖即可。”

卫青心里一紧,幸好自己刚才没乱说话,原来这一切都是汉武帝提前布置好的,自己只是配合演了一出戏。汉武帝让馆陶公主刘嫖吃了哑巴亏,她就算心里不服,也只能认了。汉武帝刘彻看上的人,谁敢动他一根汗毛?随后,汉武帝任命卫青为建章监和侍中,让他成为自己的心腹大臣,这下谁也不敢再打卫青的主意了。接着,汉武帝封卫子夫为夫人,为将来立她为皇后铺路。不过,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因为现任皇后陈阿娇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她的母亲馆陶公主刘嫖也是个不好惹的角色。再加上太皇太后窦太后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里明镜似的,汉武帝还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卫青行事低调,常在汉武帝身边陪伴,一起在上林苑狩猎。实际上,汉武帝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在暗中培养人才。他不拘一格地提拔了卫青和桑弘羊等人。卫青曾是马奴,桑弘羊则是商人之子,按照常规,他们难以入仕。但汉武帝只看才能,不论出身,最终这些人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大行令王恢作为主战派,向汉武帝提出建议:“陛下,匈奴贪得无厌,臣有一计,能以最小代价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汉武帝急切询问:“快说,有何良策?”王恢答道:“臣手下有一商人聂壹,长期在汉匈边境贩马并收集情报,已赢得匈奴信任。臣计划让他假称马邑城有大量财富,并承诺协助匈奴解决当地官吏,匈奴便可长驱直入获取财物,条件是边境贸易由聂壹掌管。匈奴贪婪,必会上钩。届时陛下设伏,一举歼灭,可定乾坤!”

卫青站在汉武帝身旁,默不作声。他对大行令王恢提出的计策心存疑虑,但看到汉武帝兴致高昂,卫青选择了沉默。他知道,马邑之谋虽然困难重重,但并非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只是风险极高。然而,当马邑之谋最终失败,王恢面临被处决的命运时,卫青终于开口了。他对汉武帝说:“陛下,马邑之谋的失败不能全怪王恢。这个计划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牵涉的人员太多,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被匈奴察觉。而烽火台守卫的叛变,更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所以,虽然失败是由意外引发的,但其中的风险其实是可以预见的。”汉武帝听完卫青的话,陷入了沉默。卫青的言外之意很明确:王恢固然有责任,但更大的问题在于汉武帝自己未能提前意识到风险,急于求成才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

汉武帝打算考验卫青的军事才能,便召集了一场军事会议。参与会议的都是汉朝赫赫有名的将领,包括平定七国之乱的智将韩安国,以及擅长骑射的飞将军李广。此外,汉武帝的亲信公孙敖和公孙贺也在场,而默默无闻的卫青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众人对汉武帝的意图感到疑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会议一开始,汉武帝便提出主动出击匈奴的计划。韩安国立刻提出反对意见,引用“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来劝阻。汉武帝打断了他的话,说道:“韩将军的腿伤还未痊愈,这次就不必领兵了。卫青,你来接替韩将军,表个态吧!”

卫青从人群中站出来,向众人行礼说:“在座各位都是我的前辈,我刚来不久,还有很多要向你们学习的地方。关于打仗,各位都是国家的名将,我没什么可多说的。如果陛下非要我表态,我只想说一句:陛下指哪儿,我就打哪儿!”汉武帝笑着回应:“没想到你还挺机灵,这话说得不错!”虽然汉武帝语气轻松,但韩安国等人已经感到不安。汉武帝话里有话,他需要的是服从的人,过去的功绩统统不算数。不管资历多深,只要不服从或打不好仗,都得靠边站。汉武帝对卫青的初次表现非常满意,觉得这个小舅子果然可靠。你们说我任人唯亲?没关系,只要他能干,你们有本事,你们来试试!

早在卫青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他就已经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当时他随严助前往会稽郡处理闽越问题,凭借过人的胆识与谋略,他果断地掌控了当地兵权。这一举动使得闽越国未动干戈便主动退兵,真正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卫青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让汉武帝刘彻对他刮目相看,从而决定重用这位年轻的将领。卫青的这次行动不仅展示了他的军事智慧,更为他日后在汉朝的仕途奠定了重要基础。

卫青屡战屡胜,卫家势力迅速膨胀,甚至超越了之前的窦家和王家。汉武帝见状,开始有意压制卫青,转而扶持霍去病,并将两人同时封为大司马大将军。这种策略汉武帝并非第一次使用,卫青去世后,他又提拔了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同时给了李广的孙子李陵机会,通过这种手段来平衡各方势力。

据史料记载,卫子夫能登上皇后之位,主父偃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具体贡献并未详细说明。最初,是卫青将主父偃引荐给汉武帝,因此最先发现主父偃才能的并非汉武帝,而是卫青。汉武帝以识人著称,但卫青在这方面同样不逊色。长期伴随汉武帝,卫青的能力不可能毫无进步。此外,卫青为郭解求情一事,揭示了他与江湖的联系。他在朝堂、军队和江湖中都有广泛的人脉,这样的背景对汉武帝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卫青病重之际,汉武帝亲自前往探视,并对卫青说:“卫青,我听说子夫和刘据最近有些不安,你去告诉他们不必担心。我开拓边疆、发展经济,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刘据将来只需安心做个守成之君,别理会那些小人的谣言,放宽心吧!”汉武帝这番话有两个原因:首先,他当时并没有废太子的打算,因此这些话是真心实意。其次,到了晚年,他逐渐意识到大汉因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开始有了类似秦朝灭亡的迹象。

汉武帝坚信自己不会步秦朝的后尘,因此改革的重任不应由自己承担,而是应由下一代来完成。他认为刘据是最佳人选,就像秦末的扶苏一样。此外,刘据长期担任太子,卫氏家族势力庞大,连汉武帝都感到威胁。卫青年事已高,若他号召,刘据可能冒险行动,这让汉武帝难以应对。为了消除潜在危机,汉武帝决定亲自探访,以了解卫青和卫氏家族的真实情况。

卫青这次一反常态,直接批评汉武帝,认为他对太子刘据太过苛刻,特别是把太子的亲信狄山派到前线送死,实在过分。汉武帝笑着回应:“看来你憋了很久了。狄山自己找死,他攻击国策,不就是反对我吗?他在前线被杀,正好证明他是个只会空谈的无用书生!”卫青接着说:“陛下,连年战争已经让大汉伤痕累累,士兵和百姓都厌倦了战乱,大家渴望和平与安定!”汉武帝沉默片刻,随后转身离开,说道:“如果后人要骂我,就让他们骂吧。我不在乎身后的评价,只关心眼前的事情!”

卫青在世时,汉武帝始终未能找到机会对付他。卫青家族中有五人被封为侯爵,地位显赫。直到卫青去世,汉武帝才着手削弱卫氏势力。有人认为,如果卫青还活着,巫蛊之乱就不会发生。这种说法并非夸大,而是基于事实的客观判断。

0 阅读:27

是侃天说地的小李呀

简介:侃天说地的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