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事变中,亲手活捉了蒋介石的孙铭九,建国后享受什么待遇?

是侃天说地的小李呀 2025-04-27 15:00:24

1936年12月10日,张学良决定采取强硬手段,迫使蒋介石加入抗日行列。就在此时,他的亲信将领孙铭九自告奋勇,表示愿意承担这一重任,并承诺一定将蒋介石带到张学良面前。

在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中,孙铭九的贡献不可忽视。他亲自指挥部队,成功击溃了蒋介石的卫队,并顺利将其抓获。这一行动在推动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孙铭九是这一重要历史转折点中的关键人物。

孙铭九在建国后的生活是怎样的?他获得了哪些特殊待遇?新中国成立后,孙铭九的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历史人物,他受到了政府的特别关照。在物质待遇方面,他享有较高的生活保障,包括住房、医疗等方面的优厚条件。在政治地位上,孙铭九被赋予了一定的荣誉职位,参与了一些重要的社会活动。同时,他也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待遇既体现了政府对他历史贡献的认可,也反映了当时对历史人物的特殊政策。

【一、张学良苦劝蒋介石抗日】

1931年,张学良在天津短暂停留期间,孙铭九被指派负责其安全保卫任务。

孙铭九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抗日精神,引起了张学良的注意。张学良对他十分器重,没过多久,孙铭九就被提拔为张学良的贴身参谋。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张学良遭到了广泛的指责。蒋介石对张学良和东北军提出的抗日呼声置之不理,反而命令东北军与红军展开对抗。

经过数次交战,东北军兵力大幅缩减。受我党引导,军中抗日情绪高涨,士兵们普遍表达不愿与红军对抗的意愿。

1936年,我党着手与张学良、杨虎城,以及东北军和陕军的高级将领进行统一战线工作。

4月9日,周恩来在延安与张学良会面,双方一致同意停止敌对行动,共同抗日。不久后,我党代表与杨虎城秘密会晤,杨虎城明确表态,支持与我党停战合作。

自4月下旬以来,红军与东北军、陕军之间实际已无实质性冲突。蒋介石所目睹的所谓战斗,很大程度上是双方精心编排的表演。

【二、孙铭九活捉蒋介石】

11月5日那天,张学良和杨虎城聊起这事,他们说:“蒋介石那边不但没打算停战,还催着我们赶紧去打红军。”

杨虎城思考片刻后说:“要让蒋介石同意抗日,唯一可行的策略就是采取古代将领的做法,用武力逼他就范。”

杨虎城一番话后,张学良陷入沉默,对于武力逼宫的话题,他未给出明确表态。

数日后,张学良与叶剑英会面时,明确表达了通过军事手段迫使蒋介石抗日的坚定立场。

12月10日,张学良做出了兵谏的决策。两天后的凌晨,孙铭九率领卫队,执行了抓捕蒋介石的任务。

孙铭九带着部队冲进蒋介石的住所,打垮了他的卫队,但冲进卧室时,发现蒋介石早已不在。他立即打电话向张学良报告情况,同时亲自带队到后山展开搜寻。没过多久,孙铭九在一处石缝中发现了蒋介石的踪迹。

西安事变爆发后,全球为之震动。国民党内部一些怀有野心的势力立即借机行动,主张调遣军队前往“平息叛乱”。更有激进者提议动用空军,对西安实施轰炸。这一系列举动显示出国民党内部对事变的激烈反应和强硬态度。

面对日益紧张的局势,张学良向中共寻求支援。毛泽东和周恩来随即在延安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在会议上,毛泽东明确表示,尽管蒋介石手上沾满了共产党战士的鲜血,但在日军强势入侵的危急时刻,蒋介石的安全至关重要,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蒋介石一旦去世,中国将陷入更严重的内战,局势可能进一步恶化,这将让日本有机可乘。因此,我们共产党必须立即派遣代表团前往西安,尽最大努力推动事变的和平解决。

12月17日,应张学良之邀,周恩来与叶剑英等人火速前往西安。可以说,正是我党的积极介入,才促成了西安事变的顺利解决,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三、孙铭九解放后享受什么待遇】

孙铭九因功勋卓著,被张学良任命为特务团团长。1936年12月末,尽管周恩来等人多次劝告,张学良仍坚持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这一决定导致张学良随后被长期软禁,失去了自由。

孙铭九等一批年轻军官获悉张学良被定罪后,情绪激动,强烈要求国民政府迅速释放张学良,并警告若不放人,东北军将不惜与中央军展开全面对抗。

2月2日,孙铭九指使手下暗杀了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王以哲。这一事件直接导致西安的局势陷入极度混乱。

杨虎城很快发出对孙铭九的逮捕令。考虑到孙铭九在西安事变中立下大功,周恩来特意安排人将他安全护送到陕北红军根据地,让他暂时避避风头。

孙铭九的冲动行为直接导致了东北军的内部分裂。随后,部分东北军选择加入了我党领导的部队,而其余大部分则被蒋介石分散编入不同军队。结果,在国民党军队中,几乎看不到完整的东北军编制存在。

蒋介石素来心胸狭窄,对于曾经生擒自己的孙铭九,他一直怀恨在心,始终没有停止追捕。为了逃避蒋介石的暗杀,孙铭九先是躲藏在天津,后来又逃到了上海的法租界。在逃亡的几年里,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苦,整日东躲西藏,处境十分艰难。

1943年,孙铭九得知昔日西安事变中的东北军同僚鲍文樾和应德田已在汪伪政权中身居高位。面对蒋介石的追捕威胁,为了保全性命,他无奈之下决定投奔汪伪政府。

抗日战争胜利后,孙铭九转而投靠了国民党阵营。

1948年,东北战役期间,孙铭九被解放军抓获。被捕后,他坚称自己是来投奔共产党的,只是因为负责联络的人员被特务杀害,才导致身份无法确认。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应德田、鲍文樾、孙铭九等曾参与西安事变的人员进行了审判。这些人中,有的曾与日本侵略者勾结,被认定为汉奸。然而,孙铭九的情况有所不同。他在西安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投降也是迫于形势。更重要的是,他没有直接参与残害百姓的罪行。基于这些因素,新中国最终对他从轻处理,未给予严厉惩罚。

1979年10月,一封写给叶剑英的信件,为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捕的真实情况提供了新的说法。这封信的出现,让人们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细节有了不同的看法。

这封由张学良卫队一营营长王玉瓒撰写的信件,总计6000字,详尽叙述了他亲自率领300多名士兵成功捕获蒋介石的过程。由于这一重大贡献,王玉瓒获得了张学良的嘉奖,并被晋升为上校团长。

西安事变中究竟是谁率先逮捕了蒋介石,这一细节至今难以确定。作为事件的核心人物,蒋介石和张学良本人都未曾对此给出明确说法。

在这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中,孙铭九的贡献毋庸置疑。虽然他不是直接抓捕蒋介石的第一人,但他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正是凭借这份功绩,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了政协委员的荣誉,享受了相应的优厚待遇。

0 阅读:0

是侃天说地的小李呀

简介:侃天说地的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