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就当个笑话听。”
这句话从乐嘉口中说出时,他正坐在洛杉矶的豪宅里,对着手机镜头笑得云淡风轻。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在电视荧幕上叱咤风云的情感导师,如今却成了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从《非诚勿扰》的巅峰到《超级演说家》的“白酒门”,乐嘉的人生轨迹就像一场跌宕起伏的真人秀,荒诞却又真实。
2009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横空出世,彻底改写了内地综艺史。
孟非的沉稳与乐嘉的锋芒形成鲜明对比,两人搭档的化学反应让节目迅速成为全民狂欢。
乐嘉的加入并非偶然,导演组需要一个“火药桶”角色来引爆话题,而彼时在培训界风生水起的他,凭借每分钟500字的机关枪式演讲功力,成功闯入娱乐圈。
他的前半生堪称魔幻:从月薪200的化妆品柜哥,到单场演讲收费20万的超级讲师,这个上海弄堂里长大的西北“移民”,硬是靠三寸不烂之舌撕开了娱乐圈的大门。
镜头前的乐嘉确实不负众望。
当女嘉宾说出“宁愿在宝马里哭”的惊世语录,他能瞬间拆解出背后的阶层焦虑;面对妈宝男的辩解,他直戳原生家庭创伤。
节目开播三个月收视率破5%,巅峰时期每期有2亿观众守在电视机前,就为看这个光头“情感手术师”如何解剖现代婚恋病灶。
,爆红三年后,微妙裂痕开始显现。
2013年某期录制现场,当女嘉宾哽咽讲述跨国恋艰辛时,乐嘉突然拍桌怒吼:“你在炫耀苦难!”
全场错愕中,孟非不得不打圆场:“我们可能需要冷静十分钟。”
这只是冰山一角。
他对宁静放话“你根本不懂男人”,暗讽金星性别特征,甚至在跨年晚会后台对制片人摔台本。
这些行为逐渐让他在圈内的口碑下滑,但真正引爆舆论的,是2015年《超级演说家》的“白酒门”。
为抗议节目组淘汰残疾学员,乐嘉当众豪饮半瓶白酒,在酒精催化下上演“三连骂”:骂赛制黑幕、骂导师虚伪、骂观众肤浅。
金星捂着胸口退场,鲁豫黑脸离席,最终录制被迫中断。
更讽刺的是,次日头条竟是某白酒品牌股价暴涨——全民围观这场行为艺术般的自我毁灭。
这场闹剧不仅让乐嘉的事业跌入谷底,也引发了学界的关注。
中国传媒大学某教授指出:“乐嘉式崩坏暴露了草根逆袭者的认知困境,他把电视综艺当成个人演讲台,混淆了媒介属性。”
网友则展开人格解构:知乎高赞回答将其归因为“补偿性攻击”,童年因贫寒遭受的歧视,转化为成功后过度张扬的自我证明。
更具黑色幽默的是,封杀后的乐嘉在抖音悄然复活。
剃度修行、街头演讲、甚至给鸡鸭讲课,每条视频仍能收割百万点击。
大众似乎仍在消费这个“疯癫天才”的残存价值,就像围观马戏团里受伤的猛兽。
如今定居洛杉矶的乐嘉,时常晒出冲浪骑马的照片。
某次直播中,他突然对着镜头背诵《金刚经》段落,随后大笑:“你们就当个笑话听。”
这句话或许是他职业生涯的最佳注脚——从情感导师到娱乐小丑,从文化现象到警示案例,这场持续十年的真人秀,终以荒诞形式落幕。
当观众散场时,留下的不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对娱乐圈造神机制的深刻反思:我们究竟在追捧怎样的“真性情”?
当人设成为商品,又有多少灵魂能在流量绞杀中全身而退?
乐嘉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娱乐圈的浮华与残酷。
他从草根逆袭到巅峰,再到跌落神坛,每一步都充满了戏剧性。
但在这场荒诞的真人秀中,真正的主角或许不是乐嘉,而是那些追逐流量的观众和媒体。
当热闹散尽,我们是否也该反思:在这场造神与毁神的游戏中,我们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