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珠海航展,却出现了一个颇为“另类”的参展现象,那就是沙特的展厅。
别人展示飞行器、导弹和无人机,沙特却选择了一个空展台,什么也不摆。
大屏上一句大大的标语,倒是让人明白了他们的来意。
沙特展厅的“空展”操作沙特在本次航展中,租赁的300平方米的展位,网传按照每平方米2万元人民币的租金计算,总计需要花费600万人民币。
而展台上,什么也没见到。有人可能会问:沙特为何不在这么昂贵的展位上展示装备?
答案也许就是“空展”本身的深意。
展区上面的标语写着”Our goal is to localize more than 50% of military spending by 2030“,意思是”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50%的军费本土化“。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沙特这一行为并非简单的“空手而来”,而是更注重通过此举向我国展示其未来的军购方向和合作意图。
沙特此番“豪横”操作,其实是在为与我国的军事合作打开方便之门,或许预示着沙特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军购计划。
借珠海航展这一平台,向全球传递自己对于军工自主化发展的决心,宣传力度不用多说。
沙特军购战略的转变近年来,沙特的军购策略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过去,沙特大量依赖欧美国家的武器装备,但随着全球政治形势的变化和中东地区局势的复杂化,沙特开始寻求更多的军购渠道。
尤其是与我国的军事合作,逐渐成为其战略的核心部分。
沙特对我国的军工装备青睐有加,特别是在防空导弹、无人机等领域。
我国的红旗系列防空导弹和彩虹系列无人机,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的售后服务,在沙特等国家中赢得了广泛的信任。
根据AGBI的报道,2022年,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的贸易达到了惊人的规模。两国的总贸易额超过了1060亿美元,相比去年增长了30%。
为什么沙特会转向中国?
与欧美国家的装备相比,我国的军工产品更具性价比,且不附带政治条件,这使得沙特在面对全球军事采购时,更倾向于选择我国的装备。
更为关键的是,近年来沙特越来越重视自主军工发展的步伐。
沙特的军费预算持续增长,并且逐步将目光从单纯的装备采购转向本土生产。
沙特曾多次表示,希望能够通过与我国的合作,逐步实现装备的本土化生产,并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这一战略转变,意味着沙特不仅要买装备,更要学习如何“造装备”。
沙特的军工本土化战略沙特的军工本土化战略,可以说是其长远规划的关键。
随着中东地区安全形势日益复杂,沙特亟需提升自身的国防能力,尤其是在应对复杂的区域冲突和国际局势变化时,拥有自主生产能力的优势愈加突出。
根据珠海航展上沙特展区的标语“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50%的军事本土化”,沙特明确表态:未来的军事发展将侧重于内部生产和技术研发,而不仅仅是装备采购。
沙特此举的背后,不仅是希望减少对外供应的依赖,更是希望通过自主的军工生产,提升自身的战略安全保障能力。
近年来,沙特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推动本土化进程,例如在2022年收购了我国双尾蝎TB-001无人机的生产线,并开始在国内进行生产。
未来,沙特或将继续与我国在无人机、导弹系统等领域开展合作,进一步推动生产线本土化,并提升整体军工业水平。
沙特的这一战略,无疑是在提升其自身军事能力的同时,逐步改变其在全球军工市场中的地位。
沙特不再是单纯的买家,而是逐渐转变为一个新的军事制造中心,开始塑造其作为军工强国的形象。
沙特展区的口号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商业目标,它深刻反映了沙特在军工领域未来的战略布局。
到2030年实现50%的军费本土化,意味着沙特将在未来十年内,通过引进技术、建立生产线、培养人才等手段,大幅提升本土化生产的比重。
这一目标也揭示了沙特不仅仅希望成为装备的消费者,更要成为制造者。
这种思路的转变,标志着沙特在军事领域的逐步崛起,并显示出其长期发展的决心。通过珠海航展,沙特向世界传递了其自主军工发展的雄心,并明确表示未来将积极推动与我国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军事技术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