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以24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24架苏-35战斗机,折合下来,每架的单价高达1亿美元。
但随着歼16和歼35的陆续问世,2018年才在中国正式服役的苏-35战斗机,今年就传出消息说可能会陆续退役,或者分配给其他部队。
那么,问题来了:这笔交易是亏了吗?
苏-35对中国空军来说,到底发挥了多大的意义?
苏-35战斗机的购买背景与争议2015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军购协议,购买了24架苏-35战斗机,总金额为24亿美元。
而且网传这个价格是比较高的,因为据说苏-35的正常市场价格大约为6000万美元左右。
不过考虑到当时的现实,这一协议是在俄罗斯经历了一段经济低迷的时期签署的,当时俄罗斯的军事产品出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可能在议价上取得了某种让步。
因此这桩买卖,很快成为外界讨论的焦点。
知名军事专家李杰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苏-35的溢价幅度过大,特别是在中国拥有自研战机的背景下,购买它似乎并非最优选择。”
不过,也有一些军事分析师认为,虽然价格高,但从战略角度来看,这笔交易还是有其独特意义的。
《军事时报》的报道中提到,“苏-35战斗机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过渡平台,使中国空军在装备新型战机之前,可以快速提升作战能力。”
中国对苏-35的技术升级与改造关于苏-35战斗机的另一个争议点是,它被批评为“俄罗斯阉割版”,因此,苏-35在装备到中国后,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造。
俄罗斯出厂的苏-35装备的是“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而中国则将其替换为有源相控阵雷达,使得飞机在超视距作战中拥有了更强的优势。
此外,中国还在苏-35的航电系统、电子战系统和武器系统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升级,增强了其多任务作战的能力,使其具备了更多的战斗机种特性,如反舰能力、对地打击能力等。
根据《国防科技报》的报道,中国的技术升级使得苏-35的整体战斗力,比俄罗斯原版更具优势,特别是在远程作战、数据链通信等方面的表现,优于俄罗斯的原型机。
苏-35的战略价值与作用但我们不能基于以上两点,就认为购买苏35是亏本的买卖。
尽管苏-35在中国空军服役时间短暂,但它在空军装备过渡期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歼-16和歼-20等新一代战斗机尚未大规模装备时,苏-35凭借其出色的多任务作战能力,填补了空中战力的空白。
它不仅增强了中国空军的空中打击能力,还为后续战斗机的接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尤其是在空中加油、夜间作战等方面,苏-35在训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歼-16的使用积累了经验,也为歼-20的技术成熟创造了条件。
2015年,美国在南海的影响力依然很强,航母编队在该地区活动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苏-35的多任务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其搭载的反舰导弹可以有效威胁到美国舰队,尤其是在与美军的“明争暗斗”中,苏-35凭借其先进的雷达和导弹系统为中国空军在南海地区的防空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当时在歼-11战斗机战力不足的情况下,苏-35的空中优势帮助中国有效应对南海局势。
此外,苏-35的服役也为中国空军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持。特别是在现代空战技术的探索中,苏-35充当了一个试验平台,让中国空军能够提前学习并掌握先进战斗机的操作经验。
在歼-16和歼-20的逐步成军过程中,苏-35为中国空军提供了足够的战术验证,推动了新型战机的快速列装。
总的来说,虽然苏-35只在中国空军服役了两到三年,但其战略价值却远远超出了它的使用年限。
短期服役并不代表失去了长期价值,实际上,它为中国空军的转型和升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可以说,苏-35在中国空军发展史上占据了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