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逝世27周年|爱钱,另类,怪癖,有所贪恋,才成人间!

诗词世界 2022-09-08 09:24:20

今天是2022年9月8日,27年前的今天,一个传奇的身影,永远地别了人间。27年过去了,属于她的倾城故事,却仍在熠熠生辉。她叫张爱玲。长久以来,我们对张爱玲的认知,大多停留于她惊艳的才华,停留于她贵族的出身,停留于她那段众所周知的苦恋。以为她眉眼疏离清冷,高傲的模样,只可远观,不可亲近。是神祇模样,非血肉众生。但今天,诗词君想要带大家了解,张爱玲“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这一面的张爱玲,爱钱、另类、怪癖,却也快乐,世俗,单纯,可爱又可亲。我爱她文字里冷眼模样旁观芸芸众生,一支笔量出万丈红尘;更爱她置身滚烫人间烟火沾身,有血有肉,且爱且恨。

01“奇装异服”的时尚弄潮儿张爱玲对衣着服饰打扮,有种别样的钟爱。

在旁的小姑娘还懵懂无知的年龄,张爱玲就颇为“狂妄”地宣言:“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以消化的东西。”

并不幸福的童年经历,造就了她格外早熟的性情。

后来张爱玲凭着无匹的才华,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写就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金锁记》等流传至今的作品,红遍整个上海文坛。

一并引发上海时尚界潮流的,还有旁人眼中张爱玲颇为“古怪”的奇装异服。

诸如旗袍外面套短袄啦;一件矮领子的灰旗袍,大红色底子,上印一朵朵蓝的白的大花,袖子短到肩膀,长度只到膝盖啦。

和文字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样,张爱玲在衣服颜色和款色的挑选上,也是大胆而细腻的。

她偏爱浓郁且对比强烈的衣饰,大俗大雅交织,有种别样的惊心动魄的美感。

但这种美,却并非人人都能欣赏。不喜的人,不免觉得她癖好“古怪”。

比如当时和张爱玲、苏青、关露并称“四大才女”的潘柳黛,就曾在《记张爱玲》里写:有一回,她和苏青、张爱玲在电话中约好了,在张爱玲的公寓碰面。谁知打开门后,她和苏青都怔住了。只见张爱玲穿着一件柠檬色袒胸露臂的晚礼服,浑身香气袭人,满头珠翠,一副盛装打扮的模样。她们惊诧地问张爱玲,是不是要上街。张爱玲说:“不是上街,是等朋友到家里来吃茶。”

潘柳黛和苏青当时衣饰都很随便,一时觉得窘迫,以为张爱玲是有什么重要客人要来,便准备改日再来。谁知张爱玲却慢条斯理地说:“我的朋友已经来了,就是你们两人呀!”

潘柳黛、苏青这才知道,原来张爱玲的盛装打扮,正是为了款待她们。一时只觉得更窘,衬得她们好似一点礼貌也不懂的野人。也许是文人相轻,也许是嫉恨张爱玲的大红大紫抢了自己的风头,也许只是纯粹的性情不合,潘柳黛的这段记述,对张爱玲颇多不满。

甚至为了表现张爱玲的“盛装打扮见朋友”的古怪,潘柳黛把苏青也拉入了自己一方。但现实却是,经此事后,潘柳黛与张爱玲日渐疏远,而苏青倒是成了张爱玲一生的挚友。

毕竟,倘不怀任何偏见的去看,一个会为了朋友的到来,而盛装打扮的张爱玲,分明是那样的可亲可爱。

张爱玲著有散文《更衣记》,言简意赅地叙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时装的流变历史。图为英文原版书中插图,由右往左看。02一个俗人,一个“拜金主义者”张爱玲爱钱,是件众所周知的事。她曾经数次直言不讳地说:“我喜欢钱。我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一学会了拜金主义这个名词,我就坚持我是拜金主义者。”那时的小孩子出生后,一般都会抓周。小小的张爱玲,她抓周时,既没有选择后来让她享誉文坛的笔杆子,也没有选择大多女子钟爱的胭脂刺绣,而是死死抱住了一块代表金钱的小金镑。中学的时候,她画漫画,拿到了一笔5元的稿费。对年幼的张爱玲来说,那无疑是一笔巨款了。母亲劝她把钞票留下做个纪念,可张爱玲,她一拿到钱立马去买了心仪许久的丹琪唇膏。

与其说她爱钱,不如说她更爱金钱所能给予她的安全感,所能买到的各种她需要的东西。只因没钱的苦头,她曾吃过许多。年少时和父亲同住,为了向父亲要钱去付钢琴教师的薪水,她久久地立在烟铺跟前,看着父亲吞云吐雾,许久许久,得不到回答。后来和父亲闹翻,投奔了母亲黄逸梵。同样是因为没钱的缘故,张爱玲和母亲的关系也变得不那么温暖。学费、书费、吃的、用的……她都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记着,这些钱她是一定要还的。她曾在文章中写道:“问母亲要钱,起初是亲切有味的事,因为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小说集《传奇》在上海热卖,张爱玲的手头终于宽裕起来,金钱给了她自立且自在的生活,让她可以安心且畅快地悠游在音乐、舞蹈、电影、拍照等她所感兴趣的爱好中。张爱玲从不介意别人说她是财迷,甚至许多次她以此自嘲,希望自己有许许多多的钱,能够买好多好多衣服,装满几个柜子。姑姑张茂渊调笑她:“不知你从哪儿来的一身俗骨!”张爱玲则笑着回答道:“我本来就是一个俗人。”是的,这就是张爱玲,一个俗人,一个拜金主义者。可,在《联合报》副刊刊登了她的电影剧本《哀乐中年》,要付她稿费时,她拒绝了,认为自己不过是顾问,拿了些剧本费,不具名。尽管那时,她的经济状况并不很好。可,在胡兰成背负汉奸之名四处逃亡之时,是张爱玲接济给了他30万自己辛苦得来的稿费,尽管那时两人已然分手。但面对曾经刻骨铭心爱过的人,她做不到视若无睹。可,在得知姑姑张茂渊和姑父李开第生活窘迫后,她把自己在大陆的作品版权,都委托给了姑父李开第。

张爱玲父亲(左二)、母亲(右二)、姑姑(右一)就是这样的张爱玲,她有“爱财”的坦然,更有“舍财”的果断。相比起那些故作清高、嘴上说着钱脏,背地里却锱铢必较为了钱财干尽了苟且事的人,张爱玲比他们不知真实可爱多少。一个人能够光明正大地挣得钱财,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够用钱财,让自己所爱的人过得快乐幸福。我觉得,这是一件无比高尚伟大的事情。03有所贪恋,才成人间“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一切都会不可避免地过去,但现在应该快乐。这就是张爱玲的人生哲学。写作是她的谋生手段,也是一生挚爱。但写作,远不是她人生的全部。

她也追星,是张恨水的铁杆粉丝;为了吃一口冰淇淋,她不惜和好友炎樱一起步行十里路;明明出身名门,她却调皮地自我调侃:“我们这种小市民......”年纪小小,她就立下伟大志向:“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她兴趣广泛,对音乐、舞蹈、电影、拍照、服饰均有涉猎研究。“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b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颠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放下纸笔后的她,分明过得比许多人都更具烟火气,都更活色生香。

如前文所说的:我爱她文字里冷眼模样旁观芸芸众生,一支笔量出万丈红尘;更爱她置身滚烫人间烟火沾身,有血有肉,且爱且恨。毕竟,有所贪恋,才成人间。参考资料:《张爱玲:最是清醒落寞人(珍藏版)》 牧来

0 阅读:179
评论列表
  • 梁雯 11
    2022-09-08 14:38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