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豪杰之士,如今安在哉?生前又有多少未竟之事?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生命终结之时,有人顿悟,有人依然执着。伍子胥(前559—前484)
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最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被迫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豫让(春秋)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豫让,春秋战国时晋国人,智伯家臣。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为了给智伯报仇,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自己成为哑巴,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却未遂,而为赵襄子所捕。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白起(?—前257)
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荆轲(?—前227)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荆轲列传》)李斯(约前284—前208)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列传》)秦始皇死后,李斯与赵高合谋,迫令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临刑前李斯看到自己最心爱的的幼子也在待斩行列内,忽然悲从心来,怆然曰:“我真想能像你儿时那样,父子俩牵着爱犬阿黄,带着猎鹰,出上蔡城东门去追捕狡兔啊,如今是不可能了!”听者无不落泪。项羽(前232―前202)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绝命词《垓下歌》)韩信(约前231-前196)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被吕后所杀,临斩时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三分天下而王之。李广(?-前119)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西汉时名将。曾让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刘备(161-223)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诸葛亮传》)孔融7岁的女儿(201—208)
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愿!(《后汉书·孔融传》)孔融被曹操所杀时,女儿年七岁,儿子年九岁,因都幼弱得以保全。两个孩子下棋,父亲孔融被捕也不为之动。有人问,女儿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而卵不破的呢?”寄养的人家给他们肉汁,儿子喝了,女儿呵斥道:“遭遇今天这样的祸患,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哥哥号哭而停止。有人对曹操说了这件事,曹操决定把他们都杀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儿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灵魂,得以见到父母,这不正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吗!”于是引颈受刑,面色不变,没有人不为之悲伤的。嵇康(224-263,一作223—262)
《广陵散》于今绝矣!(《晋书·嵇康传》)嵇康因与司马氏政权的不合作态度被杀,年仅39岁。临刑之前,嵇康神色不变,索讨古琴来弹奏,弹的是《广陵散》。弹奏完毕,说完这句话,从容赴死。冉闵(?-352)
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晋书·冉闵传》)冉闵,五胡十六国时冉魏政权建立者,生于五胡乱华的黑暗时代,汉族儿女在胡人的屠刀下几乎亡国灭种,冉闵以著名的“杀胡令”几乎屠灭多支胡族,成为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既受到民族英雄的尊崇,也背负着屠夫的骂名。最后一战中,冉闵骑马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终被重重包围而被擒。鲜卑头领问他:“你这个奴仆下人,为何妄称天子?”冉闵回答了上面这句话,被斩于遏陉山。檀道济(?—436)
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宋书.檀道济列传》)檀道济,南朝宋名将,“三十六计”作者,被忌而杀之。临刑前,檀道济投帽于地,愤怒道:“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消息传到宿敌北魏,诸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吴人无可畏惧也!”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军队抵长江。面对一江之隔的劲敌,宋文帝长叹一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苏轼(1037—1101)
西方不无,着力即差。(《东坡纪年录》)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在常州病逝。弥留之际,好友维琳方丈在其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端明学士应该不要忘记西方啊)苏轼喃喃回应说:“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西方世界不是没有,但却是不能使力的)。好友钱济明也凑近他的耳朵说:“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须着力。”(先生一生都在践行于此,此时更应该使力)苏轼说了人生最后一句话:“着力即差。”(使力就全错了)宗泽(1060—1128)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过河!过河!过河!(《宋史·宗泽传》)宗泽,南宋名将。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而卒。1128年7月29日,刮风下雨,天色阴暗,宗泽在弥留之际,没一句话谈及家事,念念不忘北伐,最后连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怀着悲愤的心情溘然与世长辞,时年70岁。陆游(1125—1210)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剑南诗稿》)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文天祥(1236—1283)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史·文天祥传》)文天祥就义后,他的妻子收拾他的尸体,在衣服中找到了遗书。方孝孺(1357—1402)
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明史·方孝孺传》)方孝孺因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被杀,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王阳明(1472—1529)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阳明年谱》)《阳明年谱》记载了王阳明临终时的情形。当时他召弟子周积进来,过了很久,才睁开眼睛看着他说:“我走了!”周积眼泪落了下来,问:“有什么话留下来吗?”王阳明微微笑道:“此心光明,还用说什么?”片刻后,溘然长逝。杨涟(1572—1625)
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杨涟血书》)杨涟,明末著名谏臣。因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入狱。杨涟在狱中,曾先后遭受“土囊压身,铁钉贯耳”等加害手段,未身亡。1625年8月28日,被以一枚大铁钉钉入头部而死。临死前,杨涟咬破手指曾写下血书一封,写完仰天大笑。崇祯(1611—1644)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谅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明史·崇祯本纪》)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崇祯帝于煤山自缢身亡。上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写下了上面这段最后的话……叶赫那拉·布扬古(?-1619)
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崇陵传信录》)叶赫那拉·布扬古,末代叶赫贝勒。1619年,努尔哈赤进兵叶赫。布扬古与其弟遣使请降,并请立誓不杀。然而,布扬古还是遭缢杀。临终时,布扬古发以上毒誓。而清朝爱新觉罗氏最终确实亡于叶赫那拉氏之手——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最终签署清帝退位条约的隆裕皇太后,也姓叶赫那拉。金圣叹(1608—1661)
好……疼。金圣叹,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为人狂傲有奇气,文笔幽默,幽默了一辈子,至死不止。他最后因“哭庙案”被斩,据说临刑之时,刀起头落,从他的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一书“好”字,一书“疼”字。曾国藩(1811—1872)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曾国藩《诫子书》)意为:做事不独断,时刻自省,则心安;外表持重,内心沉着,则身体强健;不断追求仁义,则身心愉悦;思想诚实,待人真诚,则神清气爽。左宗棠(1812—1885)
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生平,不能瞑目。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面对气势汹汹的法国侵略者,左宗棠“决计议战,最终病逝于福州前线”,临终口授以上遗言。纵观左宗棠一生,最大特点就是在民族危机严重、国家饱受欺凌的时代,仍能“锋颖凛凛向敌”。正如有人在一首挽诗中所赞扬: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李鸿章(1823—1901)
可恨毓贤把国家害到如此地步!皇上和太后不肯回来啊!1901年9月27日,李鸿章于北京贤良寺去世,享年78岁,临死前说了以上最后两句话。毓贤是清末著名的酷吏和极端仇教排外分子,清廷和八国联军议和时,毓贤被指为罪魁祸首,先被革职发配,后在发配途中斩于兰州。张之洞(1837—1909)
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袁世凯(1859—1916)
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在重大打击及交煎下,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病故。袁世凯谢世之日,书案上有他亲笔书写的这句话。谭嗣同(1865—1898)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4岁。刑场上他高呼这句话,闻者莫不痛惜落泪。鲁迅(1881—1936)
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杂文《死》)弘一法师(1880—1942)
悲欣交集。(《弘一大师年表》)年表记载:“八月廿八日下午,自写遗嘱三纸。”“九月初一日,书‘悲欣交集’四字,与侍者妙莲,是为最后之绝笔。”王国维(1877—1927)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王国维遗书)王国维,民国时期“清华四大导师”之首,国学大师。1927年6月2日,王国维出办公室,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颐和园。吸完一根烟,跃身头朝下扎入水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陈寅恪说:“为文化所化之愈深,愈感文化衰落之苦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张自忠(1891—1940)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1940年5月,日军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日,国民党上将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内容如上。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严复(1854—1921)
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须知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更来。须勤思,而加条理。须学问,增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康有为(1858—1927)
愿我弟子,我后学体吾此志,亦以救人为事,虽经患难无改也。地球诸天随处现身,本无死理,至于无量数劫,亦出世人而已。聚散生死,理之常,出入其间何足异哉!光绪廿四年八月九日康长素遗笔。到此无可念,一切付之,惟吾母、吾君之恩未能报为可念也。段祺瑞(1865—1936)
勿因我见而轻启政争;勿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宝存国粹;治家者勿忘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章太炎(1869—1936)
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梁启超(1873—1929)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黄兴(1874—1916)
吾死汝勿泣,须留此一副眼泪为其他苍生哭,则吾有子矣。黄兴,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陈天华(1875—1905)
我不自亡,人孰能亡我者?惟留学而皆放纵卑劣,即中国真亡矣。1905年,为限制革命活动,日本公布《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12月8日,陈天华留下《绝命书》五千言,在东京蹈海自尽。陈天华的死,并不为抗议日本,甚至不为清廷,只为“死谏”同胞。那里面有他内心的失望,以及对一个民族凋零的叹息。蔡锷(1882—1916)
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胡适(1891—1962)
确信中国北平北京大学有恢复学术自由的一天,我将我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不得已离开北平时所留下请该大学图书馆保管的一百零二箱内全部我的书籍和文件交付并遗赠给该大学。古龙(1938—1985)
怎么我的女朋友都没来看我呢?和古龙深交过的女孩子,都知道古龙是一个多么寂寞的男人。因为他内心寂寞,追求新奇,他爱过的女人委实不少,但能长久相处的几乎一个也没有。他追求美女,企图找到精神的慰藉,但如同在沙滩上种树,注定开不出花朵,也结不出果实。【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古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