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电力大学位于北京市,是教育部直属、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组成的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首批成员。
北京校部
北京市昌平区北农路2号
保定一校区
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永华北大街619号
保定二校区
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华电路689号
一、历史沿革
▶华北电力大学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长期隶属国家电力部门管理。
▶1969年,学校迁至河北邯郸,1978年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
▶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校部设在保定,分设北京校区。
▶2003年3月,学校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05年10月,学校校部变更为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二、重点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
电气工程
“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1个)

三、招生政策要点
1.鉴于我校“一所大学、两地办学”的实际情况,考生应按华北电力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的招生计划分别报考,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区分别录取。
2.学校以英语作为基础外语安排教学。我校招生专业(类)中,外国语言文学类限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经济学、金融学由于专业培养与英语密切相关,建议非英语考生慎重报考。
3.录取时,无往届生和应届生限制,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网络与新媒体、产品设计专业不适宜辨色能力异常(色盲、色弱)考生攻读,考生在填报相关专业类时请谨慎,在专业分流时不建议选择以上专业。
四、转专业政策
一、学生转专业的条件
对于品德优良,成绩突出,第一学年必修课累计平均学分绩在80分及以上,且专业排名在前10%以内的优秀本科生,本着个人自愿的原则,可以根据以下条件申请转专业或专业方向。
(一)学分绩排名在专业前3%者,可以在校区范围内申请转专业(原则上不同学科门类之间不予互转,但根据课程设置实际情况,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相近学科门类之间可以互转,如:理工类可以互转)。
(二)另学分绩排名在后7%者,在本院系内各专业之间互转。考虑个别院系专业或专业方向较少,可在学校指定的学科及二级类专业之间互转。具体为:“机械、环工与动力之间,数学系与计算机系之间,物理与自动化、动力之间,法政系各专业与会计学之间,电信系与电力系之间,计算机系与自动化系之间。
(三)学生确有特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特长者,经个人申请,所在院系推荐,拟转入院系考核同意,学校批准后可以转专业或专业方向。
(四)学生入学后因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继续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经个人申请,所在院系确认,拟转入院系同意,学校批准后,可以转专业或专业方向。
(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情况,经学生同意,必要时适当调整部分学生所学专业。
二、下列学生不允许转专业
(一)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者;
(二)有过考试违规行为者;
(三)身体条件不符合转入专业要求者;
(四)已转过专业者;
(五)无正当理由者。
华北电力大学2024年在陕西专业录取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