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王必成刚经历了手术,路上也折腾了不少,可一到办公室,他并没着急着去休息恢复。
军区的事务十分关键,王必成丝毫不敢马虎对待。
王必成一进办公室,马上就对秘书说:
“喊一声干部部长,让他过来一趟。”
为啥让王必成来管昆明军区呢?他火急火燎地找干部部长,到底是为了啥?
【紧急接过周总理的任命】
1970年的时候,王必成突然接到上面的通知,说是周总理急着要见他,得赶紧过去,因为有重要的事情要当面告诉他。
王必成由于身体抱恙,正在北京一家医院里静养。不过,接到通知的那一刻,他二话不说,直接从病床上爬了起来,心急火燎地往周总理的办公室赶。
碰到周总理后,王必成稳了稳情绪,张嘴就问:
“能告诉我一下具体出了啥状况吗?”
这事儿是最近才发生的。
周总理把茶杯轻轻搁在王必成面前,神情哀伤地说:
你得知没,昆明军区的谭甫仁政委碰上个大事,被人暗算了,现在凶手还没个影儿。但军区那边事儿多,人手紧,离不开人。所以啊,中央的意思是,你得赶紧回去挑大梁,主持大局。
一听到这事儿,王必成立马就说:
你别担心,我明天就搭乘飞机直飞昆明,保证把事儿办得妥妥的!
第二天一大早,王必成就急着拎上行囊,多亏了其他部门的同事帮忙,他顺利登上了飞机。一路上马不停蹄,最终抵达了昆明。
机场外边,有辆车早就在等王必成了。昆明军区那边,一听说中央军委让王必成来挑大梁,怕他手术完身子骨还没恢复利索,就特地安排了这辆车来接他。
和王必成挺熟的那个勤务兵一听王必成要回来了,就琢磨着先给他整点简单的饭菜,让他歇歇脚。
王必成直接给回绝了,他心里明白,军区的事儿拖不得,得赶紧安排起来。于是,勤务员一打方向,车子就直奔司令办公室去了。
走进办公室,王必成马上对秘书说:
“喊一声干部部长,让他到这儿来。”
在干部部长还没到的时候,王必成又在办公室里转悠了一圈,他的目光很快就被柜子里的那些关键文件给吸引住了,看得入了神。
这些文件是办公室里大家伙一块儿琢磨出来的,对他来说,主持工作时可真派上了大用场。
1969年夏天那会儿,他就已经当上了昆明军区的第一副司令。不过呢,后来他因为生病去北京治疗,在那好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和昆明的联系其实并不多。
所以,他赶紧把那些文件翻开,认认真真地浏览了一遍。
那一叠整理得整整齐齐的文件里,把军区的工作规矩和最近要做的事儿都说得清清楚楚,并且还加上了战士们的具体情况介绍。
他边翻阅边做笔记,不知不觉就看得很投入,以至于有人站在办公室门口都没留意到。
他正埋头工作,突然听到敲门声,这才抬起头。一看之下,惊讶地发现来者竟是之前吩咐秘书请来的干部部长。
得知军区一切正常后,王必成赶紧问起了他最挂念的事儿,谭甫仁的家人现在咋样了?
王必成急着找他来,主要是心里挂着谭甫仁家属的安顿事情,这既是他最上心的,也是最让他揪心的。
听了部长的说明,王必成明白了,谭甫仁的亲属们正一个一个地往这儿赶,为的是能和谭甫仁的遗体做最后的告别。
谭政委那个参军才两年的小子,现在心情还算平静,不断劝慰着沉浸在悲伤里的老妈。
听完这话,王必成心里那块从北京领任务起就一直吊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他反复跟部长强调:
你们几位同志得时刻留心家属们的情绪,多给他们宽心,有啥需要就尽量帮忙解决。谭政委那可是个大英雄,对英雄的家人,咱们得照顾得周到细致,一点都不能马虎。
过了几天,王必成特地抽空去探望了谭政委的家人。
他跟大家交流了生活中有哪些不习惯的事儿,同时加快了调查的脚步,最终事情办得很漂亮,达到了预期效果。
没多久,王必成靠着出色的业务能力,把昆明军区的事务管理得十分顺畅。
这一晃眼就是十年光阴,这十年里,他始终扎根在昆明军区,全心全意为百姓和士兵服务,费尽心思,不辞辛劳。也因此,他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士兵们的深深喜爱与敬重。
【心中永远着战友和乡亲】
王必成接掌昆明军区后,他首先关心起谭政委家人的事情,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王必成这辈子立下了好多大战功,但他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有多牛。他心里头最惦记的,永远都是那些一起拼过命的战友,还有那些他深深关心的人民群众。
知道战友离开后,他这么多年一直都在惦记着战友家人的健康,经常给他们寄东西,包括日常用的还有钱。
在昆明军区待的那十年里,他时常会把自个儿的薪水拿出来,去探访乡亲们,跟他们聊聊最近过得咋样。
打从小时候起,王必成就对身边的战友和乡亲们,一直有着份不变的深情厚谊。
有一回,王必成小伙子因为给军队帮了大忙,战士们感激他,送了他一袋粮食作为谢礼。但王必成没打算自己享用,他拎起粮食袋子,一路小跑,直接给村里头一户穷苦人家送去了。
那农民家里正为粮食的事犯难呢,突然间,王必成像及时出现的救星一样,给他们送来了帮助。那个憨厚的庄稼汉,一时间激动得不知说啥好,声音都颤抖了,断断续续地道谢:
“真心感激,非常感谢!”
这个画面深深打动了王必成,他再次觉得,只有去当兵,才能扭转现在的局面。
1929年那会儿,王必成加入了咱们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里。
王必成参军时,身子骨虽然不壮实,但他勇猛无畏,打起仗来毫不含糊,战术上也特别有一套。没过多长时间,他就从通信队的小头目升为了连长。
抗战刚开始那会儿,他被调到了江苏的茅山地区,成了新四军第一大队的参谋头头。
团长一听说要由他来当自己部队的参谋长,心里头乐开了花。王必成一到指挥部,团长就赶忙迎了上去,一把拉住他的手,不停地表达着欢迎之情。
那时候,部队里头打算给王必成接风,特地给他准备了个蒸鸡蛋。可没想到,王必成一看,反倒火了。
他用手比划着那颗鸡蛋说:
国家现在正在经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许多人因为没有食物而活活饿死,就连一些战士都断了口粮。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能搞特殊化,让自己享受不一样的待遇呢?
战士们心里都挺感动,没想到王必成连小事都时刻想着别人。后来,按照王必成的意思,那颗宝贵的鸡蛋就被几位受伤的战士分着吃了。
王必成特别关心手下士兵的事儿,这事儿很快就在二团里传开了。大伙儿都特别佩服他,都愿意听他的指挥,结果在他的带领下,仗是一个接一个地打胜了。
二团战士们斗志昂扬,一路冲锋陷阵,突破了日军的重重防线,并且在延陵地区把敌人主力给消灭了大半。
因为一连串的胜利,名声大噪,茅山根据地的老百姓都给王必成起了个绰号叫“王老虎”,而他带领的第2团也跟着沾光,被大家叫做“虎劲团”。
【冷硬作风后的柔情】
王必成是军队的领头人,但他性格刚硬,平时更喜欢独自待着,不太跟人凑热闹。
一听到战场上传来声响,他的脸色立马就变了,变得勇敢而坚定,毫不犹豫地站到战士们中间,和战友们肩并肩,生死与共,冲锋在最前线,绝不退缩。
毛泽东主席曾对他大加赞赏,夸他行事勇敢,做决定果断,并且胆子大、有谋略,总能瞅准时机打胜仗,是个非常出色的军事行家。
军队打胜仗的关键在于士兵的表现如何,所以,王必成将军管理军队特别严厉,他经常会采取立下严格规定的方式来整顿军纪。
战场上兵器不长眼,要是战士们心里一放松,大意那么一下,很可能就会失去很多好战士。
因为这个缘故,王必成决定从根子上着手,让全军战士们都时刻保持着紧张状态。
王必成治军严厉,但他却深受众多军人的欢迎。这首先是因为他的手段着实管用,多次在战场上扭转乾坤,让红军战士们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他之所以受到尊敬,是因为他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他怎么要求别人的,对自己就会更加苛刻,而且除了日常训练,他还会尽力去帮助军里的每一个战士。
他把自己从党那里领到的每一分薪水都小心翼翼地攒起来,除了日常必需的生活费用,剩下的全都毫不犹豫地拿出来,分给那些在军队里生活拮据的战友。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个信儿,说以前跟他一起并肩作战、经历过不少风雨的几个老战友,受了挺重的伤,正急着往医院送呢。
他二话不说,饭也没扒拉两口,就冲出屋门,摸着黑赶紧去探望那些战友。
王必成来得太急了,啥也没顾上带,身上空荡荡的。
他走的时候,把全身口袋都翻了个遍,好不容易掏出刚领到的那几块钱工资,急忙塞给了躺在床上的战友,告诉他们要安心养病。
最后,趁着天黑,赶紧一路奔回了自己的驻扎地。
他不仅对自己管得很严,对家里人也是一点不含糊,要求很高。
王必成心里明白,他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身为开国中将,他的一举一动,包括日常的生活方式和家里的情况,老百姓们可都盯着呢。
王必成心里明白,他绝不会利用手上的权力,悄悄给家人朋友开后门捞好处,他不能让老百姓失望。
他和家里人定了个规矩:
大家都得对自己狠点儿,心里有啥念头,就得靠拼劲儿和汗水去实现,别指望着自己的地位能走捷径。
所以,王必成特别反感那种大手大脚、挥霍无度的做法。
有次,王必成跑到贵州遵义去做调研。那边的人为了欢迎他,特意摆了桌大餐。可他一看这场面,脸立马就拉下来了,二话不说扭头就走。
王必成的助手一下子就懂了是咋回事,赶紧接话道:
我得提一下,赶紧把这些桌上的菜撤掉吧。就是四个菜加一碗汤,按老习惯来。
等当地的干部按要求重新弄好以后,王必成才肯动筷子吃饭。
王必成将军平日里总是摆出一副不苟言笑、硬邦邦的样子,但他内心深处,对战友和乡亲们却藏着深深的温情。
王必成这个人,硬汉外表下藏着一颗温柔的心。
他手头有条看上去挺有年头的绒毯,每天早上一起来,他就会拿起那条旧毯子,仔细地摸一摸,然后再轻轻地叠起来,摆在一个他能瞅见的位置。
王必成走了以后,他老婆在整理他的东西时,意外翻到了一条破破烂烂、缝缝补补了好多次的旧毯子,没想到他一直留着呢。
其实王必成这辈子,有好多回都能把那绒毯给换了。
王必成的几个孩子曾想用辛苦赚来的钱给他换个新毯子,但他直接拒绝了,还是一如既往地宝贝着那条陪他经历过无数风雨的旧毯子。
王必成走了以后,那是在1989年,大家才慢慢知道了毯子那档子事儿。
这条毯子其实大有来头,是王必成之前一个已经过世的战友,在一九四零年跟日军打仗时缴获的。战友走了之后,王必成就把这件遗物当成了宝贝,一直小心翼翼地带着,从没离开过身边。
时间是毫不留情的,尽管王必成万分珍惜,但岁月的痕迹还是无情地侵蚀了这条陪伴他历经无数风雨的战友遗物。磨损、血迹、尘垢,让绒毯的原貌早已无从辨认。
但他还是非常有耐心地把它清洗干净并修补好了,这一放就是49年。这事儿足以表明,在他心里头,一直给战友和人民留着一个暖洋洋的位置。
王必成将军以深厚的爱民爱兵之情,滋润了这片热土,让它在心底悄然生长,最终壮大成为一棵庇护中华儿女的雄伟巨树。
【尾声】
就像贺龙讲的那样:他的话语里透着深意,意思是这样的:咱们得明白,他强调的是这一点:贺龙曾明确提到过,说的是:他的话语清晰明了,大意就是:按贺龙的说法,那就是:他直截了当地说了,其实就是说:
王必成这人,靠谱又值得交往!
王必成回到昆明军区后,立马就找上了干部部长,跟他说要赶紧给谭甫仁的家人找个好安排,这也不难理解他的做法。
王必成,身为开国中将,绝非战场上那种只会耀武扬威、性格刚烈的单一英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节俭,老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对我来说,吃饭这事挺简单的,给我来两小碟腌菜,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那就已经算是吃得相当满足了。
在王必成看来,给党干活儿不光是为了实现自个儿的人生意义,更重要的是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
他把自己的一辈子都投入到了守护国家的战斗中,全心全意地为民众、为并肩作战的兄弟、为家人的幸福生活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