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承是蒋介石特别信任的人,这天他在家忽然接到通知,说蒋介石找他有急事。一见到陈继成,蒋介石先是夸了他几句,然后脸色一沉,跟他说:“这次找你来,是要你去华北盯着傅作义。那边有任何动静,你都得立刻告诉我,得把华北的军队给我稳住了!”
陈继承过去可是蒋介石身边非常倚重的八大干将之一。但蒋介石后来发现,陈继承在战场上的表现真的挺一般,所以就没再让他当领兵打仗的大将。陈继承是从保定军校出来的,后来进了黄埔军校当教官,这样他就成了蒋介石黄埔系的一员,这个身份对他后来的路子可重要了。
在西安事变爆发前,陈继成深得蒋介石的信赖,手下的人也担当了不少要职,这让他与钱大钧等人一同被誉为八大金刚之一。但要说陈继成事业的转折点,那还得提到1936年的西安事变,这对他来说是个关键节点。
西安事变那会儿,陈继成跟蒋介石都被东北军和西北军给看管起来了。说实话,当时参与事变的很多普通士兵,根本不认识国民党里的那些大官。他们逮住陈继成的时候,就问他是谁,陈继成呢,也只能老老实实地说自己叫陈继承。
不过挺逗的是,对方士兵居然把陈继承听成了陈诚。那些正在干活的士兵,心里头那个乐啊,以为这回可算是逮到了蒋介石身边的红人陈诚。他们兴奋得不行,就要把陈继承给拽出去处置。可陈继成呢,吓得脸都白了,腿都软了,直接跪地上,一遍又一遍地喊着,说自己其实是陈继承,不是陈诚。
陈继成现在好歹也算是个国民党的大官了,可碰到这种情形,他哪还顾得上什么面子,一心就盼着对方能放他一马。陈继成不停地求情,执行任务的士兵这才动了恻隐之心,放了他一条生路。这事儿后来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蒋介石本来对西安事变那会儿的事儿就一肚子火,现在听说陈继成这么没出息,直接向人家求饶,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蒋介石打心底里觉得陈继成不是个能担当大任的人,从那以后,基本上就没再让他管过部队的事儿。
说起来,西安事变那会儿,蒋介石不光对陈继承有意见,对好多将领的表现都摇头呢,特别是他的侍卫长钱大钧。钱大钧平时深得蒋介石信任,算得上是身边的红人,但这次老蒋被张学良、杨虎城他们给扣住了,作为侍卫长,这活儿没干好,老蒋心里头那个气啊,自然就怪到了钱大钧头上。
事情一出,蒋介石左看右看都没瞧见钱大钧,心里头就琢磨,这家伙是不是自个儿溜了。钱大钧一看这误会大了,赶紧把上衣一扒拉,露出身上的枪伤,说自己那会儿正跟敌人硬碰硬呢,哪顾得上往蒋介石那儿凑。老蒋一瞅钱大钧那带血的伤口,心里的火立马灭了,相信了他的话,也就不再追究了。
西安事变后,陈继成大部分时间都在军事院校里教书带兵,没怎么参与过实战工作。抗战一结束,蒋介石居然又想起了陈继成,找他来谈话。陈继成接到通知时,心里别提多激动了,他清楚这是自己翻身的大好机会,要是这次抓不住,可能就永远没出头之日了。
蒋介石跟陈继承碰了面,先是夸了他几句,然后就说到了重点。他直接跟陈继成讲:“我打算派你去华北,主要任务就是帮我盯着傅作义,管好咱们的部队。你得确保傅作义不会带着咱们的人全跑了。”
蒋介石交代了任务给陈继成,陈继成拍着胸脯答应了。随后,他去了华北,当上了华北剿总的二把手,副司令。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陈继成过去可不是为了上阵杀敌,他是去盯着傅作义的。到了华北后,陈继成果然没让大家失望,打仗他不行,但对付傅作义,他有一套。在那段时间,华北的战斗大多是傅作义手下自己在忙活,而其他中央军就在旁边看热闹。一直到平津战役真的打起来了,蒋介石没办法,才把陈继成给调走了。
傅作义见陈继成调走,心里头一下子轻松了不少,这下他能根据自己的判断,痛痛快快地全盘打算了。左思右想好多回,傅作义最终决定不再硬撑,而是打开北平城门,迎接解放军。回头再看陈继成之前干的那些事儿,在历史的大浪淘沙里,简直就像个小插曲,逗人一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