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要严格,对别人要宽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时刻提醒自己,得对自己下点狠心,要求高一点,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让自己掉链子。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得始终保持那份专注和努力。但是,当我们面对别人的时候,态度就得温和一些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总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可以善意地提醒,但绝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要尊重别人的努力和付出,多看到他们的闪光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总之,严以律己,就是要求我们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而宽以待人,则是要我们学会包容和理解别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不断进步,收获更多的友谊和成功。
我以前老琢磨:林总咋每次都能拿对主意呢?他到底有啥特别的地方?我细心看了看,发现他有几个挺明显的特点:林总这人爱钻研,爱琢磨事儿,跟大伙儿关系也铁,对自己要求那叫一个严,还有就是,他特别会跟毛主席学习。
我碰见林总怎么着也得有几十回了吧,除了开会,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基本都在啃书。他屋里书堆得跟小山似的,他自个儿也是书不离手。记得有次找他汇报点小事,一进门,发现他竟然趴在板凳上看书呢。原来是坐着看累了,换个姿势继续。林总身子骨不算硬朗,平型关大战那会儿,他亲自上前线指挥,受了重伤。但这么多年,他不仅拼命工作,还一直咬牙坚持学习。跟他亲近的同志说,他经常看书看到大半夜,简直是忘了吃饭睡觉。林总读书可不是瞎读,他读的大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还有毛主席的书,以及一些古今中外的政治军事大作。他是那种“学了就要用”的人,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把别人的好经验都学到自己手里。所以,他知识那么广博,见解那么独到,也就不奇怪了。
林总做事特别接地气,他非常重视实地调研。他会想尽办法去摸清敌人的底细,遇到关键的战役和战斗,他经常亲自跑到前线,实地查看敌人的动态,考察地形,跟部队领导一起琢磨怎么打仗,定下战斗和战役的安排。
林总一直都很看重走到群众中去,爱听大家的想法。他这人特别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跟手下人聊天时,他总是耐心地听对方说,不轻易插话。要是觉得哪儿说得不对,他也是用商量的语气提出来,接着就用毛泽东思想,从思想原则到具体问题,一步步给我们分析得透透的,直到我们搞明白为止。有这么一件小事儿,我印象特别深。按理说,他跟我们挺熟的,但每次见完我,不管多忙,林总都要亲自送到大门口。我有时候觉得不好意思,让他别送了,可他非得送出来不可。不光是对我,对别人也是这样。这是简单的客气吗?不是,这足以看出林总待人的平等态度。
林总过得那叫一个朴素,他自己平时就爱吃炒黄豆当零食,家里来了客人,招待的也是炒黄豆,客人来了饭菜也是简简单单。我跟他打交道这么些年,见他老是穿着那么两套衣服,一套黄布军装,一套粗呢军装。一九五八年,我在昆明碰到林总,他还是穿着那件旧得不能再旧的黑色呢子大衣,袖口上还打着补丁呢。林总和战士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特别有毅力,干工作特别能吃苦。打起仗来,他常常守在指挥室,一宿一宿地不睡觉,很少见他休息。
林总真的是个一心为公的人。他总是想着大家的事情,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他总是先为大家的烦恼操心,等大家都开心了,他才觉得高兴。”我们的林总,就是这么个人。
林总对自己要求特别苛刻,而且主要是在工作层面上,最让我动容的是他那种勇于自我反省的态度。记得在一九四七年的夏季攻势里,我们一纵队和其他几个纵队一起去攻打敌人防守得特别牢的一个城市。战斗挺激烈的,我们打死了、打伤了、俘虏了敌人一万多人,但可惜的是,敌人的援军及时赶到,最后我们还是没能攻下那座城。这次战斗没打好,问题主要出在前面的指挥机关和纵队一级的指挥上,具体就是在部署和战术上有些不足,比如说兵力、火力没集中好,拦截援军也没做好。但在战后总部开的干部大会上,林总却主动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他站起来好几次,特别真诚地检讨说:“这次没打下那座城市,你们不用负责,都算我的。主要是我对情况了解得不够透,下决定也太快了。当时要是先围着城打援军就好了,先把敌人的援军干掉,再攻城就容易了。另外,这次攻城也反映出我们攻坚战术不行,这主要是我平时研究得不够深入。”
林总对自己那叫一个狠,真的让我们挺感动。我琢磨着,指挥上的差错,其实不怪林总,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但林总二话不说,主动揽下了这个责任,就是想让咱们对城市打仗的法子再往前琢磨琢磨,上个新台阶。林总对这事儿那是相当上心,这就是开始着手解决一堆攻城战术难题的信号,也预示着敌人快撑不住了。林总这么做,给我们这些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自我反省课。我把这事儿带回部队一说,干部们都自发地开始反思,一个个抢着担责任。从那以后,部队里自我批评的风气就起来了,大家研讨战术的热情,跟雨后的花儿似的,哪儿哪儿都是。大家心里头,那叫一个痛快。
打那以后,林总就一门心思钻研怎么打好硬仗,像“快速四击,缓攻一次”啊,“四小队一组大队”这些打法,他陆续都提了出来。慢慢地,他就整出了一套完整的攻城方法。就拿之前说的那座城来说吧,才过了八个月,咱军队就用二十二三个小时的时间,一下子就拿下了,上万敌军全给逮住了,没一个跑的。从那以后,东北那边被敌人占着的大城市,在林总的这套攻城方法下,也被咱们一个接一个地打下来了。
林总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仅有着出色的天赋,还经历过许多革命斗争,学识也相当广泛。更重要的是,他为人谦逊、朴实无华,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却十分宽容,胸怀宽广得像大海一样。因此,在部队里,在东北的老百姓心中,他的威望特别高。不管是干部还是战士,大家都特别想见到他,愿意和他亲近。我们纵队的干部们,经常抢着去总部开会,就是为了能见林总一面。因为到了总部,和林总聊上几句,就能多知道些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精神。而且,林总的言行举止,总是能让我们学到不少新东西,特别有价值。所以说,去总部开会见林总,就像是去“取真经”“寻宝贝”一样。
在林总带领的那四年,刚好是我三十多岁正壮年的时候。林总一直耐心地教导我们,让我们在阶级立场、看法、做法这些方面,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稳固。直到现在,他教给我们的东西,还在我心里起着特别大的作用,影响着我做事。林总不仅是个一直都对、特别聪明的领导人,还是我们真心实意的好老师、好朋友。我经常心里很激动,想起四十年代那四年特别的日子。
一九六零年三月,那时候我在昆明。
林总不但是军事家也是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