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这个权贵子弟究竟是一个什么人?水平很高,但玩得确实很花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27 10:31:48

汉末群雄并起,各怀私念。无深厚生活阅历者,难解三国。皆因智者众多,算计纷繁复杂。

汉末神秘人物中,钟会定能入选Top榜。身为权贵子弟,本可依赖家族功绩,且能力出众,却选择谋反这条绝路。

为何如此?为何如此?为何如此?关键疑问重复三次,以示其重要性。

回答完毕,直接给结论:高级人士偏爱高难度游戏,能力强者乐于挑战极限。

【介绍一下精神小伙钟会】

钟会乃颍川钟氏之后,父为太傅钟繇,兄任青州刺史钟毓。其母为钟繇妾张昌蒲。钟会性格中,略见袁绍之风。

但不必过分担忧,钟会虽为钟繇庶子,其生活未必憋屈。

需知钟繇在曹魏的重要地位,他是颍川钟家领袖,与荀彧地位相当,由荀彧邀其出山,直接总督关中。曹操诸多战略,若无钟繇难以实施。若曹魏有西北王,钟繇当属首任。

其次,钟会为钟繇74岁所生,备受祖父钟爱。虽是庶子,关爱不减。5岁时,钟繇便带他拜访蒋济等朝中重臣。钟会自幼聪颖,顺利获蒋济“非常人也”的高度评价。

钟会天赋异禀且未浪费,成年后名扬四海,尤以玄学造诣著称,弱冠之年已与玄学大家王弼齐名。需明,钟会精通玄学,并不意味着他仅通玄学。

245年,20岁的钟会任秘书郎;247年迁尚书郎;249年升中书侍郎,此职直通中枢,且为正厅级以上。

249年,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政变。钟会在此转折点扮演重要角色,可参考司马师的评价“此真王佐材也”,如同张良辅刘邦、荀彧助曹操、诸葛亮佐刘备。

此时,“钟会威胁论”在江湖上传开。始作俑者为夏侯霸,他被司马懿父子逼降蜀汉后,对姜维言:“钟会年少,若魏国重用,必为蜀汉、东吴大患。”

254年,曹髦即位,赐钟会关内侯爵。钟会私评曹髦:“才似曹植,武类曹操。”观曹髦后行,钟会识人眼光独到。

255年,淮南发生第二叛,由毌丘俭与文钦发起。司马师刚割目瘤,未愈。朝臣多主张太尉司马孚平叛,唯傅嘏、王肃、钟会力主司马师亲征,以防其叔功绩盖过自己。

司马师逝世后,钟会助司马昭掌控大局。司马昭率军赴洛阳,钟会负责策划。因此,钟会被提拔为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享三百户食邑。

257年,淮南发生第三叛。司马昭欲削诸葛诞军权,令其入朝任司空。服丧中的钟会急告司马昭,诸葛诞必不从,需速作应对准备。

平定诸葛诞叛乱时,钟会再立大功,他设计使东吴右大司马全琮家族反叛,并主导攻破叛军大本营寿春。

事后,钟会声名鹊起,比肩西汉张良。司马昭欲升其为太仆,钟会却拒,选任大将军府记室中郎官,为司马昭心腹。后因其平诸葛诞之功,欲封陈侯,钟会亦辞。

261年前后,钟会升任司隶校尉,掌首都军事。他虽为武将,却常干预朝政与官员任免。名士嵇康等人的被杀,皆出自钟会之谋。

随后,司马昭于街市杀害君主,并意图通过征伐蜀汉来转移众人视线。

司马昭提出伐蜀,曹魏朝廷多反对,唯钟会支持,并积极与司马昭预设战略,探讨战术。

因此,司马昭在前线总指挥人选上别无选择,钟会成唯一合理人选。尽管多人曾向司马昭告诫“钟会不可信”。

司马昭后王氏:见利忘义,好滋事端,宠过必乱,不堪大任。羊祜叔母辛氏:事纵难久处下位。钟毓:钟会挟术难保,不可独任。傅嘏:钟会志大量狭,难成勋业。裴楷:钟会如武库,矛戟外露。荀勖:钟会性难测,宜速备之。

钟会终获封镇西将军,兼假节,都督关中军事,负责主持伐蜀大业。

钟会攻蜀,命邓艾牵制姜维于沓中,自率兵分道入汉中,遣许褚子许仪修路。因桥未竣,钟会斩许仪以儆效尤。

钟会攻占汉中,因蜀汉国防失误而顺利。其《移蜀将吏士民檄》尤为突出,展现了高超的心理战术。

稳定汉中后,钟会迅速经阳平关进军阴平、白水及葭萌关区域,协同邓艾、诸葛绪成功将姜维围困于剑门阁。

若就此结束,或许皆大欢喜:司马昭洗白,钟会得首功,邓艾进阶,诸葛绪沾光。但历史转折点降临,一是邓艾争功偷渡阴平,二是钟会为独占兵权,诬告诸葛绪并囚其回京。

司马昭于十月完成受封晋公并加九锡的仪式,此后对其他事务较少。

钟会欲退兵时,闻邓艾突入成都平原。他担忧邓艾若攻下成都,自己将失伐蜀首功。因此,钟会决定暂留,静观局势发展。

邓艾奇袭成都成功,引发连锁反应:姜维向钟会投降,放其入平原;邓艾因奇功盖过钟会;钟会心生嫉恨,誓要报复敢凌驾其上者。

钟会凭家传书法篡改邓艾与司马昭书信,利用邓艾行事粗疏,激化二人政治矛盾,致邓艾被诬为反派,终使邓艾父子遭遇不幸。

但钟会切勿得意,他因欲望膨胀欲谋反,却被司马昭用亲信卫瓘轻易击败。虽败,却幸有“伯约兄弟”相伴而亡。

钟会伏诛后,钟家并未被连根拔起。仅侄儿钟邕、养子钟毅等被处死,钟毓及其他子侄安然无恙,待遇依旧。

更令人震惊的是,司马昭默许向雄为钟会收殓。历史上,统治者默许为叛臣收尸的情况,实属罕见。

【深度解读一下钟会】

天才与疯子,仅一念之差。钟会若拥兵二十万于蜀地而不反,则为天才;一旦迈出谋反之步,即成疯子。

钟会的谋反从逻辑本质上分析,不可能成功。

首先,众人真以为司马昭听不出好坏话?众人皆言钟会不可靠,他却充耳不闻?须知告密者中,既有钟会亲信,也有司马昭亲信。

其次,钟会未真正洞悉底层逻辑。曹魏将士为何要随他造反?他们与他有何关联?参战灭蜀已有重赏,何必弃实利追虚幻?且家眷在北方,岂会如他般无牵无挂?

最终,钟会未察觉身边潜藏的卫瓘。卫瓘为司马昭所派监军,兼具监察与执法之权。他陷害邓艾,更多是士族排斥寒门得志者,非真心与钟会同谋。

然而,钟会谋反明显是绝路,他为何会逐步陷入此境?

张爱玲言“成名要趁早”,但过早成名是双刃剑。有掌控欲望的潜力和天赋,不代表能适度驾驭。钟会因过早且过于聪明,最终因此丧命。

回顾钟会生平:出身豪门,少年英才,起点高,年少成名,才艺双绝。但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其才华仍压过众多群雄。

高端游戏局中,玩家智商皆在线。众人早识钟会不确定性多,因熟谙规则。钟会锋芒毕露,岂会甘心居于人下。

钟毓等钟会亲人提前向司马昭暴露钟会,因两方面考量:若钟会失败,为家族预留后路;若成功,家人关系不受影响,钟会亦不会深究。

司马昭重用钟会,因他别无选择。弑君后名声大跌,士族老臣支持甚少。家族中人亦不可信,如司马孚似曹魏忠臣。钟会明确支持且有能力,故被重用。

然而,新的问题浮现:为何众人皆反对司马昭,唯独钟会支持?因领导的无选即最佳选择,其绝望乃个人最大机遇。我助你伐蜀,你岂会弃我?若弃,你又能依仗谁?

钟会是运用“以退为进”策略的高手,但仅限于他担任伐蜀主帅前。

钟会伐蜀后变得傲慢,杀许仪立威遭质疑,反增敌视;构陷诸葛绪夺兵权亦非明智,大增兵权自断退路,此举无异于自寻死路。

钟会暴走实因邓艾。邓艾不服钟会,却未思钟会是否服他。若不服,钟会作为上司,必有对策。邓艾奇袭成都后,事态愈发失控。

钟会忌惮邓艾,联同军中高层构陷之。邓艾倒台后,钟会收编其部众及蜀汉降兵,实力大增,野心膨胀,自认不输司马昭,欲与之争锋。

最终,钟会因一心追求主角之位,忽视了配角的重要性,结果遭遇惨败,一败涂地。

总结而言,钟会极为聪慧,自幼参与高难度竞争且表现出色。虽结局不佳,但不减其能力。若以同时代人相比,汉末袁绍可为其恰当类比。

【聊点现实的吧】

现实中,许多人是否对如钟会般的富二代、官二代有固有敌意?然而,应告诫自己,尽管不喜,但仍需对其值得敬佩之处表示认可。

深思后,我们生来真的公平吗?莫让人格公平掩盖所有。事实是,常是在其他方面难寻公平之人,才会紧握人格公平不放。

你家交学费艰难,而他自幼得名师辅导。你玩泥巴时,他已随父母参加高端社交。你迷茫人生方向,他却已明确未来道路,你们岂能相同?

底层人士往往固执,对不解、不认可之事视为大错,急于采取行动,如唤二营长取珍藏意大利炮,以炮轰之。

很多事情的不理解源于未见其新鲜与多元层面。如井蛙不知海广,因空间局限;夏虫难议冰雪,因时间所限;曲士难论大道,因教育束缚。

很多人认为袁绍、钟会等人不厉害,原因在于他们未达到旁观者清的境界,不明其行事深意,故而只能依据最终成败来评判这些人物。

在生活和工作中,应依据条件和环境评估结果,避免陷入“唯结果论”。要明白,“一切只看结果”往往是上级对下级的误导。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