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法帖:稀世珍宝与书法艺术

艺术新资讯 2024-05-26 11:29:10

“三希堂法帖”是怎么回事?

中国清代,有一种极为重要的宫廷刻帖。它诞生于乾隆十二年(1747 年),当时皇帝弘历特意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一众朝廷要员,从内府所珍藏的历代书法作品当中,精心挑选出其中的精华部分,再交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能工巧匠进行镌刻。这套法帖总共分为 32 册,所刻之石达 500 余块之多。其中广泛收集了自魏、晋时期一直到明代末年总计 135 位书法家的 300 余件书法作品。由于帖中收入了在当时被乾隆帝视作三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也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远帖》,而专门珍藏这三件稀世珍宝的那个地方又恰好被命名为三希堂,所以这套法帖就被赋予了《三希堂法帖》这个意义非凡的名字。

三希堂收藏的三件稀世之宝是什么?

“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内西暖阁,原名温室,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书房。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稀世珍宝收藏于此,并将书房命名为“三希堂”。

王羲之的《快雪时睛帖》全文共四行二十八字,内容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此帖,字体流畅自然,笔势婉转圆润,线条遒劲有力,既有着平和简静的韵味,又蕴含着灵动飘逸的气息,是王体行书中的精品,被后人称有“龙跳山门,虎卧风阁”之势。

《伯远帖》仅五行四十七字,其内容为:“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属典型的晋代行书。此帖书法俊逸流畅,笔画灵动多变,转折处自然流畅,墨色浓淡相宜,章法错落有致,为上乘的行草作品。

王献之的《中秋帖》,全文共二十二字四行,内容为:“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其书法受其父影响,且又有创新,他将王体行书的笔法进一步加以升华和提炼。此帖已接近草书,王献之的用笔如行云流水,连带互映关系,将字体处理得完美至极。此帖为其五十岁后之作,属便笺手札作品。王羲之被人们尊称为“书圣”,而王献之则被称为“小圣”。

2 阅读:1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