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房产是否有价值,和很多因素有关系的,但我觉得无非就是两个因素,一个是宏观因素,一个是房地产本身因素。
所谓的宏观因素,就是从大方面分析,比如:城市规模、人口基数、GDP总量、经济大环境、新生儿童增长率、优质企业的多少、可支配的人均收入、财政收入的高低等等。
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知道以上每一条都会对当地的房地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在这里,我只想用我从业近18年的从业经验和大家分享深圳房地产的本身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有10个人想买房,可卖的房子只有3套,那么这个房子的价格就会很高;但如果有30套房子呢,只有很优质的房源才能卖出,而且还卖不起价。
这就是房地产的本身因素。
深圳的房地产发展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了,在2021年之前,房地产虽有过短暂的调整,但整体都是向上的。
即使是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只是经历了1年时间的调整,到了2009年仅用了4个月就又创新高。
这除了前面讲到的宏观因素外,那就是房地产的自身因素了。
如果在深圳生活超过15年的人都知道,以前深圳商业最旺盛的是什么地方,华强北和东门,然后就是后来南山海岸城一带。
可是再往后来了,为什么这些商业中心的生意越来越差了,电商的冲击当然是很大一部分因素,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综合体太多了。
住宅也是一样,从目前深圳有超过2200万的人口,商品住宅房的总量也不过200万套,这样看来,这个数量的确是不多。但是我们忽略了还有近600万套的小产权房和300万套的商业房、保障房、宿舍等。
我们可以比较下这两张图,这是近六年来新房的供应和销售情况。
在2021年以前,其实这个供需关系整体来说都是平衡的,一直到2022年开始,就形成了供远大于求的态势。
就是说,市场开始转冷,但供应量依然很大。
以前新房供应量少,供应位置又偏的时候,二手房的成交也自然好。
这张深圳23年的二手房成交量数据,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供需关系。
从2000年到2005年是深圳房地产的发展期,2006-2007年还到一个高峰。
2008的金融危机后,2009年迅速回暖,成交量达到23年来最高值。
2015-2016年,是房地产另一个黄金时期,虽然成交量比2009年要少,但房价又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房价的最高点,是2020年,全年的二手房成交也将近10万套。
从2021年之后,成交数据就惨不忍睹了.......
我之前说过,除了宏观因素外,深圳楼市本身也是导致成交量和成交价急速下滑的一个原因。
在2020年之前,深圳居住用地的供应是很少的,而且新房普遍位置也不怎么好,二手房就成为市场的成交主流。
从2020年之后,不仅加大了土拍的供应,还加快了旧改项目的积极入市。
大家别小看旧改,旧改房源的量其实是远远大于新房的。
大家可以随便统计一下深圳各区超大型项目,都是由旧改得来。
举例:龙华的壹成中心、宝安海岸城、鸿荣源珈誉府、光明的润丰城、坂田天安云谷、南山绿景白石洲、福田中洲湾........太多了.......
这些还都是超过100万建面的,其它的就更多不胜数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旧改项目快速入市?
最大的原因就是,旧改项目签约率只要达到95%,ZF就会介入了,这样一来钉子户就少了。
2021年之后,棚改总算是放缓了
开发商没钱了,旧改也放缓了,
但是,就是这几年,深圳却积累了天量的库存。
如果说深圳二手房成交量5000套是荣枯线,这五年平均每月就少了500套,相当于原本有30000个购房需求在观望中。
然而,新房的实际供应量何止大了三倍,大家现在知道这些天量的库存是怎么来的吧!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深圳的每个区域的推盘量的成交情况。
从这张咚咚找房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23年各个区的去库存情况。
在2020年之前新房最火爆的光明,去年是最惨的,成交量还不及推盘量的三成。
龙华和龙岗也好不到哪里去,也就只有5成左右。
既然成交量上不去,牺牲价格是自然的,光明的新房这两年平均跌幅就达到20%了,更别说二手房了。
龙岗坪山,别说3万多单价的一大把,连2万多单价的新房也有了。
于是很多人说福田南山的推盘量少,那么房子应该最保值。
这种说法也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来看看南山在售和待售的新盘。
以上数据是2023年12月份统计,可能有些失真,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蛇口赤湾、西丽和南头一带,还是有很多的新盘未来会推出来。
不用想,就会知道这些区域的房子肯定不好卖。
最后总结:房地产的本身因素,无非就是一个供需平衡的关系。只要还存在着大量的供应,房价就很难稳定。只要房价还在阴跌,观望气氛就会越来越浓厚。
本文完全由个人经验总结,无团队,相关数据从系统或同事总结,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以上言论大家可以选择性参考。本人有深圳楼市18年从业经验,如果能得到大家认可,欢迎扫码,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