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赛场上,枪声响起,一个新人从此在中国体育史上留下了名字。
他就是为我国拿下奥运首金的许海峰,凭一己之力打破了中国在奥运史上沉睡的历史!
但即使是这样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却亲口承认愧对妻儿一生。
年老之后,更是只能住单位分的房子,视力衰退,老态龙钟。
英雄迟暮,再无当年意气风发...
射击天才的诞生
1957年,许海峰在福建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出生,童年时代的许海峰和其他孩子一样,天性爱玩,不同的是,他对射击游戏格外着迷。
无论是玩具手枪、弹弓还是弓箭,他都玩得得心应手,百发百中,进入高中后,许海峰对射击的热爱越来越浓。
他省吃俭用,终于买到了自己第一把专业级的气枪,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带着气枪练习,无论是静止的靶子还是移动的目标,他都能精准命中。
同学们都称他为“神枪手”,他也乐在其中,享受着射击带来的快乐,高中毕业后,许海峰并没有立刻走上职业射击的道路。
他跟着国家的号召,到农村去当了四年的知青,返城后的他在一家化肥商店当起了售货员,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似乎预示着他的人生将归于平淡。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许海峰以前的体育老师现在成了一名专业教练,他一直记得那个对射击充满热情的孩子。
有一次老师碰巧遇到了许海峰,就问他:“想不想去体校接受专业训练?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了许海峰的心脏。
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机会难得,他下定决心要抓住这次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进了体校后,许海峰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但他在化肥店工作时间长了,视力从1.5降到了0.5,这对于一个射击运动员来说,视力至关重要,0.5的视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许海峰并没有放弃,他知道机会很难得,所以要更加努力,他每天都在努力训练,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他靠着手里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渐渐在一群运动员里头崭露头角。
中国奥运首金
许海峰在安徽省运动会,一鸣惊人,夺得了一金两银的好成绩,体育圈里“气枪天才”这个称号渐渐火了起来。
但由于项目调整,许海峰的比赛机会一度减少,安徽省队的教练看到许海峰表现很出色,就邀请他加入省队。
1983年的全运会,是许海峰职业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面对全国的顶尖高手,他竟然获得了2枚银牌,这个成绩震惊了整个射击界,后来他被选进了国家队,代表国家参加奥运赛。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这对于许海峰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舞台,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队内选拔赛中,他的成绩仅次于老将王义夫。
7月29日,将举行男子10米气手枪比赛,许海峰沉着冷静,发挥出色,最后一枪,他打出了10环的完美成绩,最终以581环的总成绩夺得金牌。
这枚金牌不仅是中国的奥运第一金,也是中国体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刻,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城市,人们奔走相告,为中国体育的突破而欢欣鼓舞。
运动员到教练继续为国争光
1995年,由于眼疾日益严重,许海峰的视力已经无法满足高水平比赛的要求,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退役。
离开心爱的赛场,对任何一个运动员来说都是痛苦的,但许海峰并没有离开他热爱的射击事业,他决定转型,成为国家女子射击队的教练,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
他要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年轻一代,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射击人才,为国家赢得更多的荣誉。
他不仅注重队员们的训练,还关心她们的生活,他像一位慈父般,照顾着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们,帮助她们克服困难,调整心态,以最佳状态迎接比赛。
白天他陪着队员们一起训练,示范正确的动作,纠正错误的姿势,晚上他会找队员们谈心,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帮助她们排解压力。
队员们休息后,他还要制定第二天的训练计划,常常工作到深夜,后来许海峰当上了射击队的总教练,责任更重了。
在许海峰的悉心指导下,国家女子射击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他的弟子李对红夺得女子运动手枪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弟子陶璐娜再夺金牌;2002年芬兰世界锦标赛,中国队夺得17枚金牌,打破5项世界纪录;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射击队再添4枚金牌……
退役后的生活
在射击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许海峰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结果忽略了家庭。
他坦言:“我这一生最亏欠的就是妻儿。”许海峰的妻子马静是他从小一起长大的恋人,她一直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她都给予许海峰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她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选择了辞去首钢的工作,专心在家照顾他们,许海峰虽然家离训练基地很近,但他很少回去。
即使在休息日,他也只是匆匆和家人见一面,就又赶回基地,他曾经连续三个星期没有回家,错过了很多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马静很少抱怨,但她和许海峰的女儿却对父亲的缺席感到不满,父女关系一度非常紧张,女儿选择出国留学,与父亲的联系也越来越少,直到许海峰退休后,父女关系才逐渐缓和。
2017年,许海峰正式退休,离开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射击事业,他终于可以回家了,和家人团聚,享受家庭的温馨,弥补之前的遗憾。
他衣着朴素,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仍然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不追求物质享受,保持着低调的生活作风。
尽管离开了赛场,许海峰依然心系中国射击事业,他会关注比赛,也会和年轻运动员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鼓励他们继续为国争光。
他为杨倩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首金感到高兴,并亲笔题字“YYDS”,表达对后辈的赞赏和鼓励。
在许海峰身上小编看到了另一个人的影子,那就是谢瑜,他从小在贵州山里长大,爸妈常年在外打工,是叔叔把他带大的,跟许海峰一样,谢瑜也对体育有股子狂热,但对学习却提不起劲。
叔叔干脆把他送进了体校,让他专心搞体育,在体校他遇到了他的气枪教练,教练一眼就看出这小子是个好苗子,于是把谢瑜领进了射击的世界,谢瑜对气枪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他的射击生涯。
但少年心性,贪玩好动,让他在训练中难以集中精力,教练的谆谆教诲,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
在一次次的心灵拷问中,谢瑜终于找到了方向,重新燃起了对射击的热情,他明白了天赋不能决定一切,只有付出汗水,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谢瑜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在国际大赛上崭露头角,并顺利进入了贵州省队进了省队后,他训练更加努力,经常回看比赛视频,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
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谢瑜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他虽然没有入选国家队的正式名单,但因为打破了世界纪录,最终获得了特别批准,参加比赛。
这个来自贵州山村的少年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也为中国体育增添了新的光彩。
谢瑜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机会陪伴他,夺冠的消息还是父亲独自一人在家中通过电视看到的,那一刻,老人眼里泛起了泪花,既有骄傲,也有心酸。
许海峰和谢瑜是某种意义上的星火传承,他们从平凡的起点出发,历经坎坷,最终站在了世界之巅,他们的成功,不光靠天赋,更要靠努力和坚持。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梦想的力量,也鼓舞更多人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心里有目标,就能创造奇迹。
文/编辑:ToT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2021年7月30日-《百年瞬间丨许海峰为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
澎湃新闻-2024年8月6日-《奥运冠军谢瑜:十年磨砺“瑜”显不凡 摘取金牌今朝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