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吕丹青丨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布局(一)

柳浪画苑 2025-04-10 08:56:42

文/吕传文

图/黄宾虹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凝聚着这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感情,也体现着东方艺术崇高的审美思想。把描绘大自然的画称为“山水画”,而不叫做“风景画”是具有其他独立含义的。“河山”“江山”“山河”是“祖国”的同义词,因此山水画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具体反映。山水画借描写自然景物以表达作者情感,借景抒情,从一开始便明确了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创作道路。“寄情寓意”“缘物寄情”,意与景汇,景与情通,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这便是山水画的灵魂。写形传神,山水画神形兼备,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创造的最高则,也是一条基本规律。

写形是传神的手段,传神是写形的目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宇宙在乎手”“造物在乎我”,这都要求在长期观察、研究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做到“胸有丘壑”“胸有万象”。苏东坡说:“必须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见。”这样在作画时才能任意挥洒,顷泻而出。山水画比较重视自然物象的本质和常态,偏重物象的固有色,以简单对复杂,把自然界的色彩做单纯典型化的处理,以大块典型画的色块相互映衬取得物象间的对比和协调,从而获得富于装饰趣味的独特效果。

出于对山水画的兴趣与了解,最终确立写意山水为毕业创作题材。写意山水讲究意境,而意境又是根据整幅画的布局构图即山石、树木、房屋、舟桥、人物等,安排笔墨的运用来表现。整幅画由近景、中景、远景三个部分组成。在确立了整幅画的布局之后,开始安排细节的部分。山水画的构图要讲究一定的规律和法则。所要描绘的内容需要经过概括、取舍、适当夸张艺术加工手法、采用适当的构图方式,把所要表现描绘的物象巧妙的安排在整个画面当中。画面当中的留白部分不是因为留白而留白,它是为了整个画面的布局构成。

房舍安排在中景,作为整幅画的描绘场景。房舍之后就是作为远景的高山。远景与中景是利用云雾连接的。画面构成就要考虑其绘画语言。绘画作品的内容最终要通过一定的绘画语言,才能表现使它成为可视的感性形象。山水画的绘画运用语言也是运用点、线、面、色等视觉造型语言。笔墨技法对山水画的意境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画面中的山石树木点景均有其完整的程式。山水画创作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不能够一时做到完美,它在于不断尝试,不断学习、探索。创作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对生活的体验。

创作离不开生活,来源于生活。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其画风与丰富多变的笔墨中,蕴涵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黄宾虹山水画》是由中国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的作品。他的作品山水镜心取高远式构图,主体为近处的青山草木郁郁葱葱,山路顺山谷蜿蜒而上。远山以浓淡结合的水墨写出云雾氤氲。高山与民居,繁与简,虚与实,对比互相衬托中画面更灵动。正如宾虹先生之言:“作画实中求虚,黑中留白,如一灿之光,通室皆明”。这是黄宾虹八十六岁时的佳作,标志着他绘画风格从清逸疏朗向浑厚华滋的转变。此图虽取材于常见的自然景色,然树木朦胧苍翠,山石深秀葳蕤,屋宇相叠有致,呈一派生意盎然的气象。

吕传文作品

1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