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基本上要结束了,乌克兰脱离不了被“割地赔款”的命运,泽连斯基黯然离场也只是时间问题。
正所谓一场战争下来,赢了两三个,输了一大片。
都说俄罗斯赢得了土地,美国要走了资源,欧洲扛起了债务,乌克兰得到了荣光。
此言非虚,毕竟哪些国家坐在台上,哪些国家又在菜单上,早就不是秘密!
战争结束了,终归是好事,毕竟不用再死人了,说到底这都是国外的事情。我所关心的是我们中国在这个后俄乌战争时代,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参与其中,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更好的发展的自己。要知道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我们可投了不少的金钱在里面。
首当其冲的就是利用美欧裂痕,拓展中欧合作空间
以前美国利用北约将欧洲经营的铁通一块,老美一声令下,说拆5G就拆,那是毫不犹豫,如今欧洲浑然有种被人卖了还在数钱的冤大头感觉,双方生了嫌隙,那我们就有机会。
1.推动中欧经贸关系。欧洲因能源危机和去工业化压力,亟需中国在新能源(如电池、光伏)、制造业等领域投资。例如,德国车企转向中国新能源供应链,西班牙寻求中国投资锂电池工厂,中国可通过技术输出和商品进口缓解欧洲困境,重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2.分化欧洲内部对华态度 。针对东欧国家的不信任,中国可强化与匈牙利、塞尔维亚等“亲华派”合作,通过经贸纽带软化其立场;对英法等国,则通过务实合作(如清洁能源、科技)减少其追随美国对华施压的动力。
其次就是坚持外交平衡术,深化多方协作
1.坚持对俄“不结盟的协作” 。继续深化和俄罗斯能源方面合作,继续扩大俄罗斯低价能源进口(如2024年天然气协议锁定低于市场价20%的优惠),推进中俄本币结算占比提升至65%,强化能源安全。虽然说战争快结束了,但是之前俄罗斯西方的能源老主管可不会这么快就急着下单,利用这个时机继续扩大我们的能源储备,扩大我们在俄罗斯、中亚的市场。
2.对乌“建设性介入” 。可以提供人道援助与重建支持,向乌克兰提供合适资金进行人道援助,参与敖德萨港重建项目,既避免触碰俄罗斯红线,又巩固“负责任大国”形象。主要注意的是在乌克兰的投资还是要小心谨慎,毕竟其政府不是亲美就是亲俄,对华资本不是很友善。
还有就是强化全球合作,构建多极国际秩序
1.扩大金砖与上合影响力。俄乌战争加速了全球南方国家“去美元化”和战略自主倾向。中国可通过金砖扩容(如沙特、伊朗加入)和上合组织整合欧亚经济,推动多边贸易结算体系,削弱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推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发行本币债券,挑战SWIFT垄断;在联合国主导《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框架》制定。
2.能源与资源安全保障。利用俄罗斯低价能源和中亚矿产供应,结合非洲、拉美资源合作,构建更稳定的供应链。例如,通过中吉乌铁路打通中亚资源通道,与巴西、伊朗签署矿产协议,降低对美西方依赖。并利用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年输气量650亿立方米),减少对马六甲海峡依赖。
必须注意防范风险,把握战略主动
1.警惕美俄“交易联盟” 。应对北约重心东移, 若美俄形成对华东西夹击态势,需强化南海、台海防御(近年来美军舰穿越台海次数激增)警惕美国借台海问题转移矛盾,确保台海局势稳定,防止国际压力转向东亚。
2.强化军事与科技自主。通过观察俄乌战争经验(如无人机战术、信息战),加速军事现代化;同时加大对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投入,减少外部技术依赖。
俄乌战争的终局不仅是军事冲突的结束,更是全球权力格局重构的起点。中国需以“动态平衡”策略,在巩固中俄战略协作的同时,利用美欧矛盾拓展合作空间,并通过多边机制扩大全球影响力。最终目标是在多极化进程中,以经济、科技和外交实力为基础,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与全球治理话语权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