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地方,都有朋友跟我诉苦,说自己养绿植老是养不好。就拿我一个北京的朋友来说吧,他住在那种老小区的小户型房子里,阳台不大,可他就是喜欢在阳台上摆弄些花花草草。他跟我说,每次看到那些绿植枯萎了,心里就特别难受,感觉自己像个大杀手似的。他说浇水的时候完全就是凭感觉,有时候觉得土干了就浇,可浇多了吧,植物就烂根了;浇少了呢,又干死了。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家里那些绿植就没几个能活得长久的。
其实啊,很多人在养绿植的时候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像在成都的一些写字楼里,很多人在办公桌上放了盆绿植,想着美化环境,还能让自己工作起来更舒心。可是由于不知道正确的浇水时机,那些绿植也是活得战战兢兢的。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判断浇水时机的小方法,不用再凭感觉浇水,让咱们的绿植都能茁壮成长。
先来说说筷子法。这个方法特别简单,也很实用。找个筷子,最好是那种比较光滑的木筷子。把筷子插到花盆的土里,深度大概是花盆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然后拔出来看看筷子上有没有水渍。如果筷子上很干,没有一点水渍,那就说明土已经干了,该浇水了。这个方法不管是在南方的潮湿地区,还是北方的干燥地区都适用。比如说在广东的一些居家环境里,气候比较湿润,绿植生长的环境相对较好,但有时候也会因为浇水过多导致根部缺氧。用筷子法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个问题。像绿萝这种常见的绿植,在广东的天气下,如果用筷子法判断浇水时机,大概每7天左右浇一次水就差不多了。而在北方的一些城市,比如哈尔滨,气候比较干燥,同样的绿萝可能5天左右就需要查看一下是否需要浇水了。
再说说称重法。这个方法可能需要一点耐心。先称一下装满土的花盆的重量,然后记录下来。等过了一段时间,再称一次。如果发现重量明显减轻了,那就说明土里的水分已经很少了,需要浇水了。比如说在云南的一些地方,有很多独特的绿植品种。像铁线蕨这种比较娇贵的绿植,在云南那种气候温和、湿度适中的地方,用称重法来判断浇水时机就很不错。铁线蕨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一般3天左右就需要查看一下是否需要浇水。如果发现花盆重量减轻得比较明显,就可以浇水了。
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一些绿植品种在浇水方面也有不同的讲究。比如说龟背竹,在一些热带地区,比如海南,那里的气候炎热潮湿,龟背竹生长得很旺盛。它的叶片比较大,水分蒸发也比较快,所以浇水的频率就要高一些。大概5天左右就需要浇一次水。而在浙江的一些地方,气候相对温和,龟背竹可能7天左右浇一次水就可以了。
还有琴叶榕,这种绿植在福建的一些居家环境里很受欢迎。它的叶子宽大,对水分的需求也比较大。在夏季的时候,可能3 - 5天就需要浇一次水。但是在冬季,气温比较低,它的生长速度变慢,浇水的频率也要降低,大概15天左右浇一次水就够了。
再看看散尾葵,在广西的一些地方,散尾葵是常见的绿植。它在生长季节,也就是春季和夏季,大概7 - 10天需要浇一次水。到了秋季和冬季,浇水的频率就要减少,大概半个月左右浇一次水就可以了。
还有虎皮兰,在陕西的一些地方,很多人家里都会养虎皮兰。虎皮兰比较耐旱,它的叶片能够储存一定的水分。所以浇水的时候不能太勤,大概半个月左右浇一次水就可以了。
在养绿植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浇水的方法和频率都会有所不同。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不能看到别人怎么浇水,我们就跟着怎么做。就像在湖南的一些地方,气候湿润,绿植生长得比较好。但是如果把在湖南养得很好的绿植搬到甘肃去,可能就需要重新调整浇水的方法和频率了。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绿植的状态来判断是否需要浇水。比如说,如果绿植的叶子开始发黄、发蔫,那很可能就是缺水了。但是如果叶子发黄的土壤还是很湿,那可能就是浇水太多了,导致根部腐烂了。
在养绿植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小细节来让绿植长得更好。比如说,定期给绿植松松土,这样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让绿植的根部更好地呼吸。还有,在夏季的时候,要注意给绿植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导致叶子灼伤。
在养绿植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学习,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绿植的养护方法。
不知道大家在养绿植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特别的问题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