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7 月 16 日,四川省内江市某居民楼内传出一声沉闷的枪响。14 岁的少年小钟颤抖着跪在血泊中,面前是右眼被射钉枪击穿的 6 岁妹妹。医护人员赶到时,这个尚未体验校园生活的幼小生命已永远停止了呼吸。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一个由父亲亲手埋下的安全隐患浮出水面 —— 八年前用射钉器改装的非法枪支,最终夺走了亲生骨肉的性命。

经司法机关查明,2015 年钟某利用射钉器与钢管自行改装枪支,作为日常打鸟的狩猎工具。这把充满致命隐患的改装枪支,长期存放在未上锁的储物柜中。案发当日,兄妹俩在家中嬉戏时,这把被孩童视作 "玩具" 的危险物品,在无知的摆弄间酿成不可挽回的惨剧。法院最终以非法制造枪支罪判处钟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这场家庭悲剧以父亲入狱、子女阴阳两隔的结局收场。
这起案件折射出我国涉枪犯罪治理的特殊难点。公安部数据显示,自开展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全国涉枪案件发案率已下降至全球最低水平。但在部分农村及边远地区,非法改装、持有枪支的传统仍未完全根除。射钉器、发令枪等民用器具的非法改造,往往成为治安管控的隐蔽死角。涉案的射钉枪虽由普通工具改造,但经鉴定其枪口比动能已达制式枪支标准的六倍,完全具备致命杀伤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家庭场景中的安全隐患。案件中,钟某将危险枪支与儿童玩具混放,暴露出部分家长对危险物品管理的严重疏忽。司法实践中,因家长未妥善保管致使未成年人接触危险物品引发的伤亡事故,每年仍有多起发生。这把夺命射钉枪在柜中沉寂八年,最终以最惨烈的方式提醒世人:任何非法枪械的存在,都是悬在家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该案的判决结果引发社会对法律责任的热议。作为枪支制造者和监护人,钟某的双重过失使其必须承担刑责。司法机关在量刑时,既考虑到其主动投案、认罪悔罪的情节,也权衡了丧女之痛对家庭的实际影响。缓刑的适用既体现司法温度,也警示公众:非法制造枪支无论是否造成实际危害,都已触犯刑法底线。

这起血淋淋的案例,为全社会敲响双重警钟。于个体家庭,需彻底摒弃 "改装枪支无害" 的错误认知,严格清除居家环境中的安全隐患;于社会治理,则要继续保持对非法枪爆物品的零容忍态势。公安部近年来推行的 "缉枪治爆" 专项行动,已建立从源头管控到末端打击的完整治理链条,但根治涉枪隐患仍需每位公民的自觉配合。当最后一支非法改装枪支被销毁,才能避免更多家庭重演这般痛彻心扉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