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看到乘客晒出打顺风车打到宝马的经历。现在宝马也需要出来开顺风车了吗?
顺风车“盲盒体验”正在刷新认知:宝马、保时捷甚至帕加尼Huayra等豪车频繁出现在接单列表,有乘客仅花139元便坐上了价值2900万的超跑。
数据显示,豪车顺风车订单中,保时捷、奔驰、宝马占据前三,部分车主接单记录显示“0次”,暗示其“体验派”属性。
相较于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因无需变更车辆性质,成为豪车车主更易触达的共享场景
豪车接单意外缓解了“职业化营运”质疑——超75%豪车订单日均接单量≤2次,车主常强调“空跑不如带人”。
平台数据显示,豪车订单中73%开启座椅加热功能,金融区豪车早高峰充电频率比普通车高40%,暗示车主对服务细节的重视。但仍有灰色地带:广东劳斯莱斯车主被曝“夜间专接女性”,引发对豪车接单动机的揣测。
另有车主坦言接单仅为“找人聊天解闷”,或通过让乘客体验新车功能获得社交满足感,如小米SU7车主主动展示车载智能系统,特斯拉Model S车主享受乘客对科技配置的惊叹。
顺风车价格与网约车特惠价逐渐趋近,但豪车订单点击率仍高出普通车32%。乘客偏好背后存在双重逻辑:
信任机制:认为豪车车主“不缺钱”,更可能是真顺路,降低被职业司机拼单绕路的风险;
体验溢价:保时捷车主主动分享择校信息,和车主对话更容易提升认知扩大信息面。另有乘客直言“花普通车费享受迈巴赫后排办公舒适度”的体验溢价。
🔄 “看眼缘!只接95%以上顺路度乘客”
评论区等你来辩:👉 你更信任豪车司机还是普通车主?👉 若通勤开豪车,愿意为陌生人“顺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