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广州买房,不要吃饼,要只看当下
大家好,我是橙子。一个在广州每年买一套房,也帮粉丝客户买房的人。
希望和大家都能住上更大更好的房子。
上篇文章:
贪婪和恐惧,是人类基因里最底层的两种情绪。但楼市的底层逻辑是没有变化的。房价是供需关系决定的,而当未来需求恢复逐渐恢复后,很快会把库存消化干净,市场进入供不应求的阶段。
既不要看到放水,就不顾一切梭哈所有,不顾风险入场狂欢。也不要在知道市场底层逻辑的情况下,无动于衷,放弃给家庭更好生活的机会。
这两天国庆假期,我朋友圈很多朋友都在旅行中。其实特别能理解,如果不算调休,一年也就春节和国庆两个长假。
春节假期要回家过年,而且2月份国内大多地方都很寒冷,北方更是树木凋零,光秃秃的,室外冷风嗖嗖,不如在家窝着靠暖气。
所以算来算去,也只有国庆假期适合外出旅行。不知道大家的国庆,去了哪里旅行。
不过说实话,我觉得国庆期间,也还是南方城市的天气比较好。
有一年我们去北京,1号还是初秋的感觉,到4号直接入冬了,逛天坛的时候,突然风雨交加,用北京话说俩人冻的跟孙子似的。
而如果关注经济和楼市的读者,都知道最近政策频出,原本躺平的市场,一下子有点支楞起来的意思。
按照我们将近40万亿的存量房贷规模来算,降0.5%,等于直接释放了2000亿的资金出来。
有人可能说,不对啊,我没贷款,存量房贷降利率和我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这事关每个人的钱包。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整体,上一个人的收入就是另一个人的支出,另一个人的支出又是一个人的收入。
老王的月供少了,每个月吃饭敢多加根鸡腿,那好多个老王加了好多跟鸡腿,饭店的生意就慢慢被带动起来了。
饭店生意好起来,不仅老板多赚到钱,一高兴给员工每个人多发几百块钱将近,还能带动上游的养殖业。
这样一层一层传到下去,整个社会上好像每个人的收入都变多了,经济就是这么好起来的。
所以存量房贷降低,对所有人都是有好处的。
至于对楼市的效应,因为一套房子的资金体量很大,对于每个家庭来讲,几乎都是压舱石。还需要一些时间传到和发酵。
01
回顾广州9月的楼市,二手房的成交量其实还行,房子依然还是一项有价格深度的优质资产,只要价格合适,便宜到某个程度,就一定有接盘的市场需求存在。
新房的成交相比二手房,要更淡一些。
传说中的金九银十,金九的“金”没有看到,银十的“银”就要看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了。
其实金九银十往年主要体现在成交量,并非价格上面。而且更多的是指新房的成交旺季,二手房的成交旺季集中在每年的春节后,也就是3月前后。
今年的小阳春有点倒春寒,今年的金九银十不用说未见金银,黄铜都无影无踪,倒是颇有点青铜黑铁的意思。
但是房企一定是斗志昂扬,摩拳擦掌的。我们收到一些开发商的消息,都希望在国庆大干一场,能多去化一点是一点。清货回款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其实在对市场的理解方面,开发商和二手房业主都是一样的,根本没什么传说中的温度计。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好,还是运筹帷幄纵横捭阖也好,都离不开一个“试”字。只能把手伸到水里感受水温,温度低了就加点热水,烫手了再加点冷水。
开发商是新房成交量高了,就加点价。二手房业主是看房谈房的人变多了,价格就变得难谈,说不定还要返价。
所以往年国庆期间,开发商的价格和大家想象的价格不太一样,并不是全年最低的。
正常来讲,每年的6月、11月、12月是最多实质性优惠的月份,特别是12月,确实价格要便宜一些。
这个是因为房企一般都有年度和半年的销售目标,销售规模会影响房企的排名,影响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还有房企的融资成本等等。
所以一般都在年度和半年度临近做一个业绩冲刺,伴随着一定的让利,以价换量。
当然,上面说的是平稳市场的状态下。在目前这个多年难得一遇的市场环境下,很多过去的经验需要更新,往往只有现场很深入砍过后的价格,才是最真实的。
02
其实随着楼市的深入调整,很多人过去对楼市的观点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可能不仅仅是楼市,对于城市发展的观点,也调整了很多。
比如过去大家很热衷各种新城,觉得新城才有经济增量发展的希望。
南沙新区、广州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广州空港经济区、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花地生态城、黄埔第二CBD、知识城、科学城让人眼花缭乱,如雨后春笋般冒头出来。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大部分新城都和当年的宏伟规划相距甚远,只是在PPT上完成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及一大堆可能十年都卖不完的新房库存。
过去不少人热衷规划下,建造起来的各种钢铁水泥浇筑地标建筑。但其实垒砖头,盖房子,并不难,难的是把人口可以引入进来。
过去都说的要让经济发展带动优质人口的流入,要筑巢引凤,现在巢倒是盖起来了,凤凰没来不说,都快变成中年灵活就业人口了。
所有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的问题。
增量的逻辑下,大家还能雨露均沾,得过且过。但在存量的环境里,竞争越来越激烈,既讲胜负,更定存亡。
核心区对外围资源的虹吸效应就会越来越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外围区域变成了最先被抛弃的地方。资源就这么点,摊大饼的模式行不通,就只能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人口最聚集,效率最高的区域,以换取确定性最高的回报。
所以我们看到金融城和琶洲在过去的规划里,几乎没有宅地,全是商业用地。如今宅地一块块推出来,进入市场。
原因很简单,只有这些地块,还有房企愿意真金白银拍下来,开发建设。
事实上,现在开发商的存货都是平本或亏本卖的,拿地是越来越慎重了。
就连公认财务最健康的开发商,现在也有严峻的去化压力了。总之,接下来的拍地不会太乐观。
地方拍地收入上不来,那就只能收紧裤带过日子了,就更不用想之前画的大饼饼和宏伟计划了。
我今天看到南沙上半年财政计划报告里的内容,提到南沙上半年,区组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73082 万元,同比减收 95785 万元,下降 14.32%,只完成年初计划的 43.45%。
收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固定支出是只增不减的,那就意味着之前画的饼,做的基建规划,很多会放缓或暂停。
所以大家买新房的时候,不要看到宣传片里,沙盘里的漂亮规划,被一个个概念名词唬到。
开发商过去是真的信,不信也不会在土拍现场拼命举牌,手摇的跟电风扇似的,就为了高价宅地,把预算花出去。
现在开发商自己心里都不信了,但为了卖房,也只能硬着头皮吹一吹了,说不定遇到相信的卖家,这单不就签下来了么。所以看到楼盘营销中心展示的远期规划,最好自动屏蔽。做决策的都时候,现在没有的东西都列入忽略项,就只考虑现有的那部分就好。
买房更不要为了这些付出额外的溢价,千万别多花钱,不然就真是为了梦想窒息了。要把买房这件事情简化下来,买套房就看能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回归自己的需求,才是硬道理。例如距离上班地点是不是够近,有没有地铁,开车道路是不是通畅,有没有配套小学,买菜下馆子是不是便利。
满足这些的情况下,哪个便宜买哪个。如果真是更喜欢新房,稍微比二手房贵点也能接受,毕竟居住的体验感也很重要。
但如果预算紧张,二手房更便宜那就买二手。找装修队翻新一下,淘宝上买点家具好好布置,也能把房子打造的很温馨,住起来和舒适。
网上各种观点漫天飞,左右互博,僵持不下,但是能帮我们赚到钱的,不是哪一个逻辑严丝合缝的观点,更不是网上开骂对线的激昂情绪。
让我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是遇到一个又一个合适的人,完成一件又一件具体的事,做出一个又一个正确的选择。过好当下,日拱一卒,日积月累,最终形成的结果。
加个好友,围观我的朋友圈,不定期分享房产内容。
(2024.10.5 橙子 yxjc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