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马英九向李登辉效忠:我是吃台湾米,喝台湾水的新台湾人

星瑞看历史 2025-03-28 12:11:35

1998年台北市长选举,马英九喊出“我是吃台湾米,喝台湾水的新台湾人”,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直接帮他拿下了选举。这句口号背后,是他向国民党大佬李登辉表忠心的一招,也是在台湾身份政治那滩浑水里趟出的一条路。

那年选举,马英九打败了民进党的陈水扁,成了台北市长,开启了他政治生涯的一大步。不过,这句话后来也成了他甩不掉的标签,有人夸他接地气,有人骂他变色龙。

马英九1950年出生在香港,爹妈是湖南人,1952年才跟着家人搬到台北。小时候在台北长大,读的是建国中学,后来考进台湾大学法律系,成绩一直不错。大学毕业后,他跑去美国留学,先在纽约大学拿了个法学硕士,又在哈佛大学搞了个法学博士。

这学历在当时台湾可是顶尖的,回来后自然顺风顺水进了政界。他先给蒋经国当过英文秘书,那时候蒋经国还是台湾的大老板,马英九靠着流利的英文和靠谱的表现混了个脸熟。后来又当过新闻部门的副手,慢慢在政坛有了点名气。

到1993年,马英九被连战拉进核心团队,接手法务部门的主管位置。这活儿可不好干,他上台就大刀阔斧搞肃贪,抓了一堆贪官,连国民党内部的人都没放过。这下子老百姓是挺高兴的,可党内有些大佬就不乐意了,尤其是李登辉。

李登辉那时候是台湾的头号人物,手握大权,推的是“本土化”政策,喜欢用台湾本地人,外省来的干部在他眼里多少有点不顺眼。马英九虽然在台湾长大,但祖籍是湖南,爹妈又是外省人,这身份让李登辉对他有点戒心。

再加上肃贪的事儿得罪了李登辉的一些亲信,1996年他就被调去当了个“政务委员”,这职位听着挺高级,其实就是没啥实权的闲差,等于被冷藏了。

被冷藏的马英九没闲着,他跑回政治大学当教授,教书的同时也在盘算怎么东山再起。1997年,台湾出了个大事,叫“白晓燕命案”,知名艺人白冰冰的女儿被绑架撕票,搞得社会一片哗然。法务部门被骂得狗血淋头,连战那时候是行政负责人,也扛不住压力。

马英九借着这个机会跳出来,辞了官职,宣布要参选1998年的台北市长。这时候国民党内部正乱着,1994年那次选举就因为党内分裂,让陈水扁捡了个便宜当了市长。马英九这次参选,算是给国民党找回场子的一张牌。

1998年的台北市长选举,陈水扁已经干了四年市长,靠着强硬的手腕搞了些成绩,比如扫黄、拆违建啥的,在台北市民里口碑还行。他想连任,底气挺足。马英九呢,虽然是新人,但形象好,长得帅,又有学历光环,加上之前在法务部门的名声,吸引了不少人,尤其是女选民的支持。

国民党这边提名他没啥争议,可问题出在李登辉身上。李登辉作为党主席,对马英九一直不冷不热,迟迟不表态支持。这让马英九很头疼,毕竟党内资源和选票都得靠李登辉点头。

李登辉为啥对马英九这么冷淡?原因有几条。

一来,马英九的外省背景跟他“本土化”的调调不搭,虽然马在台湾长大,但李登辉还是觉得他不够“正宗”。

二来,马英九当年肃贪的时候动了李登辉的一些马仔,比如那些靠黑金混饭吃的国民党议员,这梁子早就结下了。李登辉甚至后来还说过,马英九差点把国民党搞垮,可见这怨气有多深。

所以在选举前,李登辉一直没给马英九啥实质性的帮助,摆明了不想让他太顺。

选举到了最后关头,马英九急了。他知道没李登辉的背书,自己胜算不大。1998年12月24日,选前一天,国民党在台北搞了个大造势晚会。这时候李登辉终于露面了,跟马英九站一块儿。关键时刻,李登辉问了马英九一句:“你是哪里人?”

马英九马上接话:“我是吃台湾米,喝台湾水的新台湾人。”这话一出,现场炸了,掌声哗哗响。李登辉点了头,算是认可了。第二天投票,马英九以不到十万票的差距干掉陈水扁,拿下了台北市长宝座。

这句“吃台湾米,喝台湾水”成了他翻盘的救命稻草。

为啥这句话这么管用?90年代的台湾,身份问题是个大坑。国民党当年是外省人带过来的政权,本省人跟外省人之间一直有隔阂。李登辉上台后,推“本土化”,就是要拉近跟本省人的距离,把国民党改造成一个更“台湾化”的党。

马英九喊出“新台湾人”,等于是在向李登辉和本省选民示好,表明自己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外省精英,而是跟大家一样在这块土地上扎根的人。这招很聪明,既化解了身份的尴尬,又抓住了选民的心。

马英九当上台北市长后,在任上搞了些实事儿,比如推自行车道、整治违建,还把台北的垃圾分类弄得挺到位。2006年他卸任的时候,台北市民对他的评价总体是正面的。

这段时间也给他攒了不少政治资本,2005年他当上国民党主席,2008年和2012年又连着两次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可以说,1998年的那次选举是他往上爬的跳板,而那句“吃台湾米,喝台湾水”就是敲门砖。

马英九当上领导人后,两岸关系成了他执政的大重点。他签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跟大陆走得挺近。这时候就有人翻旧账,说你当年不是“新台湾人”吗,咋现在这么亲大陆呢?

他去大陆访问时,又自称“湖南伢子”,强调自己是中国人的一份子。到了西方国家,他又提自己出生在香港、在美国留学的事儿。绿营那边就抓着这点开骂,说他是墙头草,哪边有利往哪边靠。

其实蒋经国当年也说过“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不过那时候他手里权力大,能压住场子。现在国民党没这底气了,民进党又占着舆论高地,马英九这套玩法就被骂得挺惨。

李登辉2000年卸任后彻底跟国民党翻脸,转头支持台独势力。他后来公开说过,马英九当年的表态就是为了讨好他,压根没啥真心。这话说得挺狠,但也点出了政治的现实——那时候的马英九确实得靠李登辉才能上位。

李登辉晚年身体不行了,2017年开始住院,2020年7月30日去世,活了97岁。他走的时候,岛内外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人叫他“民主先生”,有人骂他搞乱了两岸关系。

陈水扁1998年输了选举没消停多久,2000年就当上台湾地区领导人,干了两届。他在位时推“去中国化”,跟大陆关系搞得很僵。2008年卸任后,他卷进贪腐案,2009年被抓,2010年判了20年,后来因为健康问题2015年弄了个医疗假释出来。

现在他偶尔还在公众面前晃悠,但名声早就不如当年。跟马英九比,他算是另一种极端,硬刚到底,最后把自己玩进去了。

回过头看,马英九那句“吃台湾米,喝台湾水”不光是1998年的选举神器,后来还被不少政客拿来用。2015年,洪秀柱被绿营围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说自己是吃台湾米长大的,咋会不爱台湾。2021年,赵少康重回政坛,也喊自己是吃台湾米喝台湾水的。

这话成了国民党外省背景的人证明自己“爱台湾”的标配,根子还是李登辉那套“本土化”留下的影响。

国民党当年从大陆过来,带着外省人色彩,本省人多少有点不服气。到了90年代,民进党起来了,抓着这点猛打,把国民党贴上“外来政权”的标签。马英九用“新台湾人”给自己洗白,既是策略,也是无奈。

民进党那边呢,更狠,直接把“台湾人”和“中国人”对立起来,搞认知战,愣是把国民党跟大陆绑一块儿,弄得很多基层民众真信了这种说法。

台湾跟大陆的联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明清时候,台湾人吃的粮食不少是从大陆运来的,水利工程像八堡圳、瑠公圳这些,都是大陆移民修的。

那时候没人会说“吃台湾米”跟“吃中国米”有啥区别。可到了现代,政治一搅和,这话就变味了。民进党宣传了几十年,硬生生把两岸切割开,连“吃台湾米”都成了对抗的符号。

1 阅读:29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