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应对“开学综合征”,医生来支招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5-02-15 15:30:49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王圆)2025年春季开学倒计时,一些孩子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学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正常群体的孩子们在开学季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心理和行为表现,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帮助孩子们迅速调试适应新的学期的节奏。”2月14日,北京儿童医院心身医学科心理治疗师冷晓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介绍。

“开学综合征”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类是各类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比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及疼痛等躯体化的表现;第二类是抗拒上学,这类孩子能坚持上学,但是对上学有抵触,缺乏兴趣和动力;第三类是压力下的情绪化表现,比如面对学习或学校烦躁不安,情绪化,发脾气等;第四类是生理上的表现,例如食欲不振、睡眠不实、入睡困难、专注力涣散等。

2024年6月12日,北京儿童医院心身医学科拒绝上学(厌学)门诊开诊。受访者供图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可以进行一般性的心理调适。”冷晓介绍,如入学前1周就进行作息重置,起床、入睡时间每天逐步提前15分钟;减少电子屏幕使用,增加阅读、手工等静态活动;自主整理书包、挑选文具,赋予“仪式感”以增强掌控力。建立缓冲带,开学初期暂缓安排兴趣班等额外任务,给予适应期“心理留白”;周末安排户外活动,平衡学习压力。

如果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出现了“开学综合征”,由家长们进行科学引导和干预非常重要。对于四类常见的“开学综合征”症状,冷晓也给出一些指导建议。

第一类问题是躯体化反应,孩子可能因潜意识逃避压力,将心理冲突转化为头痛、腹痛等无器质性病变的躯体症状。家长应通过共情联结承认孩子不适的真实性,避免质疑“装病”,可以用画画、玩沙盘或玩偶剧等方法,引导孩子把心里的焦虑说出来。试着让孩子完成一些简单的15分钟任务,转移注意力,感受身体的好转。

第二类问题是出现抗拒上学,这往往反映了孩子内在深层压力,如同伴关系不佳、遭受校园欺凌、学业挫败或分离焦虑。对此,不应强制劝说,而应采用“小步子脱敏”策略。首先,了解孩子压力所在,根据压力大小,与孩子共同绘制“压力温度计”,从不太紧张的事情开始,一步步适应学校。其次,坚持上学,通过制定阶梯目标逐步增加孩子在校时间,每完成一个阶段给予非物质奖励。坚持过程中温和而坚定,勿急躁、体罚。

第三类问题是情绪爆发,当孩子感受到失控时,可能易怒、烦躁、哭闹等。干预建议包括提供适当的发泄工具,引导孩子用“情绪天气预报”描述感受;一起做个“情绪因果卡”,看看是因为什么生气,想想能不能改变,讲个故事让孩子提前知道遇到难题该怎么办。

第四类是生理功能紊乱,因身体太紧张导致的失眠、不想吃饭或注意力不集中。解决办法有四步:一是睡前泡脚、读无聊书、做呼吸操来调整睡眠;二是吃饭时多感受食物,每口多嚼几下,让吃饭变得更有意思;三是用贴纸奖励提高专注力,开始时每专心五分钟就奖励一个小贴纸,逐步增加时间;四是周末做家庭活动,如赤脚走路、蒙眼猜味等,让身体放松。

“所有不适应表现都在传递孩子的心理需求,需要家长倾听孩子的‘求救信号’,采用科学的心理方案来解决孩子的需求是关键。”冷晓提示,不仅是“上学综合征”,如果上述症状如果出现持续恶化或加重的表现,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求助。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