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进展到现在,双方都很难受,尚无一方取得让自己满意的胜利。最开心的莫过于美国了,这一点从哈里斯的大笑就能看出来。
今天这个局面到底是怎么来的?又将去向何处?
今天说说普京的三个“没想到”和拜登的一个“想不到”,以及背后的社会心理、个人心理因素,和对后续局势的影响。
01
普京的三个“没想到”
开战一个多月,看现在的情势,普京至少有三个“没想到”。
第一个是没想到是:乌军和乌民众如此团结顽强
战争伊始,估计很多人都认为会是一场闪电战。如果是闪电战,半个月大局就定了。俄罗斯2008年出兵格鲁吉亚,取得完全胜利仅仅用了10天,让世界领教了战斗民族的强悍。
这次,大家原以为历史会重演,俄罗斯一开始在基辅附近机场空降,应该也是有速战速决的打算。普京或许原以为俄大军一到,乌克兰军队就会涣散,乌民众就会拿出酒肉迎接英雄。
普京在开战当天(当地时间2月24日)还发出讲话,敦促乌克兰士兵放下武器回家。那时候,他对这一点还是自信满满的。
可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第二个是:西方的制裁如此凶悍
美国等西方国家撕去了虚伪面具,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甚至不让俄罗斯拿美元储备还自己的债。俄罗斯的猫、艺术家通通被制裁。
德国甚至宣布临时托管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西方企业纷纷撤离,俄罗斯的多家银行被踢出金融外汇结算系统。以前,俄罗斯一直在遭受制裁,但是从没有像这次这么惨烈!
普京或许原以为可以速战速决,以战促谈,生米做成熟饭,制裁挺一挺就过去了。
现在,饭没熟,桌子已经被掀翻了。
照这个节奏,美国不是要搞俄罗斯,而是真的要搞垮俄罗斯啊!
第三个没想到的是:俄罗斯的军队士气并不高涨
前一段有媒体消息说,开战以来,俄军7名俄罗斯将军阵亡,阵亡率达15%。俄军阵亡的旅团长级军官也有11人。
有军事评论员在分析这件事时说,之所以这么多将军阵亡,一是因为俄军有靠前指挥的传统;二是装备不够好;三是俄军前线士兵士气不旺,需要将军到前线督战。
也是,面对几千人的伤亡和久攻不下的城池,俄军士气低落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伤亡永远不是让士兵惧怕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在于乌克兰和俄罗斯同根同源,本来也没有深仇大恨,并且很多的亲朋好友都在彼此的国家。
要不是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总搅和,作为邻居的兄弟,怎么会如此反目呢?
真是让人唏嘘!
从2014年俄乌关系恶化以来的历程看,普京关于乌克兰的红线始终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反对外部力量介入、拒绝外部军事干涉、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俄罗斯的“历史领土”不容侵犯。
就北约东扩的“红线”,普京先前告诉“俄罗斯24”电视台:“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从乌克兰哈尔科夫州或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发射的导弹只需7到10分钟就能到达俄罗斯中部地区。这对我们来说是不是红线?”
面对普京如此清晰的信号,拜登采取的举措比特朗普的对俄政策更为激进。相对来说,拜登并不试图在和普京对话上用太多心思。
战争进展到现在,俄罗斯进退两难,乌克兰破败不堪,美欧倒是空前团结。美国发起的制裁之多、之猛烈是空前的。
拿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的话来说,今年(西方国家)实施的新一轮制裁规模前所未有,制裁数量超过任何时期针对的任何一个国家,目前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超过6000项。
02
拜登的1个“想不到”
一切看起来,似乎正向着对美国,对拜登政府有利的方向发展。
然而,可能也有一件事是拜登想不到的,而这将直接影响其对俄政策的成败。
那就是,制裁也是有限度的,一味在制裁上加大砝码,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普京的地位更为稳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或许会从让普京难堪变为变相地为普京解围。
最近,尤其是美国宣布对普京的两个女儿实施制裁,这个确实有点过了。怎么把封建社会株连那一套又搬出来了呢?
就算家里大人打架,也不该抡起巴掌打孩子呀!
但是,这或许从侧面也帮了普京的忙。作为总统的女儿,这点投资上的制裁本就无所谓,家大、财大,没有国大。原本,在一些俄罗斯人看来,战争这事普京可能有些草率。这下好了,女儿被制裁了,或许还能招来一波民众的同情。
媒体报道,俄罗斯官方民调机构VTsIOM周五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俄罗斯民众对总统普京的信任率已从2月24日他下令出兵乌克兰之前的67.2%上升至81.6%。
比起俄罗斯的情况,更让美国感到不安的是法国的大选。据路透社4月9日报道,BFM电视台网站的民调显示,马克龙的支持率为26%,再度下降两个百分点,勒庞的支持率上升两个百分点,至25%。他们的支持率越来越接近。
如果庞勒获胜,将对现有的美欧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主要与庞勒的政治观点有关。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将勒庞称为“俄罗斯的辩护者”和“普京支持者”。
华盛顿担心勒庞当选后可能动摇“西方反俄联盟”,颠覆法国扮演的欧盟主导力量角色。庞勒对普京发动战争的理由表示同情,并拒绝西方联盟的一些对俄强硬行动。
03
拜登为何坚持对俄强硬以及后续走势
那既然“极限制裁”有这么大的负面影响,为什么拜登还一意孤行非要这么强硬呢?这似乎跟他一贯以来较为稳健的风格有点矛盾呢?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方面,大家比较容易想到,那就是拜登是出于选举的考虑,为了迎合国内民众的情绪。
2月17日,也就是战争开始前1周,据上观新闻报道,美国《政客》杂志的民调显示,48%的美国民众支持政府向乌克兰和东欧地区增兵,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要求北约接纳乌克兰,近三分之二的选民呼吁拜登政府及时对俄罗斯施加更多制裁。
要知道最近几次美国人选总统也就一半人投票,近一半人支持接纳乌克兰、制裁俄罗斯,拜登不能不考虑这个情绪。
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博弈已经成为2022年中期选举的关键一役。很多分析人士认为,乌克兰危机相关法案的博弈,事实上指向拜登后两年执政期与共和党国会的关系。
不过,事实可能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民众的主意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正如上面分析的,拜登可能没有想到“极限制裁”会适得其反。
不仅普京支持率在上升,拜登自己的支持率却在下降。
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3月27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最新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拜登的整体支持率从1月份的43%下降至40%,55%的美国人不赞成拜登作为总统的表现。
既然民调也不是太看好,那么拜登对俄强硬还有什么重要的考虑呢?
这就是拜登对俄强硬的第二个方面原因:从心理学上说,可能与拜登多年前的“未完成事件”有关。
不同于特朗普半路出家,拜登从1970年开始从政,有36年的参议员生涯,还曾任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有着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很多外交思路在他没当总统的时候其实已经形成了,只是没有办法彻底实施。
2021年他当选美国总统,机会终于来了。
观察者网在今年2月23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纽约时报》称,拜登一直认为自己是奥巴马政府中少数理解欧洲并愿意挑战普京的人。
2014年,拜登还只是奥巴马的副手。他在与奥巴马的私人午餐会上,曾劝说增加对乌克兰致命武器援助,但奥巴马断然拒绝了这个想法,并派他作为特使前往该地区,警告他“不要对乌克兰政府承诺过高”。
这个心结,或许一直伴随到现在。
拜登的心结,或许会将局势推向更糟糕的地步,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战争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