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疆记忆:烤羊肉、杨柳花与和田玉的故事

美食情报站 2025-04-07 15:15:53

围坐在火炉旁,拿着一串刚出炉的烤羊肉,我不禁想起了许多年前在二战期间的新疆生活。

那段时间,烤羊肉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难以忘怀的生活方式。

那段岁月里,我在新疆不仅仅品尝到了美味的烤羊肉,还邂逅了珍贵的杨柳花和和田玉,这些记忆至今仍然鲜活。

烤羊肉的独特魅力

在1943年的早春,我从重庆动身前往新疆。

当时,新疆仍充满了神秘感,街头巷尾的烤羊肉摊位对初来乍到的我有着莫名的吸引力。

每当夕阳西下,迪化市(如今的乌鲁木齐)三角地的大排档就开始热闹起来。

尤其是那个位于督办公署门前广场的烤羊肉摊位,总是人头攒动。

这位维吾尔族大叔手法娴熟地将五六片切成薄片的羊肉串在铁签上,再放到烧得通红的木炭上烤。

肉被炭火烤出微焦的香气时,他再撒上一撮盐和辣椒混合的调料,说是调料,更多的是点缀,并非掩盖羊肉的原汁原味。

这样的烤羊肉,让我头一回感受到什么叫做肉质细嫩、入口即溶。

在甘肃和新疆旅行时,我渐渐学会了如何欣赏不同的羊肉烹饪方式。

不同于上海用重调料遮掩的做法,新疆的烤羊肉靠的更多是一种原汁原味的自然口感。

这其中的原因,不光是烹饪技法的问题,还有当地特有的气候和绵羊的品种。

也许是因为这种简单而真实的味道,让我们每次都要光顾好几次,才算过足了瘾。

乌苏特产——杨柳花奇遇

讲到新疆的特产,许多人可能会想到哈密瓜和葡萄,但我却对乌苏出产的杨柳花特别印象深刻。

那是1944年的一个夏天,在迪化的南梁市场上,我第一次见到了这种奇特的花朵。

店主告诉我,这种杨柳花只产于北疆乌苏县某一片特定的柳树,而且产量不多。

这花朵并非像我们常见的春天柳絮,而是草绿色的、像菊花一般可以泡茶。

每次只需放下三四颗到开水中,几分钟后花瓣便在杯中展开,形如盛开的康乃馨,而杯中的茶水则变得淡绿,散发出淡雅的清香。

有些老新疆人会告诉你,这样的柳花茶能清火润肺,既清淡又回味无穷。

一次朋友聚会,我掏出了珍藏的几朵杨柳花,用开水给朋友们泡了一杯。

说来惭愧,我并没有多少老友知道这花,更别提品尝。

但正是这样的一次尝试,让我们的话题从生活聊到了饮食,甚至深入到了老一辈的风俗民情。

这一瞬间,用一杯柳花茶,便连接起了我们与新疆这片土地的深厚情谊。

和田美玉的传说与故事

从南疆的昆仑山脉到北疆的乌鲁木齐,和田玉之美是我在新疆期间永远不会忘却的一部分。

走在迪化南梁古董市场,每个摊位上都能看到由和田玉制成的各种小物件,玉镯、玉扣、玉舟,每一件都凝聚着玉匠的心血。

和田玉自古以来就名声在外,有“玉出昆仑”的美誉。

无论是洁白如羊脂的羊脂玉,还是碧绿如波斯菜的翡翠玉,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我就曾在南梁市场购得一块白玉琢成的玉镯,那种温润的质感和晶莹透亮的色泽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听当地的老人们讲,最上品的和田玉常常以捞取的方式在河床沙碛中寻找。

传说某个深夜月暗星辉,河床上出现火光闪烁的地方,便是美玉的所在。

这样的传说,也为和田玉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玉不仅是美的象征,其背后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与故事。

比如采玉人带着牛犁进入高山,凿石取玉,最终获得一块巨大的玉石。

这样的故事不仅让玉石的价值瞬间升华,也让我们这些后来人感悟到一种坚韧和奉献精神。

离开新疆多年后,偶尔念起那段时光,仿佛还能闻到烤羊肉的香味,入口回甘的柳花茶,以及手腕间冰凉的和田玉镯的触感。

新疆的这段经历,让我不仅仅品尝到了美食,更感受到了那片土地上的人情与故事。

那份时光固然流逝,但它留下的醇厚记忆,像和田玉般光洁、持久。

这样的记忆时时提醒我:生活中的每一段经历无论好坏,都是一块玉石,需细心打磨,方能看到它的真正光彩。

希望每位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玉石”,细细琢磨,成就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