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小聚,朋友们聚在一块儿聊得正欢。
小李忽然提起了上星期他去的那家新开的麻辣烫店,“真是一吃就停不下来啊,可惜太远了,不然真想天天去吃。
”大家听了纷纷附和,有人说到麻辣小龙虾,有人说到酸辣粉,越聊越起劲。
聊着聊着,大家不约而同地问了一个问题:“这些让人吃了一口就上瘾的味型,都是怎么调的呢?”
成瘾性味型的秘密话题就这样自然地引到了所谓“成瘾性”味型上。
其实,这些让人一吃上瘾的味型,主要以辣味为主。
别看我们常说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其中的辣味其实并不是味觉,而是一种痛觉。
辣椒里的辣椒素会激活我们口腔和咽喉的痛觉受体,信号传到大脑后,身体会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的物质。
所以,很多人吃辣时,会体验一种“良性自虐”的快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吃辣就停不下来的原因。
现在的餐饮市场上,这些成瘾性的味型通常有香辣、麻辣、酸辣、煳辣、甜辣等。
而这些味型的调味方式和代表菜品,各有各的门道。
麻辣味型的调味技巧如果要说麻辣味型,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川菜。
川菜在味型上非常丰富,麻辣味自然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麻辣味主要依赖花椒和辣椒,花椒的麻和辣椒的辣,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好搭档。
我们来看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四川麻辣火锅真是一个好代表,其锅底就是麻辣味的精髓。
如果你在家尝试,可以试试这个简单版的火锅底料:郫县豆瓣酱、干辣椒、辣椒粉、花椒、豆豉、冰糖再加上一些香料,加菜籽油和牛油一炒,火锅底料就做好了。
再往锅里加入高汤,香辣味立马扑鼻而来!
麻辣味不仅仅在火锅上,水煮牛肉、凉菜夫妻肺片也是麻辣味的经典代表。
调制这些味型时,辣椒油、花椒粉、再加一些简单的调料,鲜亮的麻辣味汁就妥妥地调好了。
麻辣干锅仔兔也很方便,干锅炒的时候,辣椒、花椒和郫县豆瓣一搭配,再加入其他调味品,不一会儿,辛香扑鼻的干锅兔就能上桌了。
酸辣味型的多样化调制聊到酸辣味,大家肯定又想到了那些酸鲜清爽的菜,比如酸辣粉、酸菜鱼。
酸辣味不仅适合凉菜,也能让热菜增色不少。
酸味的来源其实现在多种多样,不仅仅局限于醋。
比如剁椒、野山椒、柠檬汁等,都是酸辣调味的好帮手。
想做酸辣凉菜,可以简单用香醋和红油搭配,拌黄瓜、凉粉、莴笋等,酸爽开胃。
要调热菜的酸辣味,可以稍作变化。
比如酸辣牛蛙,用郫县豆瓣提辣,再配上香醋调酸,酸辣味就特别鲜美。
如果喜欢泡菜的味道,可以试试泡酸菜腰片汤,泡菜的酸和胡椒粉的辣,煮在一起,那滋味真是百吃不厌。
调不到正宗的小米辣和野山椒也没关系,家里常用的老陈醋和小米椒也是很好的选择,酸辣蕨根粉、酸辣荞面都能做得酸辣爽口。
煳辣味型的独特表现煳辣味在川菜里的地位,怎么说都不为过。
宫保鸡丁、煳辣大虾,这些耳熟能详的菜品,把煳辣味发扬得淋漓尽致。
煳辣味的调制,则更加讲究火候。
这里面有些技巧值得分享。
要做出好的煳辣椒油,最好选用干的小米椒和大红袍花椒。
先把油烧至五成热,放入姜片、葱段炸香捞出,再放小米椒和花椒炝香。
放回锅中再炸,火候掌握好了,那种麻辣煳香的味道就能完美散发出来。
除了热菜,煳辣味同样可以用在凉菜上。
煳辣荔枝味就是煳辣调味的一个代表,大煳辣荔枝味偏甜,小煳辣荔枝味偏酸。
做宫保鸡丁时,如果辣椒选得合适,油温掌握得当,煳辣的香味还能带出食材的鲜嫩。
结尾窥探这些让人沉迷的味型调味,背后既有科学道理,也有时间积累。
无论是麻辣、酸辣还是煳辣,每一种味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餐饮行业一直有句话说:“产品是餐厅的第一竞争力,而口味则是产品的第一竞争力。
”我们在享受这些美味的同时,或许也能体会到,厨师们在调制这些味型时的那份用心。
如此一来,这些食物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味蕾的愉悦,还有那一份真挚的体验,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回忆。
那么,各位读者朋友,你们对于这些味道有没有特别的偏好?
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让我们的餐桌更加丰富多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