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史上最贵的回娘家,百年富贵一朝耗尽,还要了爹娘的命

江陵彩 2022-11-16 19:29:42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句缠绵悱恻又余韵悠长的情话我们常在影视剧与文学作品中看到,它出自《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传统经典四大名著之一,别名有有《石头记》、《风月宝鉴》等,也是时间最晚,故事发生朝代离我们最近的一部名著。

没看过《红楼梦》的人会把它当作《西厢记》一般的男女情爱小说,但其实《红楼梦》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被称之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养活了一大批“红学家”。

《红楼梦》涉及范围非常广阔,家庭、事业、爱情、亲情、理想、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甚至还隐晦地提到了残酷的政治斗争。

书中的主要人家贾府是如何从“珍珠如土金如铁”沦为“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仔细看来与一个女人脱不了干系,她就是贾元春。

宫中的元春

元春是贾宝玉大伯的女儿,是“元迎探惜”中的长姐,元春的死与贾府的衰亡,很可能是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一荣俱荣,损俱损,最终导致覆灭。

金陵十二钗的正册中,元春的图画、判词和曲子,非常明显地指出了她非正常死亡的结局,并且死相极为凄惨:

三春争及初春景,初形似礽,三股政治势力追逐权力宝座,最后虎兕相逢大梦归,贾元春沦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元春出场的机会不多,给人的印象也很有限,但细读文中与她相关的章节,可疑之处与曹公埋下的暗线和伏笔甚多,大致有三点:

首先是“得宠"突然。元春是选秀入宫的。她最初被封的品级曹公没有详细地写出。

而《红楼梦》写到秦可卿死后给王熙凤托梦时,曾预言了贾元春的封妃,也暗示了贾府以后的衰落,“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

而这段伏笔到了后面正值阖家欢情,贾政的生辰,却有太监让贾政急急入宫,这一段乐景哀情才道出元春的死讯。

元春在宫中真的受宠吗?她的宫闱生活真的称心如意吗?

黛玉在亲人的家中,都还发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悲叹,元春在人心叵测的深宫,又身居高位,必然更加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元春入宫,也并不是因自身魅力或是与爱人情投意合,而是与家族利益,宫廷权势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她一个弱女子正是联系两大权势集团的纽带。

元春入宫后也并非是最受宠爱的,允许回家省亲的妃子不单单是她自己,书中提到嫔妃的还有周贵人与吴贵妃。并且元春无子,无法母凭子贵与人争宠。

“榴花开处照宫闱”,石榴多子,这一句诗有红学家认为正是元春已有身孕的凭证,可书中从未提到元春生子。有可能是会错意,也有可能这个孩子随元春离开了人世。

可能是嫔妃间的争宠伎俩,有人担心元春诞下孩子复兴贾家,因此害死了她。也可能正是皇帝的指令,这便无从得知了。

因此,元春在宫里并不快乐,才会在回到娘家时掉出眼泪,并且称皇宫为“那见不得人的去处”。

元春省亲这一段也有让人费解之处。为何在半夜省亲,又为何不在家中住一晚便急急忙忙回宫去?对此有诸多解释。

有人迷信鬼神之说,认为曹公早有伏笔,回家省亲的并不是元春,而是元春的魂魄,因此必须在夜晚现身,天明之前赶回地府。

甚至谣传《红楼梦》是一本彻头彻尾的“鬼书”,秦可卿是带宝玉去了趟阴间,薛宝钗的闺房似“雪洞”也被认为是阎王的阴曹地府。

可实际上关于元春夜晚省亲实际是宫里的规矩。元春无论是多高位置的妃嫔,上面仍然有人压着,作为奴才,要遵守规矩。

看看时间线就明白了,半夜凌晨回去,除了妃子不能在外过夜的说法,其实是因为第二天要早起上班。

两点多启程返回,一个多点到宫里,收拾礼仪、整装理容、紧紧张张刚好五点,又要“点名上岗”了。

十五的晚上,贾府的家奴丫鬟厨子们,也同元春一样,陪侍主子吃喝赏月。丫鬟散场之后还要伺候主子们洗漱。等主子们睡下了,父母也住在院子里的还算好能一家团圆。

而那些买进来的丫鬟小子们,或者轮到值夜的,或者本家在院外的,只能眼里看着夜空中的月亮,心里想着高墙外的爹娘…

更加哀叹元春处境的可怜。

最后便是元春的死亡之谜,从《红楼梦》中一段并不起眼的戏曲中揭示了答案。那是描写杨贵妃的曲子,暗示元春或许与杨玉环死法类似。

元春在宫中,或是在宫外偏远的地方被人秘密缚杀。死得可悲可叹,也是贾府开始衰败的最初。

宫外的贾府

虽然在《恨无常》的曲词中,元春已经留下“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的明示警告,但是贾府还是不可避免大厦倾颓。

一切缘由书中自有答案,“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说到底,没有一个可堪大任的人能撑得住贾府这个烂摊子。

败落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决断失误,而是经年累月的消耗与腐败。不是因为挥金如土,而是因为没有“挥金如土”的权势。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权和钱总是一体的,要权是为了得到钱维持大家族开销,你要是足够有钱,不怕下人层层克扣,怎么会培养不了状元郎,怎么会没有权力?

有了权力,能得到更多钱,有了更多钱,能得到更多权。钱,是立身之本,权力,只是为了挣钱。

古代封建社会的太平年间,科举似乎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贾政只是个从五品的官员,贾家已经连续几代没有出过状元、进士,尽管最后贾兰考中,但在朝堂上还是势单力薄。

最后于皇帝而言,贾家没有了利用价值,连带着宫中的贾元春也一同抛弃了。

小结

《红楼梦》有超于时代的魅力,是我们一辈子都学不完、看不够的人间百科全书,每翻一次便会收获新东西。

人生无常,悲和喜都是人世间的常态,我们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再赤条条地离开,来去无牵挂。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