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少年》:我们应有的青春电影

有爱评论区 2021-12-10 08:55:33

老实说,我对《雄狮少年》的第一印象不深,对电影的期待也不高,题材是比较小众的传统舞狮,人物形象谈不上好看,还经历了撤档和改档——从过往的经验来说,这样的片子通常都不怎么样。

不过,我最喜欢这种“被打脸”的感觉了,当看完影片后,我只想喊:真香!真好看!

《雄狮少年》画面质感出色、场景渲染到位,最难能可贵的是讲了一个足够接地气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根植于我们的乡土社会,来源于你我身边,关于生活、成长和青春,它所传递的“温度”并不受题材限制,而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昂扬和浪漫。

所以说啊,咱们不怕故事老套,就怕讲得不好。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既然《雄狮少年》是动画电影,那照常得提几句影片视觉上的表现。

首先是人物造型。不同于只看物料时的无感(或者说小小的嫌弃),等自己真看电影时,就会发现里面的角色格外真实和生动,当我见到少年三人组阿娟、阿猫、阿狗的形象时,就已对这个故事信了三分。

且不提“每个人身边都会有的胖子”阿狗,主角阿娟的出场造型便非常贴合他的人设,没有打理的长发显得不男不女,不修边幅的穿着,再配上瘦弱的身躯,一看就像是平时没有父母管教拾掇的留守儿童——

而我最满意的还是阿猫,他那又黑又瘦、蓬头垢面、穿着破烂、看似油滑实则憨直的模样,只要你在南方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生活过,脑海里绝对能蹦出一个到几个相似的人。

本来我觉得“小眼睛”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发现有不少人在拿这个说事儿,所以还是多嘴两句:现实里确实存在西方人用小眼睛、吊眼角等刻板人物形象来丑化我们的情况,这是该抗争,但我们不能就因此犯了教条主义,从一个套子里出来钻到另一个套子里去,实事求是才是正道,否则也不过是“脸上的小眼睛好除,心里的小眼睛难去”罢了。

《雄狮少年》的画风整体上都偏于写实(尤其是物品、背景等细节,许多地方能以假乱真),但在不少人物及场景的表现上仍然保留了不同程度的夸张。

例如咸鱼强在拿到舞狮大赛宣传单时,传单上透出万丈金光映照出了他的向往,随后又被扔到头上的钱币砸回现实,还有最后比赛时咸鱼强用《今夜无人入睡》搭配脚(臭)气熏倒对手等场景,都是在常理基础上做的戏剧性夸张,至于在舞狮动作戏中为闪转腾挪进行适度夸大处理就更不用说了。

我一直认为,动画相比真人影视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力不可及”的表现形式(像某几集死磕人物画面逼真度的《爱死机》CG动画就显得很没意思),《雄狮少年》“以实为主、适量虚夸”的调性已经隐隐有了自成一派的风格。

与此同时,不得不说,影片中的高潮戏实在是太燃、太棒、太好看了!以后半段我最中意的三场戏为例:

一场是打工仔阿娟拾起久违的狮头,走上天台楼顶跌跌撞撞着重新舞了起来,从生疏磕碰到渐入佳境,最后在都市的钢铁丛林中迎接东升旭日时戛然而止,即是少年重振雄风,亦是青年与过去挥别;

一场是阿娟在千钧一发之际,突然现身救场,那几帧画面不禁令我联想到了“身穿锁子黄金甲,头戴凤翅紫金冠,脚踏藕丝步云履,手持如意金箍棒”的美猴王,可实际上,阿娟套的是脏臭队服,举的是破旧狮头,穿的是老解放鞋,拿的是“强仔咸鱼”队旗帜…但那一瞬间,阿娟就是威风凛凛、大杀四方的齐天大圣;

最后一场自然是阿娟决意要去踩擎天柱了,无论氛围情绪铺垫,还是动作节奏设计,以及最后“人入水、狮头登顶”的结局,都算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即便不谈别的,《雄狮少年》在视觉层面上就是一部“好看”的动画电影。

PS:本片的配乐和歌曲也是一绝,有九连真人、五条人等参与,风格涵盖了传统、流行、摇滚、民谣等等,音乐方面我没啥研究,但喜欢这一卦的朋友应该会给出更高评价。

而要说影片最深得我心的优点,那就是“真实感”,踩在地上、埋进土里的真实感。

想一想,阿娟、阿猫、阿狗——话说,现在已经没多少人讲究“贱名好养活”的习俗了吧?——三个少年多次跋山涉水想去拜师学艺,这个令人捧腹的桥段背后说明了什么?

表面上在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可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代“留守儿童”到“小镇青年”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枯燥生活。

通过舞狮大会宣传单上的信息,我们可以得知影片发生的时间是2005年,当时的背景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国内开启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城市化与现代化改造,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彼时,时代的前脚已经迈起,后脚则仍然扎根于难离的故土中,所以主角阿娟才能一边盼着在广州打工的父母能早日回家,一边还能在老家村镇里参与热闹的舞狮比赛——

要是换成2020年或2021年的当下,恐怕连片子里这点人都凑不出来了。

不知还有多少人熟悉那个虽不遥远却恍如隔世的年代里农村与乡镇的生活,像片中遍布水田的村镇,估计连一家黑网吧都不会有……像阿娟这种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只有一个爷爷照顾基本起居的孩子(很难继续读书,又不再下地耕作),说真的,没学坏就不错了。

想明白了这点,就不得不重新审视“舞狮”对于阿娟他们的价值:在没有意义的生活中挤出一点意义来,这件事情/这个途径/这门手艺可以是舞狮,也可以是其他任何东西。

说起来,少年三人组里没有谁是从根子上喜欢舞狮的,阿猫的初衷是见到姑娘,阿狗的初衷是管饭,即便是主角阿娟,更多也是因为与父母一起观看舞狮的记忆和父母早日回家的祈盼挂了钩……但没关系,有这么一个方向便是好。

正因为《雄狮少年》给了我能够信服的真实感,所以,哪怕它的故事略显套路,我仍能全情投入其中。

讲真,这部片子的剧情十分简单,说穿了就是个不那么典型的莫欺少年穷的草根逆袭故事,既有传统港式喜剧的市井气和烟火气,又有日式热血少年漫的激情澎湃。

比如片中多次出现了周星驰电影的既视感,半夜街坊的喝骂秒回《功夫》,强仔咸鱼队的第一次友谊赛,怎么看怎么像《少林足球》里少林队初出茅庐被“友好照顾”,阿娟不顾脚伤坚持比赛的意志,以及赛后重归平淡的从容,也令我找回了些许看《灌篮高手》的感觉……

简单归简单,套路归套路,只要把故事讲到位了,这些都不是问题,甚至还能成优点。

其实《雄狮少年》前半段的节奏并不好,有几处都险些失控了,所幸中后段有显著提升,鲜明的角色形象和充沛感情也拉回了不少观感。

个人非常喜欢咸鱼强和阿珍这对夫妻的设计,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升斗小民沉重、苦闷却又不乏浪漫的日常生活。

虽然没有特别说明,但影片通过诸多细节线索阐明了“舞狮不赚钱”的本质,其中就包括“阿珍爱上了阿强”正是因为“阿强是镇上舞狮最棒的男人”,再结合阿珍对丈夫重操旧业态度的数次变化,方能能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

尤其是阿强一度想再次放弃时,阿珍看着被柴米油盐蹉跎掉精气神的丈夫,反问出“你不后悔?!……我后悔!”的决然、鼓舞和洒脱,和她一起过日子的是咸鱼强,可她更爱的还是自信快乐的强哥。

当决赛开始前,咸鱼强无论如何都执意参赛时,我才意识到,他也曾是、并将一直是一名舞狮少年。

最后说件趣事,看完点映后,我发朋友圈抒发了对影片不吝溢美之词的态度,有人留言表达了不以为然:打工仔还是得打工,惨到粤漂变成沪漂。

这番泼凉水的话语提醒了我,其实《雄狮少年》底子上是个非常灰暗的悲剧——从留守儿童变成小镇少年的阿娟,好不容易盼回了多年没回家的父母,结果迎接他的,却是摔成植物人的父亲、以泪洗面的母亲和不知数目的债务,而他随后又重复踏上了外出打工赚钱的道路,无论舞狮大赛是输是赢,他都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千万个像阿娟这样家庭里的几代人,既是如今繁荣盛景的功臣,也是繁荣背后的代价,若真要细究起来,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一个令人愉悦的故事。

那么,舞狮的意义何在?答案早已在片中给出:舞狮就是意义本身。

对于更多普通人来说,梦想无法照亮现实,更不能驱散黑暗,但它却能成为生命中的一束炬火,温暖身心,并且在某一个时刻永远闪耀。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