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5日下午4点10分,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该管理所位于西安西郊,占地35.85亩,拥有20多个储液罐,总容量超过1170吨液化气。当天,储存着170吨液化气的11号球罐底部阀门出现泄漏。尽管管理所尝试修复,但未能成功控制泄漏。无奈之下,他们于4点51分拨打了119向西安市火警指挥中心求助。
下午四点左右,管理所员工张某和妻子王某在储罐区附近散步时,突然闻到一股刺鼻的煤气味。王某嗅觉敏锐,迅速锁定了泄漏源——11号球罐底部的阀门,那里正不断冒出白色气体。王某立即让张某留在现场看守,自己则快步跑向值班室,向当班人员李某报告了11号球罐发生泄漏的紧急情况。
王某刚进值班室找李某说明情况,储罐区突然传来一声低沉的爆裂声。李某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没等王某说完,他迅速冲出房间直奔11号球罐。一到现场,他先看到张某脸色惨白、愣在原地,紧接着发现这个容量400立方米的液化气球罐底部阀门严重损坏。液化气正以刺耳的声响从破损处猛烈喷出。由于液化气储存在极低温环境中,泄漏口周围已形成了一层厚厚的冰层。
李某立即高声呼喊:“11号罐漏气了!”时间是下午4点20分。
16点25分,西安市煤气公司副经理罗宝晨和液化气销售股长卢照东赶到事故现场时,发现几名员工已经尝试关闭阀门,但都未能成功,反而被泄漏的低温液化气冻伤。两人立即组织员工拿来三十多床棉被,试图用棉被堵住泄漏口,同时指挥另一组人用消防水龙头向棉被喷水,希望通过水压将棉被固定在泄漏处。然而,由于阀门处液化气喷出的压力过大,棉被即使被水浸透,仍多次被冲开,无法稳定地堵住泄漏口。
随着液化气泄漏量不断增加,现场被浓重的白色气体笼罩,视线变得极差。挥发的有害气体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呼吸困难,出现头晕症状。罗宝晨发现单凭管理所的力量无法控制局面,随即决定拨打119请求专业救援。
管理所的工作人员确实全力以赴,但他们在应对危机时犯了一个关键错误——未能及时拨打119求助。这一延误直接导致救援行动推迟了半小时,错过了最佳处置时机。尽管他们付出了最大努力,但这一决策失误严重影响了事故的及时处理。
接到报警后,西安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贾西海立即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深知液化石油气储气罐泄漏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西安煤气公司液化气管理所周边环境复杂:东面紧邻西安日化厂、石化厂和焦化厂,北面与大寨路对面的解放军总后勤部3507厂地下油库相对,南面是铁路专用线,西面则是广阔的农田。如果其中一个储气罐发生爆炸,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储气区内20多个储气罐相继爆炸,进而波及附近的日化厂、石化厂、焦化厂以及油库,引发更大规模的爆炸。这种爆炸的威力足以在瞬间将西安市西郊地区夷为平地。
接到报警后,贾西海副支队长迅速部署救援行动。他安排距离事发地最近的第七消防中队立即赶往现场,同时紧急调动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九中队增援。此次行动共出动77名消防员和11辆消防车。考虑到事故的严重性,贾西海判断这已超出西安市消防支队的处置能力,随即向陕西省消防总队汇报了具体情况。
陕西省消防总队接到报警后,迅速组织西安附近咸阳、宝鸡、渭南等地的消防力量,派出100多名队员和20多辆消防车赶赴西安支援。除了武警消防系统的十个中队,还动员了六家企业消防队的几十名专业人员加入救援。最终,参与灭火救援的消防人员总数突破200人。
下午4点56分,第七消防中队派出两辆消防车和14名消防员迅速到达事故现场。他们立即设置高压水枪,对准泄漏点进行喷射,试图分散和稀释有毒的液化气。到5点15分,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九中队的增援队伍也陆续到达。尽管有多支水枪同时对泄漏点进行喷射,但由于响应时间较长,液化气管理所的储罐区大部分已被泄漏的液化气和空气混合物覆盖。此时,空气中的液化气浓度已达到爆炸临界点,任何微小的火花都可能引发爆炸。
消防部门认可了使用棉被封堵漏点的策略,但由于棉被储备不够,还需补充。随后,管理所协调调运了七十多床棉被投入现场。随着更多消防水枪的部署,上百床棉被的重量有效压制了阀门泄漏口的高压,液化气泄漏速度得到初步控制并逐渐减缓,整体情况呈现好转趋势。
傍晚6点40分,天色已暗。液化管理所的吴经理请示能否开启探照灯辅助照明。指挥部考虑到现场液化气浓度仍处于危险水平,存在爆炸风险,但能见度不足将严重影响救援进度。经过权衡,决定联系西安市特警支队,调派大功率探照灯车到场支援。最终采取在安全区域远程照射的方案,确保救援现场的照明需求。
就在指挥部忙着安排探照灯的时候,11号储罐在晚上6点45分(也有说法是6点51分)突然爆炸。一个巨大的火球从罐区直冲天空,地面都跟着震动了一下。由于液化气浓度极高,一点就燃,整个罐区转眼间成了一片火海。当时在附近救援的消防员和西安市煤气公司员工,有的直接被炸飞,离得稍远的人也被爆炸的火焰烧着,成了火人,倒在地上痛苦地翻滚惨叫。有些人可能被炸懵了,身上还带着火,在罐区里毫无方向地乱跑。
现场的人们被突如其来的事故震住了,足足呆立了半分钟,没人动弹。直到有人大喊“赶紧救人”,大家才回过神来,纷纷冲上前去。尽管随时可能再次发生闪爆,他们仍不顾危险,有的拿着灭火器猛喷着火的人,没灭火器的就用外套拼命拍打,试图扑灭火焰。可惜,很多人已经被严重烧伤,场面触目惊心。
突如其来的爆炸事件让指挥部不得不下令全员后撤至大寨路一公里外,重新制定救援计划。面对这种情况,目前唯一可行的措施就是用消防水枪进行隔离和降低液化气浓度,暂时没有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大约晚上7点12分,第二次爆炸突然发生,一个巨大的火球冲天而起。这次爆炸的威力极大,把附近建筑物的玻璃几乎全震碎了,原来是11号储气罐承受不住压力发生了爆裂。到了8点01分,第三次爆炸接踵而至,这次是一个容量400立方米的储气罐被引爆,又一个火球腾空而起。这次爆炸的冲击波把之前没震碎的玻璃全都震碎了。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现场的消防员和救援人员为了确保安全,不得不再次后撤,这次撤退距离达到了一公里。
在连续三次剧烈爆炸后,储罐区瞬间陷入火海,火势迅速扩散。首先被引燃的是一个100立方米的卧罐,紧接着停在附近的八辆液化气槽车也被火舌吞噬。此外,三个100立方米的球罐和六个同样容量的卧罐在高温炙烤下,随时可能发生爆裂。到晚上9点05分,火势蔓延至3507厂的棉花库,导致其起火,形势极为严峻。
火灾发生后,3507厂棉花库因位置优越,成为消防队员监控火势的首选地点。消防人员迅速行动,首先控制了棉花库的火势。随后,西安消防支队政委郑永夫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公用事业局和煤气公司的相关人员登上已扑灭的棉花库大楼,试图评估整体火情。然而,由于浓烟密布,几乎完全遮蔽了管理所的储罐区,导致视线受阻,无法进行有效观察。
郑永夫政委与西安消防支队的张华民、贾西海两位副支队长,毅然决定亲自驾车进入储罐区,实地查看火势。出发前,他们坚持让年轻的随行人员留在安全区域,并说道:“我年纪比你们大,我进去就行,你们在外面等着。”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领导风范。
经过全力抢救,火灾在3月7日晚上7点05分被彻底控制。虽然两个400立方米的球形储罐完全被毁,但其他三个100立方米的球形储罐、七个同等容量的卧式储罐以及八辆液化气运输车都未发生爆炸,成功防止了更大的灾难。
西安市民应铭记这一天的英勇行为,正是由于这群消防员的全力以赴,西郊地区才得以避免一场严重的灾难。他们的勇敢和牺牲精神,使得整个城市免于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西安市煤气公司在此次事故中损失惨重,共有七名员工不幸遇难。其中包括公司副经理罗宝晨、负责办公室文秘工作的宁方磊、液化所的技术人员史沈根、液化气销售部门主管卢照东、管线所的技术工人张焕来、液化所运输队的司机杨建发以及液化所的电工张军峰。这些员工来自公司不同部门,在各自岗位上为保障城市燃气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次事故中,西安市消防支队的多名队员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爆炸和烧伤伤害。其中,第七中队的班长党小军因伤势严重导致永久伤残;第九中队中队长晏红安的身体有36%被烧伤;第六中队的牛相成烧伤面积高达97%;第四中队的刘鹏和第九中队的朱兆飞分别有43%和45%的皮肤受到烧伤。此次事件共造成31名消防员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