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美人,天地神灵,一江千古汇清流。1月13日晚,第五届湖北艺术节闭幕演出——大型话剧《屈原》在湖北剧院精彩上演。至此,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五届湖北艺术节正式落下帷幕。
本届艺术节是湖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是湖北近年舞台艺术、美术及群众文艺创作和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展示。
本届艺术节历时23天,包括优秀剧目展演、小戏小品展演、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等,全省28台剧目、15个小戏小品、102件美术作品和250个群文作品于武汉集中展演展出,200多家文艺单位、5000多名文艺工作者共赴艺术之约。同时,各展演剧目均设有惠民票,吸引众多观众走进剧场欣赏艺术,凸显“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宗旨。
舞剧《乐和长歌》剧照
第五届湖北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共有28台各类剧目参加,好戏连台、佳作迭出,可谓精彩纷呈,喝彩叫好不断,充分显示出自第四届湖北艺术节以来的3年中,全省戏剧艺术工作者所取得的突出艺术成就。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开展舞台艺术创作,陆续推出了一大批努力传承荆楚文化、体现湖北精神、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剧作,使本届艺术节在参演剧目数量、质量和演出场次方面,都高于历届湖北艺术节,可喜可贺。
本届展演反映出极为鲜明而又突出的特点,即题材分布较为广泛,兼有历史题材、神话题材、革命题材、现实题材等;剧种样式丰富多样,京剧、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豫剧、阳新采茶戏、山二黄、郧剧、文曲戏、曲剧、湖北越调等多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等多个舞台艺术门类纷纷亮相,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戏剧创作、表演等各个门类实力强大、人才济济,反映出湖北舞台艺术老中青队伍的勃勃生机和旺盛创造力。通过本届展演,切实感受到湖北戏剧艺术不仅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而且现实可观、未来可期。
注重历史题材的新开掘
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湖北戏剧面向历史进行深入开掘是其必然的选择,故历史题材的剧目在本届展演中占有重要比重。新获第十七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话剧《屈原》,就是一部思想艺术水准很高的佳作。其在编剧、导演、舞美、表演等各个方面都精心、精到,从多个侧面将屈原这个千古传颂的人物刻画得性格鲜明、血肉丰满。他关心楚国的兴盛衰亡,深刻洞察秦国的虎狼之心,竭尽全力维护国家的利益,通过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揭示出他可以鉴照天地的耿耿丹心。列入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的舞剧《乐和长歌》,是一部值得重点关注的剧目。其以春秋战国为历史背景,以大胆想象和虚构的艺术手法,讲述了“乐国”与“和国”之间合纵连横、纷繁复杂的政治历程,同时将楚文化独特的编钟古乐、舞蹈、辞赋、竹简等元素编排融入其中,以美轮美奂的舞台呈现,揭示出“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远古中华文化精髓,也与当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遥相呼应。曾参加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京剧《优孟》,是一部较为少见的以丑角挑大梁的精彩之作,其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刘向《说苑》等著作,以“优孟衣冠”“优孟马谏”“庄王绝缨”等为人们熟知的历史典故为脉络,表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在楚王宫廷的一段耐人寻味、别开生面的故事,从历史小人物身上反映了某种弥足珍贵的大智慧、大情怀和大担当。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历史题材创作扶持工程项目的黄梅戏《女国医》,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史料记载、被百姓颂为“女扁鹊”,更被汉武帝封为“女国医”的义妁为主人公,以惊心动魄的剧情结构和激越动听的黄梅声腔,生动刻画了这位传奇女国医爱憎分明、有胆有识、不畏生死的丰满形象,倾情讴歌了其作为医者的大爱仁心。同为文化和旅游部历史题材创作扶持工程项目的汉剧《夫人城》,则聚焦《三国演义》中着墨不多的女性人物孙尚香,以“剑舞”“困城”“还斗”“焚心”四折戏,细腻而深情地还原和再现了孙尚香的一段非凡经历,并从战争的角度传递对于女性乃至人性的深刻思考,其不仅展现了汉剧诸多极具特点的大段精彩唱腔,更给观众带来了难得的视听享受。
京剧《优孟》剧照
根据元代无名氏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改编的荆州花鼓戏《烂柯外记》,是一部出色的戏曲作品。其以朱买臣的戏曲故事和“马前泼水”的典故为蓝本,进行了具有创新性的改编,人物也作出了颠覆性的改变。剧作从烂柯山下刘秀兰设台招婿,到穷书生朱买臣破解棋局,再到朱买臣三考不中自暴自弃,无奈之中的刘秀兰设计休夫,致其知耻后勇得中除官。未料想朱买臣衣锦还乡时,刘秀兰等来的却是一盆清水。戏曲以严格的人性逻辑解剖与展开叙事征服人心,并以开放式的结尾给观众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也让旧故事讲出新滋味。阳新采茶戏《仙岛湖之恋》是一部神话题材的风情剧作,其以跌宕起伏、凄美感人的故事徐徐展开,所颂扬的是人性真、善、美的主题。黄梅戏《名伶余三胜》是一部可圈可点的戏曲佳作,其以湖北罗田九资河为地域背景,通过“送别”“赴汉”“逼婚”“惊艺”“创调”“魂别”“御封”等情节曲折、内容丰富的7场戏,并将黄梅戏、京剧、汉调、东腔等多个剧种的唱腔和技法完美融合,形成大胆创新的艺术形式,讲述了从湖北走出的一代戏曲宗师余三胜的坎坷而辉煌的传奇人生。黄梅戏《一代义伶邢绣娘》更像是一段引人入胜的民间叙事,其以曲折动人的剧情和优美动听的唱腔,艺术地再现了底层伶人邢绣娘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反映了主人公对黄梅戏艺术矢志不渝、薪火相传的深挚情感和执着精神,以及情系乡梓、济民救孤的宽阔情怀。
探索革命题材的新发现
现代革命题材也是本届展演体现的重要方面,相关剧目对此也进行了颇具创新性的艺术呈现。楚剧《汉口茶港》采用了现代革命历史和茶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来勾勒和反映20世纪30年代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作为著名的“东方茶港”的汉口,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商。然而,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深重危机,以江汉生为代表的汉口茶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戏曲以表演难度高、唱念做打并重,且人物内心矛盾与戏剧冲突十分强烈的艺术追求,使剧作具有了可喜的当代戏剧特质。现代文曲戏《广济往事》则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武汉会战”为背景,表现“田家镇保卫战”发生前夕、广济县城即将沦陷之际,百年老字号店铺“大布周”囤积三千匹大布是烧还是存的两难选择,富有层次地展现出剧中的店铺老板及普通民众在外族入侵、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民族意识和民族大义的自我觉醒,激发出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敌的家国情怀,同时也揭露了那些自私失节、认贼作父汉奸的丑恶嘴脸。
作为湖北省现存的9个地方稀有剧种之一,被誉为“汉剧之母”的山二黄,以独特风格演绎《青春何恐》,取材于湖北竹溪本土革命先烈何恐的英勇事迹,通过“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朋友情”等情感表达,及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情节勾连,描绘出几近被湮没的革命志士何恐短暂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并通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生动揭示了这位革命先烈既有胸怀大志、无所畏惧的一面,又有作为普通人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另一面。北路子花鼓戏《到中原去》是一部富于青春气息的剧作,反映出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一批爱国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投奔中原解放区宣化店参加革命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剧作以充满紧张惊险的戏剧氛围,以及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生动展现了一群爱国知识青年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坚定志向,以及在中原解放区学习、生活、战斗和成功参加中原突围的动人场景。剧作用质朴的语言和激情的演唱,讴歌了他们为理想和信仰不惜奉献青春热血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题材戏曲演绎革命时期的感人故事,对于赓续红色血脉,特别是教育和影响当代年轻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话剧《屈原》剧照
追求现实题材的新表达
现实题材的剧目在本届展演中占据了多数,从其生活视角与主题意蕴来看,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开掘和表现。其中,话剧《如歌》是参演剧目中唯一的当代城市生活题材。《如歌》以武汉40年的变迁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作为异乡游子的心灵之旅。剧作通过一个个有意味的生活场景的呈现,及细致入微的人物情感与心理刻画,不仅呈现了人物自我的深刻反思,更反映了其对故土深沉的情感回归,令观众得以窥见时代环境中,人们的心路历程和精神风貌。而更多的剧作则将镜头对准乡村生活,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口、不同的主题,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思考和发现。楚剧《田耕牛本传》以40年为时间跨度和某种喜感的方式,表现了庄稼把式田耕牛一家祖孙四代的农耕故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免除农业税,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生动展现了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巨大变迁,以及村民是怎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京剧《绿水青山》以鄂州峒山村十年巨变为创作背景,带着对“脱贫以后如何继续往前走”的思考,艺术化地展现了近年来鄂州市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方面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整部剧凝重洗练、气势恢宏,剧情编排巧妙,舞美设计精致,演员表演富有张力。荆州花鼓戏《外婆的返湾湖》,在主人公悔与恨、喜与悲的交织中,讲述乡村真挚的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以及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伤痛与如何自我疗愈,有较强的艺术冲击力。歌舞剧《青春恰自来》提供了乡村叙事的一个新的重要视角,表现了一批在外闯荡、事业有成的现代青年,感知新时代乡村振兴和青年创业机遇,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在城市生活中累积的才智返乡,共建美丽乡村的艰难过程,极富青春动人的气息。随州花鼓戏《新农人》以真实质朴的情节,讲述了一个大学生放弃在大都市的工作,选择回到生他养他的贫困乡村创业的感人故事。荆州花鼓戏《老家》,融入了美丽乡村、共同富裕、青山绿水等主题,通过对生存与发展、过去与未来、坚守与传承等两代人价值观和生命体验的碰撞与沟通,对如何坚守精神家园和重塑价值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表现。
突出长江保护、水利建设、生态环境等主题的参演剧目,也有精彩动人之处。民族歌剧《汉水丹心》以“为了一江清水永续北送”为主题,聚焦生态保护和库区振兴,表现了库区人民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情怀和非凡境界。创作者刻意用地域性的音乐调性来表达,使剧作具有了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郧剧《清水湾》围绕汉江河畔清水湾养殖户面临的困境展开叙事,将南水北调“守井人”及其背后的艰辛与付出,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感人至深地表现出来。湖北越调《百里丹渠》以引丹渠建设为背景,生动诠释了“丹心向党、舍身为公、艰苦奋斗、求变求新”的丹渠精神。楚剧《澴河岸边石榴红》采用轻喜剧的艺术风格,借用红石榴“千籽一房”的象征意义,运用楚剧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表演特色,凸显了新时代在共同缔造、幸福前行的路上,不丢下每一个人的时代理念。其他乡村题材的剧作也别具意趣。荆州花鼓戏《春暖花开》以原汁原味的艺术特色、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凸显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每个人都要发出一束光的时代内涵。豫剧《花开柳乡》讲述了女主人公从城市回到农村,在对父亲爱恨交织的追忆中、对自我的不断反思中,从拒绝接受柳编到选择继承坚守的心路历程,探讨了保护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河柳编的价值意义。荆州花鼓戏《米爹》以鲜活的乡村田居生活为背景,以“谷雨”“大寒”“惊蛰”“大暑”等时令节气作戏曲结构上的起承转合,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当代乡村风情画。歌舞剧《一支山歌飞出岩》,以大巴山深处土家族男女青年相爱为线索,以精美的歌舞为经纬,表现了青年人为追逐梦想重回家乡,与父老乡亲一起建设家园,在歌声中拥抱幸福生活的美丽动人画卷。
纵观第五届湖北艺术节全部参演剧目,令人颇为欣慰。展演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表现在调动和运用湖北丰富的戏剧资源、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方面,使得展演作品琳琅满目、精彩纷呈;表现在对生活的努力贴近、对题材的不断开拓、对风格的刻意追求、对剧目的精心打造上,体现出可贵的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的精神;表现在将展演作为一次各个院团之间的竞赛、一次戏剧创演实绩的检阅、一次引人入胜的艺术盛宴上,从而激发了戏剧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和巨大动力,使湖北戏剧显示出洋洋大观的喜人局面。相信今后在戏剧艺术家的进一步努力下,湖北能在剧作思想深度的开拓上、艺术呈现的更近完美上、青年表演人才的培养上、受观众欢迎程度上,用更大的智慧、精力和心血,以更加追求卓越、更上层楼的气概,推动更多的优秀剧作不断问世,促进湖北舞台艺术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整版图片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