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拳破坚冰良策惠民生——常德市整治不动产“登记难”工作走笔

尚一网 2024-10-28 15:01:11

□常德日报记者 姚瑶 陈子尧

在中国文化里,“安居乐业”是人们心之所向。拥有安稳的居所,便在世间有了专属的角落,能随心布置生活,更能产生对城市的归属感,为“乐业”奠定幸福根基。

近年来,常德市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与时长,转移登记缩至2个工作日,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首次登记仅0.5个工作日,抵押注销登记更是即办即结。然而,在高效的背后,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依旧存在。

这是因为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并非在登记环节,实质是物权设定的法定要件不全,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超审批范围建设、税费未缴清等造成的。难题的背后是群众的办证难、安居难,交易难、融资难,入户难、入学难,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焦点”和“热点”。

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集中整治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的上下贯通系统抓好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之一,也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常德市委市政府及市纪委监委迅速行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严标准推进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集中整治。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响应,周密部署,综合施策,排查化解工作成效显著。今年4月以来,全市共摸排问题项目86个,涉房共19287套。目前,已化解问题项目68个,涉房17301套。

党政引领谋大局 部门联动促整治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核心在于为民办实事。为让不动产权人切实感受整治成果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常德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监委多次调度部署,明确工作要求,筑牢整治工作的政治保障。

为了形成调度有力、目标明确的工作态势,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一把手半月一调度、分管领导一周一调度”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属地自查、建设单位上报、登记机构梳理以及信访、网络渠道征集等方式,进行多轮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治方案,压实工作责任,有序推进整改。

市本级共梳理各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项目14个,涉房5184套;还排查出“办证慢”“办证不优”等问题;各县市区全面摸排,梳理出各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项目72个,涉房14103套。精准摸排明晰底数,明确了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重点与方向。

解决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既能解群众之忧,又能正风肃纪。为此,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公开了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线索和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武陵区南坪街道望月社区市民张敏在拨打投诉电话后,感慨地说:“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回复我,而且态度非常好,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市自然资源规划部门与市纪委监委建立日常互动工作机制,定期报送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工作进展情况。市纪委监委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指导监督。“督导一般选择摸排问题较多的县市区,但这次汉寿县上报摸排数据比较少,我们督导工作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也能达到督促整改的效果。”9月25日,市纪委监委六室工作人员及时下沉汉寿县进行督导。

目前,市、县两级已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纪委监委牵头、自然资源部门担当、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良好局面。今年4月份以来,市本级共接到投诉电话(信件)9起,均妥善处理,群众满意。向纪委监委移送的问题线索1个,处分违纪人员5人。

深化改革优服务 源头治理除顽疾

在组织、督导县市区开展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整治工作的同时,常德市要求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深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总结整治经验,坚持举一反三,努力杜绝新的“登记难”问题。

为做好消存量、控增量,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构建从规划管控、用途管制、立项审批到建设交付、验收登记全建设周期的管理机制,强化“一码关联、一码服务”,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日常监督管理,推动不动产登记与办证前置要件诸环节的闭合互动。

对群众反映的“办证慢”“办证不优” 等登记环节的问题,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常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紧扣“办好一件事”,推出“组合拳”,设置“潮汐”窗口、企业专窗,提供专人“帮代办”服务、上门服务。常态化实施“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竣工即交证”“网签即预告”等服务模式,启动抵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二手房“带押过户”、“商转公”顺位抵押、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视网集成联办以及24小时“不打烊”登记等便民措施,基本实现全程网办、同城通办、跨域可办;开辟“绿色通道”,在银行、开发企业设立延伸服务网点,推行“周六不打烊”制度,方便群众办证。

今年4月以来,常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着眼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或修订完善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制度》《失信行为人员管理规范》《关于启动“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工作方案》《上门服务工作制度》《“绿色通道”管理制度》等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工作制度。

4月,常德市民之家不动产登记窗口新增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当月便收到了来自群众的点赞:“谢谢你们,你们热情主动的服务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温暖。”

感谢人李先生20世纪90年代申请从常德籍变为香港身份居民,并定居香港。前段时间,李先生回到常德,申请对在常不动产信息进行变更,因年代久远,公安部门已无法找到当年户籍注销的原始档案,办证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李先生在常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该情况后,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办证流程,积极主动联系公安部门,为李先生开辟“绿色通道”,节省了大量时间。7个工作日后,李先生顺利办理了不动产信息变更。

与李先生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常德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家们,“现在的服务真是太周到了,不仅效率高,而且非常方便。”近年来市、县两级共收到办证群众(企业)寄送的感谢信5封、锦旗22面,更多的是微信(电话)、网络留言致谢等最朴素、最真诚的感谢方式。

在为老百姓谋幸福的价值考量下,一批“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被“限时办结”,一批曾是难事、堵点的历史遗留问题迎刃而解,灵感四溢、精致入微的暖心创举,一件件从党员干部的交流论证中走进现实,不断刷新企业家、老百姓对常德不动产登记服务工作的评价与期待。

深挖问题明底数 分类施策解难题

从2019年上半年起,常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权籍调查科科长刘先志几乎每个月都会接到电话,“刘科长,我这不动产证啥时候能办下来啊?进展到哪一步了?”直到今年9月,刘先志再次接到来电,“真是谢谢您,这事能解决真不容易。前几天我已经把不动产证办下来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电话那头的来电有些哽咽。

来电者反映的不动产“登记难”项目是万建紫庭项目二期,共涉及业主798户,建筑面积总计124532.68平方米。该项目土地在2018年被长沙市公安局司法查封,为解决700多户业主的“登记难”,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一案一策”要求,专题研究处置方案,明确在确保司法执行资产安全的前提下,解除整个项目土地资产查封,并派专人多次赶赴长沙市积极推进解封工作。最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8月对该宗土地予以解封,9月,常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了除7号楼以外的剩余796套房屋的首次登记,解决了该项目购房业主长期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问题。

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刚告诉记者,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的背后,是错综复杂的“个性”问题,办理者既要拿出超常办法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也要依法依规,严守“安全边界”,要有担当,有智慧,敢作为地去解决和处理。他表示:“我们要主动‘挡’在群众的面前,把‘登记难’问题解决好,交出让老百姓满意的成绩单。”

今年4月以来,市、县两级工作专班依据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属地管辖、依法稳妥的原则,采取一类问题一套方案,叠加各类化解政策,分类处置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针对审批手续不齐全无法通过联合验收的,由住建部门组织房屋质量、消防安全验收,自然资源部门根据认定结论出具规划意见,办理不动产登记。在麻阳街项目现场,居民们拿着崭新的房产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开心地说:“感谢政府部门,让我们的房子有了合法的身份。”

针对建设单位违反规划审批超用地红线及跨宗地等原因不能办理登记的,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对超土地红线按协议出让补缴土地出让金及调整跨宗地红线后,按省化解指导意见办理登记。

针对开发商欠缴税费、购房群众无法完成购房合同网签备案的,他们按照“证缴分离”“先证后税”的原则,由当地政府实施追缴,同步为无过错且履行相关义务的群众办理登记。今年7月,办证难题终于得到解决的桃源县垣景公寓的20户购房群众专门向桃源县委寄去了感谢信。

针对建设单位不配合提供项目建设资料、不申请规划条件核实和竣工验收导致群众长期无法办证的,自然资源部门借助纪委监委介入,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攻坚。今年9月,石门县永兴街道刘家坪公寓楼的53户群众解决了困扰10年之久的办证难“心病”。

针对纳入国家保交房清单的项目,在守住安全底线、完成竣工验收的前提下,他们对购房群众已交清全部购房款、契税和维修金的,按照“群众无过错即办证”的原则,实现了“应发尽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