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知名博主杨小米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细节对我触动很大。她说在低谷时期,连一张去找男朋友的火车票都买不起,也就是说除了能解决温饱,其他的什么都做不了。看到这里,我也想起了以前自己的一些窘态。
交不起学费
我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交学杂费,家里没钱。我爸就跟我叔去借,结果我叔没借,还跟我爸说:你咋混成这样了,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
这句话可能是气话,也可能是我叔对我爸的怒其不争。我爸高中毕业,毕业后在乡镇企业工作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辞职,还自己做过多种生意,但是都没成,结果就是连我们的学费都拿不出来了。
在我爸那个年代,高中毕业无异于现在研究生毕业了,按照我叔的逻辑,我爸应该混得挺好,结果混成现在这个样子,所以他也是有些瞧不起我爸了。可事实是,我叔终归还是没有借给我爸钱。我也不记得后来我们的学费是咋凑够的。
从那个时候开始,在我内心深处就埋下了不安全感的种子。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也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小学初中都是在家吃饭睡觉,到了高中需要住校,我非常节俭。一般同学的生活费每月1000元以上,而我一般也就跟父母要几百块,就这样还花不完,每天的生活费也就六七块钱。除了吃饭打热水,我几乎不买任何东西。
舍不得坐公交,骑自行车去上学
甚至后来为了省钱(因为从我家坐公交车到学校需要5块钱),我都不坐公交车去学校了,而是骑着自行车。从我家到所就读的高中约莫有15公里左右,即使在冬天,我从家骑车到学校浑身湿透是家常便饭,而且骑车的时候,还得穿毛衣,如果穿羽绒服湿得更透。到学校后,我就将自行车放到车棚里,回家的时候才会再骑,每次骑的时候,我都得带一块抹布,因为半个月才回家一次,那时整辆自行车上已经布满了灰尘。
高中时期,住校的一般都是农村的,家庭条件相对来说都不是很好。记得有一个女生,她也挺节省的,每次回家都会带回来一些煎饼咸菜,这样就能节省一些饭钱。我听说这件事后,也让我妈给我炒了咸菜,也带了煎饼到学校,我一般每天吃一顿煎饼咸菜,其他两顿会买着吃,这样也能节省一些。一般早上我会买个甜饼,一个鸡蛋,这样就能吃饱。到了中午吃碗馄饨,算是我一天中吃得最好的了,晚上吃煎饼咸菜。我感觉这样搭配既能保证营养也能省一些钱。
大学兼职,即使渴着,也舍不得买矿泉水
后来上了大学,这样省吃俭用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大学期间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打工赚钱了,只要是假期,我基本上都出去兼职,像发单页,在饭店端盘子,保洁(就是给城里人家里打扫卫生,一般到过年才会有)等等我几乎都做过。出去兼职,我都是自己带水,如果忘记带水,宁愿一直渴着,也不舍得买矿泉水。
为省打车钱,徒步15公里回学校
有一次,我去大润发茶餐厅兼职,大润发是有班车的,晚上八点有班车。不曾想我干着干着就忘点了,错过了班车。那个时候公交车也早就没了,打车还舍不得,于是我就咬咬牙走着回学校了,从大润发到学校有10公里,我清楚记得那天还是圣诞节,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时,我只想着赶紧走回学校,为了尽快赶回学校,我还也会跑,跑累了就走走,歇过来接着再跑。不过,这一路上倒也不单调,因为马路边有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陪着我,好一个难忘的圣诞节。
人生无难事,干就完了
如今已经工作多年,也有了一些积蓄,早已不用像以前那样节俭了。虽然当时的节俭带给我的是尴尬和痛苦,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也挺美好的,就像现在的网络热语:那不是我的黑历史,那是我来时的路。奋斗时的窘态,都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
网上说寒门再难出贵子,我不知道寒门和贵子的标准是什么,但我知道,生活在如今的时代,只要你肯干,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除非遇到意外(疾病意外之事故之类的)。与其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不如自己努力奋斗,努力去干。如果自己不行动,即使社会给你发钱,你生活也好不了。
再一个就是不要跟别人比,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我们比以前更好,我们的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好就行了,知足常乐,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