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这个国家,外界常叫它“隐士王国”,在金正恩的领导下,街头车辆的构成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以前,日本车在朝鲜街头算是老大,但现在,中国车异军突起,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不光是汽车市场的变迁,还能看出朝鲜跟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些微妙调整。
朝鲜人口大概2500万,但私家车数量少得可怜,据统计也就2万人左右有车,算下来占比才千分之一。这比例放哪儿都低得离谱,跟咱们国家满大街跑的车比,简直天壤之别。这些私家车主要集中在首都平壤,而且大多不是普通人能随便买的。
朝鲜的私家车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分配的,像是给奥运会拿奖牌的运动员、知名科学家或者高级官员这些有功勋的人;另一种是少数有钱人自己掏腰包买的。
不过在2017年之前,私人买车限制特别严格,得经过层层审批。后来金正恩放宽了政策,才让更多人有机会申请牌照,但即便如此,普通老百姓想拥有一辆车还是难如登天。
街头上的车稀稀拉拉,除了私家车,还有些公共汽车、货车啥的,但数量都不多。平壤的街道宽是宽,可车流量跟国内随便一个县城都没法比。车辆少,某种程度上也跟朝鲜的经济状况和政策有关,毕竟这国家一直对外封闭,物资流通不畅,汽车这种大件儿更不是随便就能普及的。
日本车曾经的主导地位早些年,朝鲜街头的私家车以日本二手车为主,尤其是一些丰田、日产的老款车型。这些车多是从日本市场淘来的二手货,车龄不短,可能有些零件都生锈了,但发动机还算皮实,能跑。
日本车能占主流一方面是历史原因,朝鲜跟日本离得近,二手车市场成熟,价格相对便宜,能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朝鲜。另一方面,日本车耐用、省油,挺适合朝鲜那种路况不太好、油价又不便宜的环境。
那时候,中国车还没啥存在感,欧美车更是稀罕货,街头跑的大多是这些日本老车。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金正恩上台后,这格局慢慢变了。
现在要说朝鲜街头什么车最多,那答案肯定是中国车。据一些公开数据和分析,近年来中国车在朝鲜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妥妥占据了半壁江山。吉利、奇瑞、比亚迪这些品牌,逐渐把日本车挤下去了。这变化可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儿,背后有好几个原因。
首先是中国车的价格接地气。欧美车动不动就几十万人民币一辆,日本新车也不便宜,但中国车就不同了。一辆普通的吉利或者奇瑞轿车,在朝鲜卖个几万人民币,虽然对年收入才3000块左右的平壤工人来说还是天价,但在进口车里已经算便宜的了。
朝鲜经济条件有限,能省钱当然是首要考虑,所以中国车在这点上占了大便宜。
以前一提中国车,很多人可能觉得不行,质量差、毛病多。但这几年,中国汽车工业突飞猛进,技术进步明显。像吉利帝豪、奇瑞瑞虎这些车型,不仅耐用性不比日本二手车差,有些地方还更胜一筹。比如燃油经济性好,维修简单,这些都特别适合朝鲜那种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方。
朝鲜跟中国接壤,丹东到新义州就隔一条鸭绿江,货运方便得很。中国车和零部件可以源源不断地运过去,成本低,速度快。相比之下,日本车得靠海运或者其他渠道,中间环节多,成本自然高。加上中国车企还在朝鲜建了维修网络,配件好找,修起来也方便,这都让中国车更吃香。
具体到品牌,吉利在朝鲜市场上挺活跃,帝豪、远景这些车型卖得不错,价格亲民又实用。奇瑞也有不少皮卡和轿车,能适应朝鲜的各种路况。这些车逐渐成了街头的主角,日本车的影响力被削弱了不少。
除了中国车和日本车,朝鲜街头偶尔也能看到美国车、德国车、瑞典车的身影。不过这些车数量少得可怜,基本都是政府高官或者特权阶层的专属。德国车里,奔驰挺常见,尤其是迈巴赫这种豪华型号,象征身份地位。
美国车可能是些老款的福特或者通用车,瑞典车则有沃尔沃,听说还是70年代的型号。这些车多是外交渠道或者特殊进口进来的,普通人压根儿碰不着。
朝鲜自己的汽车工业说完进口车,咱再聊聊朝鲜本土的汽车工业。朝鲜有三家汽车厂,最出名的叫“和平”汽车厂。这厂子早年是在韩国援助下建起来的,那时候朝韩关系还没那么僵,韩国提供零部件,朝鲜负责组装,造出来的车贴个“和平”牌车标就上市了。
后来朝韩关系恶化,韩国撤资,零部件也不供了。和平汽车厂怎么办呢?转头找中国合作。从中国进口零部件,甚至直接进口整车,然后在厂子里换上“和平”车标,摇身一变成了“国产车”。
这操作虽然有点“拿来主义”,但成本低,见效快,也算是个聪明办法。现在街头有些挂着和平车标的车,其实里子是中国货。
和平汽车厂的生产能力有限,年产量估计也就几千辆,主要供应政府和军队,普通人很难买到。不过它好歹给朝鲜汽车工业撑了个门面,也为中国车的普及间接帮了忙。
中国车能在朝鲜崛起,跟金正恩的政策调整分不开。他2011年上台后,搞了一些经济开放的动作,想让外资进来,刺激经济。中国作为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自然成了重点合作对象。汽车行业就是个缩影,中国车大量进入,某种程度上也方便了物资运输和人员流动。
2017年那次放宽私人购车限制,是个标志性事件。以前买车得国家点头,现在只要有钱有关系,就能申请牌照。这政策一出,平壤街头的车明显多了起来,尤其是中国车,成了新宠。当然,这“多”也就是相对以前而言,跟咱们这儿还是没法比。
金正恩还推动了跟中国的经济合作,比如比亚迪在朝鲜设组装厂,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这种模式既帮中国车站稳脚跟,也让朝鲜有点工业基础的模样。
中国车在朝鲜的销量这几年一直在涨,市场份额稳步扩大。平壤街头50%以上的车是中国品牌,这数字挺能说明问题。吉利、奇瑞这些车企针对朝鲜市场推出了不少实用车型,比如吉利远景,油耗低、维修方便,很受用户欢迎。奇瑞的皮卡也能拉货跑长途,适应性强。
中国车的竞争力不光在产品本身,售后服务也跟得上。中国零部件供应充足,修车网点慢慢建起来,车坏了不至于没辙。这点比日本二手车强多了,那些老车零件不好找,修起来费劲。
往后看,随着朝鲜经济慢慢开放,跟中国合作加深,中国车在朝鲜的地位估计还会更稳。金正恩如果继续推改革,可能不光是进口车增加,本土汽车工业也会起步。和平汽车厂现在是组装为主,将来说不定能搞点技术研发,造些更适合朝鲜的车型。
不过这过程肯定慢,朝鲜的基础太薄弱,经济底子差,短期内街头车多不到哪儿去。中国车可能会继续霸榜,毕竟性价比高、供应稳定,其他国家的车想挤进来难度不小。
中国车占据朝鲜街头半壁江山,不只是个汽车市场的事儿,还能看出中朝关系的影子。中国是朝鲜最大的靠山,经济上、贸易上都离不开。中朝边境贸易一繁荣,车自然就跟着来了。这也说明朝鲜对外开放,哪怕步子小,也是偏向中国的。
反过来,日本车被挤走,也跟朝鲜跟日本的关系冷淡有关。政治影响经济,经济又反过来塑造街头面貌,这逻辑挺清楚。未来要是朝鲜跟其他国家关系有变,街头车辆的构成可能还会有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