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亿还没套现,李嘉诚先被淘汰,商务部讲出两句话,给交易定性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3-30 12:04:55

李嘉诚最近摊上大事了,他原本想着把旗下43个港口打包卖给美国公司贝莱德,套现1700亿港元,结果钱还没到手,先被各方势力围剿。

这场交易不仅搅动了资本市场,更让国家安全问题浮出水面。

但细想之后,不难发现这事从一开始就透着古怪。

一、“在商不言商”

3月初,李嘉诚旗下的长和实业突然宣布,要把分布在23个国家的港口资产卖给美国贝莱德集团,其中包含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战略港口。

228亿美元的交易额,听起来是笔大买卖,但懂行的人立刻发现不对劲。

首先,价格有问题。十年前李嘉诚卖部分港口股权时开价193亿美元,现在把更多核心资产打包,反而只卖228亿。这种“加量不加价”的操作,在商业上根本说不通。

更奇怪的是交易方式——全球招标的环节直接跳过,贝莱德一报价就火速签约。有业内人士透露,曾有内地企业出价更高,但被李嘉诚团队直接无视。

商务部的专家白明说得直白:“在商不言商。”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笔买卖明面上是商业行为,背地里藏着不能明说的目的。

二、官方的连环警告

中方的反应比想象中更快更狠。短短三周内,外交部、港澳办、商务部轮番表态6次。

虽然没有直接点名李嘉诚,但外交部那句“反对经济胁迫”的发言,配合港澳办官网连续转载的《大公报》社论,就差直接喊出“立即停止交易”了。

而资本市场用脚投票更真实,消息公布后,长和实业股价连续11天暴跌,300多亿港元市值蒸发。

股民们心里清楚:涉及国家安全的生意,从来就不是单纯的买卖。

三、美国打的什么算盘

很多人都说李嘉诚这笔买卖不干净,贝莱德收购港口的动机也不单纯,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这家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董事会里坐着三位美国前国防部高官,CEO频繁出入白宫。他们要买的巴拿马运河港口,控制着中国21%的海运量。

简单来说,美国想用商业手段卡住中国外贸的脖子——哪天不高兴了,随便找个“安全检查”的借口,就能让中国货轮滞留港口,造成供应链瘫痪。

这不是杞人忧天,因为早在2021年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就玩过这招,故意拖延中国货轮72小时,导致企业赔了上千万美元违约金。

现在美国要复制这种套路,而且是在更关键的巴拿马运河。

四、李嘉诚的进退两难

面对各方压力,李嘉诚团队先装聋作哑,后来憋出个“优化资产结构”的官方说辞。这种糊弄小孩的解释,连自家股东都骗不过。

有消息称,李嘉诚儿子李泽楷最近突然跑到北京,表面是参加论坛,实则是找相关部门“灭火”。

但时间不等人,距离交易最终交割不足5天,香港特首李家超已经放话“依法处理”,《人民日报》海外版更是直接警告“企业出海要系好安全带”。

这些信号再明显不过:在国家安全面前,没有“商业自由”的免死金牌。

五、中方的反制底牌

中国手里其实捏着好几张牌,且不说利用法律手段,香港国安法里的经济安全条款、反垄断法都能用得上。

就单提商业反制,就够李嘉诚喝上一壶。

要知道,中远海运已经放风“对战略资产感兴趣”,摆明准备截胡。最狠的是釜底抽薪——港交所可以直接叫停交易,除非李嘉诚想让长和实业退市。

还有个暗招是找美国黑石集团“谈心”,这家贝莱德的“老东家”董事长苏世民,3月25日刚被请进钓鱼台国宾馆。这招围魏救赵玩得漂亮,既给了美国资本圈压力,又不用直接撕破脸。

现在摆在李嘉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主动毁约,赔贝莱德45亿美元违约金;要么硬着头皮交割,然后看着自家资产被各种审查卡死。

但无论选哪条,1700亿套现的美梦都要泡汤。

而且经此一事,李家这些年所剩无几的口碑恐怕是再难恢复。

他们这些年嘴上说着“根在中国”,转身就把经营30年的战略港口卖给美国。这种两面派做法,已经让“爱国商人”的人设彻底崩塌。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那句“没有祖国的商人只会被欺负”,算是给这件事定了性。

这场风波给所有人上了生动一课: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再精明的商人也不能只算经济账。当商业利益撞上国家安全红线时,所谓的“商业自由”不过是镜花水月。

李嘉诚这次要是真栽了,也只能怪自己误判了时代大势。

4 阅读:2950
评论列表
  • 2025-03-31 07:11

    李嘉诚就是美帝在中国一奸细、卧底……

  • 2025-03-31 06:46

    这狼崽崽从来没养熟

紫蓝谈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