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解体,给中国带来哪些经验教训?

苏飞说国际 2024-01-01 09:32:01

苏联在斯大林时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的发展过程,尽管经历了二战的惨痛打击,苏联仍旧能够与欧美西方相持对抗,而且不落下风。

但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进入巅峰期之后的十年,则在里根的一系列战略打击下迅速崩盘。

这实际上并不是偶然,足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经验教训。

教训一:在面对全球政治格局时,我们不应低估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影响和实力。对自身经济和财政的稳健性也应持有清醒的认知,尤其在新冷战时代,因为红利和繁荣可能会迅速消退。不要轻易低估西方尤其是美国,不要高估自身财政和经济力量的可持续性,一定要对新冷战时代特定红利消失之后随之而来的财政考验甚至颓势做好准备。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的领导层高估了能源和石油收入所带来的临时经济繁荣。

他们高估了这种靠能源红利和高利润石油天然气工业造就的「虚假盛世」的可持续性,反而把这种能源外快和带来的高额利润当成苏联自身的天赋,继而不思进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同时苏联这些领导人也低估了美国完整和健全的经济体系,要知道美国可不像苏联一样是个偏科生,而是三大产业全面发展的优等生。

这种误判导致了原本的美苏缓和政策遭到破坏,使得80年代的冷战进入一个更加紧张的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进,苏联不得不面对其资源枯竭、能源红利耗尽和财政压力增加的现实。

这些挑战使得苏联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导致社会经济状况恶化、政治动荡和人心浮动。

苏联前总理雷日科夫和美国前情报总监罗伯特盖茨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都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且认知高度相同。

盖茨在自己的回忆录《冷战亲历者》中尖锐地指出:

「苏联当时对美国的策略和动机有了严重的误判。苏联的领导层误将美国的暂时性挑战看作是一个持久的、不可逆转的结构性问题,这种看法误导了他们的策略选择。」

事实确实是这样,苏联领导层将美国遭遇的短暂问题误当做是长期危机和致命缺陷,所以她采取了一个又一个强硬而果断的行动。

然而仅仅几年之后,随着形势的迅速转变,苏联人惊讶地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对她而言漫长而又残酷的对抗游戏。

苏联必须动用自己的整个国家力量——并非只是军事资源——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历史证明,苏联获得的优势是相当短暂的,这与此前俄国人的预测正好相反,一场史无前例的残酷考验正等待着她。

苏联人必须为自己在70年代发动的世界攻势买单。

教训二:苏联的城市化和经济繁荣并没有增强其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稳定性和韧性。相反,这种富裕的表象掩盖了苏联在内部的脆弱性。

1985年,苏联面临着财政压力和美国的经济打压,但这种压力并非苏联首次经历,斯大林时代这并不是一个不能克服的问题。

因为,苏联人民在斯大林时代是生活条件、教育水平相对低下的一代人,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承载力,能够随时默默忍耐一切苦难和艰辛。

正是苏联人民的这种坚韧使斯大林的国家在二战中最残酷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

著名军史学家李德哈特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曾经这样写道:“其实,俄国所以幸免覆灭,七分是靠长期遗留下来的原始状态,三分是靠苏联革命后一切技术发展的成就。这种看法不仅是指俄国军民的不屈精神——他们能吃苦耐劳,在物质缺乏的条件下也能坚持下去,而换做西欧军民,就会瘫痪下来。”

一个具备现代工业却原始的国家,往往是最具有痛苦承受力的。

他们靠的并非现代意义的民族精神,而是艰苦环境下与生俱来的对苦难的麻木不仁,这种对苦难的麻木和忍耐才是底层贫苦人民最强大的力量。

然而,进入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的社会和经济情况发生了变化。

随着经济的增长,新一代的苏联人更加追求享乐和舒适生活,而这种转变削弱了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抵抗力。

美国中情局局长比尔凯西也注意到了这一变化,在他看来: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富裕起来的苏联民族比斯大林时代更加外强中干,相比于1945年的斯大林时代,1979年的苏联规模虽然更加庞大,却更加脆弱,其无法承受哪怕是1945年十分之一的苦难和挫败。」

正是这些衣衫靓丽的俄国人热爱享乐胜过尊崇纪律,他们相比于先辈是软弱怯懦的一代,也将是不堪一击的一代。苏联是一个极有耐力的国家,在他的人民没有尝到过一点美好生活的滋味以前,苏联是不太可能出问题的。

这一点对于现代的中国来说也是有启示意义的。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现代化,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人可能对于前辈在面对困难时的耐心和韧性知之甚少。

如果不加以警惕,这种转变可能会使得中国在面对未来可能的挑战时,缺乏足够的准备和韧性。

教训三:全球化削弱苏联的经济安全而非强化了苏联的经济安全。

在斯大林的统治下,尽管苏联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挑战,但其工业和经济结构仍然相对封闭和独立。

这种自给自足的策略使得苏联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尤其是避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制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全球化的浪潮,苏联逐渐与西方国家建立了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

虽然这在短期内可能带来了一些经济和技术上的好处,但长期来看,这使得苏联的经济和科技体系变得更加脆弱。

苏联的能源市场仰赖于西方,苏联的工业体系脱离于西方之外,关键技术设备离不开西方支持。

对于美国和其盟友来说,这为对苏联实施制裁和经济打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手段。

当八十年代到来,特别是在里根的领导下,美国采取了更为强硬的对苏政策。

由于苏联在许多关键领域依赖西方的技术和资源,这些制裁和打击迅速产生了效果。

苏联的经济体系和科技基础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导致其在全球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受到挑战。

苏联在斯大林时代,能够与西方相持对抗,不落下风,但在巅峰1980年之后的十年,则在里根的打击下迅速崩溃,这实际上并不是偶然。就像罗纳德里根在上台前观察到的那样,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苏联尽管看似更加强大,但却拥有更多的敌人、更难以为继的财政体系、更依赖于西方的经济命脉和更加软弱不堪的人民。

所有的这些都使得打垮苏联成为一件并不那么困难的事情,至少比苏联人自己想的更容易

0 阅读:54

苏飞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