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距离深圳建市已经过去了14个年头,此时深圳的人口已经从1979年的30万出头增至336万多人,暴增了11倍有余。
快速发展的城市边界和落后的城市治理形成鲜明反差,留下大量安全漏洞,为这座年轻的城市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位于罗湖区西北部的清水河镇虽然毗邻全深圳的商业核心区,但在90年代初依然不尴不尬地属于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概念,这里的城市内容相当复杂,既有大量的居民区,又分布着众多的工厂、仓库、交通场站,俨然是个巨大的物流中心。
在清水河到底有多少危化品仓库,这些危化品仓库又是否得到了规范的管理,在当时是个没人能说清楚的问题。
1993年8月5日下午1点26分,天气炎热,从清水河附近的八卦岭到整个罗湖区,正在午休和工作的人们突然被一声巨响打乱了正常的节奏。
90年代的深圳
他们纷纷走出房间循声张望,只觉得巨响是从东北面传来的,但后续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电视上、电话里也没有消息。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又传来一声巨响,声音比之前听到的还要大得多,只见市区的北部偏东方向冒出一朵巨大的蘑菇状浓烟,引得众人议论纷纷。
在那时很多人看见蘑菇云还是从电视上,“会不会是原子弹爆炸了”,随着这样的猜测四起,一股恐慌的气氛很快席卷了城市。
此时是下午14点28分,在爆炸中心的清水河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仓库,景象更加恐怖,在那朵几百米高的蘑菇云冲天而起的同时,周围的大楼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像积木一样炸得支离破碎。
这个危化品储运公司仓库的面积有2000多平方,里面存放的危化品数量众多,1点多第一次爆炸后赶到现场的消防员至今仍然清晰地回忆起那个下午:
骇人的蘑菇云
化学品燃烧产生的热量比普通的木头、棉花之类的高得多,由于火场的温度过于炙热,他们的手套无论碰到什么东西都会立马腾起白烟,靴子踩在地上也是“嗤嗤”作响。
他们压根不知道里面烧的是什么鬼东西,反正火焰不是红色,而是花花绿绿的,景象诡异又恐怖,连钢材都烧红了。
更加要命的是,危化品仓库附近居然没有可靠的消防水源,要扑灭如此迅猛的火势,靠路边消防栓的水根本无济于事。
而且清水河虽然名字里带两个水,但却没有直供水源,负责供水的消防车要到两公里以外的红岭路取水,消防队员个个急得直跺脚,有人甚至从水池里背水向出事仓库泼洒,真正说明了什么叫“杯水车薪”。
在消防队员奋战了几十分钟之后,失去控制的大火引燃了更加可怕的物质,并导致了第二次更加剧烈的爆炸。
当时的消防员真是视死如归
这次爆炸的威力太大,造成的伤亡和损失远超第一次,几乎是爆炸的同时大部分人的耳朵就听不见了,此时已经有市、区公安局的多位领导、干警和一些记者闻讯赶来,也成了爆炸的受害者。
深圳电视台在现场拍摄的记者戴杰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力量把他狠狠推倒,全身上下多处烧伤,肩胛骨粉碎性骨折。
《深圳晚报》的摄影记者赵青当时和市公安局的两位副局长王九明和杨水桐在一起,爆炸的冲击波把赵青给掀飞了出去,他砸在地上以后当场昏迷。
也是老天保佑,赵青总算是捡了一条命,他全身上下一共缝了18针,左脚跟还粉碎性骨折,至今留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
但两位副局长却当场牺牲,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副厅级干部因为指挥灭火而牺牲的还是不多见的。
这是赵青被炸飞前拍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现场的惨烈已非文字所能描述万一:距离爆炸中心周边2公里之内,所有的房屋门窗、玻璃都被爆炸砸得粉碎,这次爆炸产生了大概20多个巨大的火球,像一道火墙一样向四面八方蔓延。
火球所过之处,无论是周边的十几座储物仓库、两幢办公楼,山上的植被还是放在堆场里的大量货物无一例外,全都熊熊燃烧,成为了火海的一部分。
罗湖区的主要医院里一时间挤满了送来的伤员,断手折脚,开膛破肚,呻吟声和呼喊声震耳欲聋。
这次大火的扑救进程相当缓慢,由于火势已经超出了深圳市的消防处置能力,广东省不得不从周边的几个市紧急抽调消防人员,甚至隔壁的香港都出动了消防员和直升机前来支援。
危险品仓库旁有一条通往香港的铁路,是众多物流、外贸公司运送货物到香港的交通要道,因为罗湖距离香港非常近,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同样吓坏了许多香港市民。
这条铁路如今已经废弃
由于爆炸点距离加油站、储油仓库和多达35节的液化气槽罐车、煤车车皮都很近,不足200米远的地方还有两个近百吨的双氧水罐,如果任由火势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弄不好深圳十多年的发展成果要毁于一旦。
由于时任市委书记兼市长厉有为在国外访问,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众孚当机立断下,终于从广深铁路公司调来车头把运液化气和运煤的车皮拉走。
这个举措总算是亡羊补牢,避免了更加惨烈的后果,很快10个危化品仓库就有8个发生了爆炸,要是那些车皮不拉走,清水河估计就是另外一副样子了。
据后人测算,那些液化气的爆炸威力比一颗广岛原子弹还大,一旦引爆,深圳特区除蛇口和沙头角的部分地区,都将成为废墟。
入夜之后,清水河的大火依然在熊熊燃烧,夜空如同白昼,由于大量香港媒体也加入了报道的队伍,此次爆炸已经成了国际性事件,不仅广东省,连中南海都知道了,想要低调处理已经不可能了。
事发几小时后,深圳依然在燃烧
但深圳市委宣传部给全市主要报纸媒体发出的指示是:事件报道只用新华社稿件,报社自己的采访内容只能发组织抢险的消息,两位副局长牺牲的事暂不提,也不能报伤亡情况。
这样的安排让人们感到费解:这么重大的事情如果连伤亡情况都不报道,岂不是掩耳盗铃吗?而且就算深圳本地的媒体不报道,外地和香港的媒体也会报,深圳已经丢了一次脸,还要再丢第二次吗?
可市里领导不能也不敢做决定,此时由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黄华华带领的省应急班子已经赶来指挥协调灭火抢险,于是深圳主要报刊的负责同志就报道的口径和尺度问题专门找到黄华华请示。
黄华华听完众人汇报和了解了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的意见后明确指示:对大爆炸要如实报道,同意深圳特区报报道伤亡情况和两位副局长牺牲等情况。
从黄华华的角度考虑,深圳是一座对外开放的城市,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决不能给外界留下“故意封锁消息”、“隐瞒事实真相”的印象,一时的面子和改革的全局,二者相比孰轻孰重是很明显的。
黄华华
受此鼓励,《深圳特区报》当天晚上即写出通稿,向外界真实、及时地说明了8.5清水河爆炸的实际情况及现场抢险工作的推进情况。
事实证明黄华华的决策是正确的:由于《深圳特区报》等媒体透明、详细地报道清水河爆炸的实际情况,反而避免了外界媒体的主观猜测和谣言,在宣传层面占据了主动。
至8月6日早上5时许,清水河的火势基本被扑灭,并幸未波及清水河油气库。最终爆炸导致15人丧生、800多人受伤,3.9万多平方米建筑物毁坏、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是深圳建市以来损失最大的灾难。
十年之后,黄华华出任广东省省长,并带领广东省战胜了SARS、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使得全省GDP9年增长了超300%,人称“兆元省长”,当然这是后话。
事发至今已经21年了,然而这次安全生产事故的惨痛教训却令许多人终身难忘,时时提醒着我们居安思危,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