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000万卖掉最大医院,16年后花20亿重建:宿迁医改魔幻故事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06-24 13:45:07

1996年8月,宿迁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建市,下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四县和宿城区。

和当月建市的泰州差不多,宿迁是江苏13个城市中最年轻的,常年经济总量最低,加上“辈分”最矮,因此被戏称为“十三妹”。

在从淮阴市分出来之前,宿迁只不过是一个县,当地公立医院虽然有一百多家,但运转效率低,民众看病难,做手术更是不容易,稍微有个大点的毛病就得去邻近的市寻医问诊。

而且,很多公立医院因为效益不好,只能靠政府的财政“接济”,几乎到了连医生护士的工资都发不出来的窘境。

1996年,宿迁医院的医生月薪平均才200元左右,而全市大概只有2家医院能正常发工资,甚至出现了外地医院花钱到宿迁挖人的情况。

当年宿迁市一角

但宿迁的财政又谈何容易?当年成立时,宿迁下面的四个县都是省级贫困县,是江苏省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级市,所辖市本级一般财政收入仅4094万元。

到了1999年,加上中央和省里的转移支付,宿迁全市的财政总收入不足10亿,支出却达14亿之多。

究其原因,是包括政府机关、医院、学校在内的各类体制内队伍太庞大,吃财政饭的人数多达11万之众,在旱涝保收的心态下,当地社会事业发展如同一潭死水。

治乱象需下猛药,1999年宿迁市下定决心搞社会事业改革,第一刀就砍向了全市的大小医院。

被后世诟病的一点在于,宿迁的这次“医改”行动有简单粗暴之嫌,其“疗法”只有一个,就是把公立医院全部私有化,俗称“卖光医院”。

网友晒出的宿迁市人民医院老照片

2000年3月,沭阳县的3家乡镇卫生院进行私有化改制试点。四年后,宿迁全市134家公立医院中有133家已经完成了民营化改制,宿迁成了全国仅有的没有公立医院的地级市。

其中,一部分医院卖给了私营企业,一部分卖给了医院的领导和职工,当年医院“行情”最便宜的时候,200万元就能买下一家中等规模的医院,而基层医院甚至只要几十万就能接手。

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2000年宿迁市政府将全市最大的市人民医院作价7000万元卖给了上市公司金陵药业,有人做过统计,三年里宿迁市的133家医院一共卖了4个亿。

有人曾指出宿迁市人民医院7000万转手给金陵药业是“贱卖”,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在被卖掉之前市人民医院的负债已近一个亿,成了政府财政不堪承受之重。

当然,激烈的改革也遇到过激烈的反弹,其中部分原因是改革动了那些吃大锅饭的人的奶酪,另一部分原因是私有化后利益分配不均,还有一部分则是对“私有化”没有信心。

如图

比如沭阳县中医院在第一次改制卖给民营医院“仁慈医院”时,就发生过医院职工拿大铁锁锁住门诊部大楼,并表示要去北京反映情况的事件。

但最后沭阳县中医院还是卖了,2002年以800万元卖给了医院职工,私有化后连续三年营收猛增:2002年底营业收入为1400多万元,2003年为2300多万元,2004年3400多万元。医院职工的收入普遍超过了改制之前。

中医院改制后的当月,院领导就决定抛弃原来的以中医疗法为主的思路,全面开展西医相关业务,因为西医受众更广、见效更快。

有个段子曾经在沭阳中医院流传:说当年有一位省里的领导来中医院视察,对院长说“希望一进中医院,就能闻见一股煎药的香味”。

结果院长却淡定地回应:“领导,搞中药可以,但我们的员工得先吃上饭。”

中医院一角

宿迁“卖光”式的医改行动吸引了全国的目光,自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度引发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大顶尖学府之间的论战。

2006年,北大医改课题组到宿迁低调调研,在亲身体验当地的医疗质量之后发表了一份《宿迁医改报告》。

这份报告肯定了宿迁医改后的部分成绩,比如政府财政负担减轻、医疗资源数量迅速增加、医院管理加强、竞争手段丰富,医务人员积极性增强等。

但是,报告同样摆事实、列数据称:宿迁的医改并没有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根本问题,医院大幅增收的同时,群众没有充分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利益。

主要问题表现为:在看病过程中,医生诱导病人多做检查和手术,不需要开刀的问题却安排病人开刀,不是很严重的疾病故意说得严重。

俗称过度医疗

在当地医院开药、手术、检查,包括开CT、B超检查单,医生都可以拿到提成,有的甚至还有“指标”。

这就相当于,原先医生只是在桌面下拿好处,收红包,现在变成了公开拿好处,收红包,多出来的利润医院领导分大头,其他医生分小头。

即便是在私有化的乡镇医院,医疗成本也是居高不下,举例子说:原来国家规定儿童可以免费打的疫苗,现在要收费100元,免费的脊髓灰质炎糖丸都要2块钱一粒了。

与此相应的是医院收入和利润的迅猛增长,宿迁市人民医院2004年收入9000多万元,2005年光是上半年医院的收入就达到6500万元,沭阳县人民医院一个骨科的进账一年增加了400%。

在前文曾经提到过的仁慈医院,一位科室主任悄悄地告诉调研组的人,他们盖新大楼时向银行贷款3000万元,结果才3年时间就全部还上了。

一时间,高端医疗设备比比皆是

除了病人看病贵,全面私有化还带来了大量的副作用:第一个就是医院为了增加收费项目,开始不计成本地扩建新大楼、引进价格高昂的现代医疗设备。

在宿迁,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医院就配备了彩超、CT、核磁共振等,甚至一些一级医院也购置了CT,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仪等,医疗资源从原先的不足转为严重过剩。

在大兴土木,高价采购医疗设备的背后,自然还存在不可避免的吃回扣、送好处等腐败问题,而最后流水般花出去的钱还是由老百姓买单,因此有看病群众抱怨“来医院之后钱和纸没两样”。

该报告同时认为,政府“卖光”医院后,卫生行政部门对当地医疗机构的控制和监管力度不足,是导致当地医疗问题丛生的重要原因。

而半年后清华大学发表的《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则对宿迁的改革行为持肯定立场。

人满为患的某地医院

该报告从医改前宿迁财政和医院的现实角度出发,认为“卖光”医院是一条迫不得已但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道路,并直言“宿迁市没有义务成为全国医疗改革的标杆”。

就在全国依然围绕着宿迁医改的得失开展大论争时,2009年一个消息却打破了当地的平静。

原来这一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医改,决定三年年财政下拨8500亿元财政资金补助公立医疗机构,没有公立医院的宿迁眼看要和财政扶持失之交臂。

虽经全力争取,以医疗卫生事业投资管理中心的名义拿到了几千万元的财政补助,但宿迁依然损失了约7亿元的财政拨款,而且区区几千万元对于全市400多家医院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聊胜于无。

受到这一事件刺激,宿迁市开始筹划将当初部分转让给私人和私企的医疗回购。

更讽刺的事情来了,此时的宿迁市人民医院年收入逾6亿元,金陵药业有近三成的净利润来自于该院,成了该公司当之无愧的最大摇钱树。

如图

虽然宿迁市给出了10亿元的高价,但对方根本连眼都不开,后来出价又提升到20亿元,金陵药业依然毫不松口。

随后,市政府领导一咬牙,一跺脚,决定在本地新建一家公立医院,为了和原来的宿迁市人民医院有所区别,新医院定名为“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医院项目一立项,预算就跟脱了缰的野马一样狂飙不止,从原来的15亿上调到18亿,又从18亿涨到20亿,后来在医院的介绍中只能含糊其辞地写“总投资20多亿”……

2016年, 在“卖光”医院十年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开始运行,但在医院正式开业前夕,已经内定为医院党委书记的宿迁医改执行者、原市卫生局长却突然落马。

在几个月之前,当年操刀全市医改,果断卖光全市医院,此时已经位居某省副书记的大领导也已经被“双开”并立案调查。

大兴土木

新医院开张2年以后,7年多前拍板投入20多亿建立这家医院的时任市领导也出了事,至于他和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项目之间的关系,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更绝的事还在后面,2024年2月20日晚上,曾获评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的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顶棚突然发生坍塌。

尽管在当代中国魔幻故事很多而且随时可能发生,但我们真心不希望,围绕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再发生更加魔幻的事情。

0 阅读:2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