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好友就活该被嘲讽?”一场源于社交媒体的矛盾竟最终酿成了一条生命的逝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52318523f16602b73fd6eba80e82f06.jpg)
厦门一名女子刘某因被骑友曾某持续发布嘲讽视频,在极大的心理压力下选择溺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bedcfc742159009610ea4d7bf38eaa5.jpg)
而曾某因此被判侮辱罪成立,有期徒刑一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cd5e1b0ca4cda8c2ceee65546ae153.jpg)
这起案件不禁引发社会深思:网络暴力究竟有多可怕?背后推手又该承担什么责任?
删除好友引发的“网络风暴”![](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0833c721f830e562440d04a7fb62bdd.jpg)
刘某和曾某原本只是骑行活动中偶然相识的骑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daf7e4c28ab75d87801a1e3ae1b5845.jpg)
事情的起因看似简单,2023年3月,刘某因清理社交圈删除了曾某的微信好友,还在朋友圈发文表示希望圈子“纯粹一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0dbe60d2c83a8f37ca5139b7c95caf.jpg)
然这一操作触碰了曾某的“底线”。不满的曾某在网络上对刘某发起了攻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83e5d430bcb4d8cf484e61af9cae5ed.jpg)
他不仅截图刘某的朋友圈公开嘲讽,还在骑行群中搬运刘某骑车摔倒的视频,配上带有侮辱意味的文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5e166183c4abdc52fcf0e6d0eec82e7.jpg)
这一切对刘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尽管她选择忍耐,还向相关部门投诉,但曾某的嘲讽却变本加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163b86107512c8ce09a45d7897227b5.jpg)
甚至在刘某提起诉讼后,曾某仍然在网络上发布侮辱性内容。直至刘某于2023年6月选择结束生命。
侮辱罪成立:玩笑还是恶意?![](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b9af02e2c9087416a99f513007e65c4.jpg)
案件审理过程中,曾某始终辩解称自己的行为只是“调侃”,而非恶意侮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679b06f49a53296563289ec1f11f701.jpg)
他还强调自己并不知晓刘某曾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更无法预料其会因此自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b2c164722af8c87656b41d07faaea39.jpg)
根据一审和二审的判决书,法院认定曾某通过持续性的网络贬损行为,已公然侮辱他人,并且其行为直接引发了刘某的心理崩溃,导致悲剧发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10960d6425ddcb2ba21d09c08480d3.jpg)
法院指出,曾某针对刘某的身高、体型、骑行技术等进行反复嘲讽,甚至模仿其账号发布阴阳怪气的视频,这不仅降低了刘某在社交圈的评价,更直接击垮了她的心理防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9050802fddb7ca54beaef486a0a878b.jpg)
特别是在刘某自杀前的三天,曾某发布最后一条视频,对她的嘲讽达到了顶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99d4c673eb88960ba0008521b6ad24.jpg)
这种行为不仅无法归为“普通评论”,更因时间关联紧密,与刘某的自杀形成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精神疾病是根源,还是借口?![](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d1511fb4a8f0df33d424990b1ac800f.jpg)
案件中,刘某生前曾被确诊为重度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762207f3defc1295a50d6504f412ac.jpg)
曾某辩护方认为,刘某的死亡更可能是由于疾病、家庭矛盾等多方面压力所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3430f90445be2f85d97a47f340072f2.jpg)
法院认为,尽管刘某曾有病史,但她已通过治疗基本稳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0e4aeb138d7cff1f74ccc10a799479.jpg)
证据显示,她的精神状态在遭遇网络攻击后明显恶化,并明确指认曾某为其精神压力的主要来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107035131311242c3663b3122eb7b5.jpg)
刘某留下的纸条中提到:“我以为自己可以坚强战胜一切,但曾某害了我。”
这让人深刻体会到网络语言暴力对心理脆弱者的毁灭性打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23f87bbac6c9e47fae8bd92bef838e.jpg)
对曾某来说,或许这只是一场“无伤大雅”的网络交锋,但对刘某,却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络暴力下,如何守住心灵的防线?![](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453deff567b5b8209fd5444993ebd60.jpg)
这起案件不仅让人心痛,更提出了一个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网络上的言行是否需要更严格的约束?当“玩笑”成为他人的利剑,语言的边界又在哪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63a7fb7bf4b0e1bf0d3b8fdca0bbc6.jpg)
“刀子嘴”确实不会“豆腐心”,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伤害,却可能对别人造成深远的影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1ab8368bac1e012a012617c57dfe623.jpg)
网络时代,每个人的言论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噩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d1ce48633c164622a267fa9d7f95f3.jpg)
如何用法律守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同时呼吁公众对弱势群体的更多理解与包容,是这起案件带给我们的警示。
伤人的“轻言轻语”,值不值?![](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c3bd388d1e213c638588240dc12b194.jpg)
人言可畏,网络语言暴力更甚。刘某的离世是网络暴力引发的又一起悲剧,但它绝不能成为最后一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a51a863c79c2f12375e953642e500f.jpg)
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在键盘背后敲下的每一个字,是善意的表达,还是可能深深刺伤别人的利刃?
你是否也曾在网络上感受到类似的语言伤害?如何守护网络文明,杜绝语言暴力?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