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曹丕的死讯后,吴蜀两家,第一个动起来的,就是东吴。

当时东吴这边,已经基本分完了蛋糕,并且恢复了足够的战争实力,早就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此时恰好又遇上魏国死了皇帝,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所以,公元226年五月,曹丕去世;八月,孙权就正式下令,出兵伐魏!
而此次孙权进攻的主要目标,正是几年之前,关二爷围攻的襄樊地区。

在整个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代,江汉平原这块区域,绝对是戏份最多的一个区域!前期这里是刘表的地盘,刘表死后,这里就成了魏蜀吴三家的角力点。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魏蜀吴三家任何一家,其实都无法控制整个江汉平原。
因为这块地形,实在是太特殊了。

江汉平原的北部是汉水,南部便是长江,而在两条主要水道中间,几乎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没有任何防守依仗。
这也就意味着,魏蜀吴三家任何一家,想要完整控制整个江汉平原,必须得同时掌握长江和汉水。当年关二爷围困襄樊,就是因为当时蜀汉已经掌握了江汉平原南部的长江,此时只要再拿下襄樊,控制汉水,就能进一步控制整个江汉平原。
同样,当年曹丕南下的时候,因为没打下江陵,事后只能撤兵。而魏军撤了之后,东吴就能以江陵为核心,再次占领江汉平原的大量土地,甚至略微突进之后,就能抵达襄樊。

因为三家长期在这里进行角力,当年富庶的荆州核心区域,到了三国时期,却已经十室九空。
而此次的东吴,就是看准了曹丕去世,魏国无暇外顾。所以,当时孙权就盯上了襄樊。一旦打下襄阳,控制了汉水,接下来东吴就能再次得到一块战略宝地!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孙权派去主攻襄樊的,并不是之前大放异彩的那几个将领。不是在夷陵击败刘备的陆逊,不是死守江陵的朱然,也不是在濡须口大破魏军的朱桓。
甚至也不是当年东吴几位初代老将的儿子。

而是诸葛瑾。
不过,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诸葛瑾在东吴的处境,其实有些尴尬。虽说孙权很信任他,但因为诸葛亮在蜀汉那边太过重要,这就导致诸葛瑾的处境,始终有些尴尬。
另外,在东吴这边,诸葛瑾属于是孙权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他的情况,其实和陆逊、朱桓这帮人特别像。所以,诸葛瑾真正开始掌权,其实也是在白衣渡江行动之后。

白衣渡江的时候,诸葛瑾担任南郡太守,直接负责吴蜀两家对抗的最前线。曹丕进攻江陵的时候,诸葛瑾则是带兵在外围作战。最后虽然并没能击退曹真,但也在外围策应了江陵城,给江陵城内的朱然,降低了不少压力。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此次曹丕去世之后,孙权才愿意重用诸葛瑾,让诸葛瑾负责带兵进攻襄阳。
这既是为了内部平衡,不让之前那几个立下大功的将领,过于势大;同时也直接证明,孙权对诸葛瑾的能力和忠诚,都不容置疑。

总之,随着孙权一声令下,诸葛瑾带兵进攻襄樊地区,孙权则是带兵进攻江夏。如果这两个战场,都能打赢。接下来,东吴就能一口吞下整个江汉平原。
在出兵的那一天,孙权同样是意气风发。
因为在他看来,这一战,东吴的优势,同样十分巨大。

除了此时魏国刚刚死了皇帝,正处于内部人事动荡期之外,襄樊那边的情况,也和几年前截然不同。
当年关二爷打襄樊,打的是一座超强军事基地。当初刘表控制这里的时候,就在这里经营多年。后来,曹操则是兵不血刃,就直接拿下了这里,此后又在这里经营多年。到了关二爷攻城的时候,襄阳和樊城,城防都被强化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
但到了诸葛瑾攻城这一次,情况大不一样。

因为几年之前,襄樊之战刚刚结束,吕蒙背刺关羽成功之后,魏国出现了一个战略误判。
当时的曹丕,刚刚上台。曹丕认为,接下来东吴很有可能会继续北上,直接进攻襄樊。而以当时襄樊的情况,魏国是很难在这里挡住吴军的。所以,在那一年,曹丕下令,让镇守此地的曹仁,直接向北撤退到宛城,企图把战线向北退到宛城一带。
而为了不让东吴顺利拿到襄樊防线,当时曹丕还同时下令,烧了襄阳和樊城。

后来的事情证明,曹丕的这个判断,显然是错的。因为后来,东吴并没有继续北上,而是转头去夷陵和刘备开撕了。
但这样一来,就导致襄阳和樊城,多年经营的城防工事,基本全部被毁。尽管后来,曹魏集团再次这里建城,但因为时间不足,总归无法迅速恢复到当年的巅峰状态。
所以,当诸葛瑾进攻襄樊的时候,他面对的襄樊,远比当年关二爷面对的襄樊,要好打很多。

而东吴这边容易,魏国那边可就难受了。
刚刚登基的曹叡,此时连曹丕的丧事都还没彻底处理完,就赶上这么一件事。而此时要击退诸葛瑾,用人问题,就成了曹叡最头疼的问题。
到底该派谁去呢?

派曹休和曹真去?这显然很不妥!这两人原本就手握重兵,此时曹叡又刚刚登基。如果马上让他们去前线,很容易尾大不掉。而且,此时这两个人,都有自己直接负责的战区,也不方便轻易调动。
而如果换其他水平不行的将军去,且不说四位辅臣能不能同意,光是风险,曹叡就担不起。
毕竟,此时襄樊并没有太强的城防工事。万一守不住,让诸葛瑾顺利拿下襄樊。那么接下来,诸葛瑾会不会也像之前的关二爷那样,再来一手‘威震华夏’?到那个时候,曹叡是不是也要学他爷爷曹操,开始思考要不要迁都?
于是最后,司马懿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在此之前,司马懿从来没打过仗,就算这次接触军队,也不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而作为辅臣,让他去前线,既能让司马懿远离中枢,让曹叡更轻松的控制权力。其他几位辅臣,也无法完全反对。
就这样,在曹丕去世仅仅不到三个月之后,文官出身的司马懿,就被调到了襄樊,直接对抗东吴的正面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