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当时的曹叡眼里,司马懿这次去前线,并不会取得太好的结果。能守住襄樊,正面挡住诸葛瑾,就已经算最好的结果了。

毕竟,在此之前,司马懿从来没打过仗,也没做过军队统帅,直接负责一场战争。
所有人其实都在等着看司马懿的笑话。
但接下来,当司马懿抵达襄樊之后,他的战绩,却让所有人都瞬间‘哑然失色’。
他很快就击退了诸葛瑾,斩获超过千人。而且,还干掉了诸葛瑾的副手,一个叫张霸的将军。

后世没有人知道,这场仗司马懿到底是怎么打的。
不是我们不想讲,而是因为在史书上,司马懿的这场出道之战,一个字的记载都没有。
但显然,这一战的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司马懿用实际战绩证明,自己原来也很能打。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战,司马懿完成了一个‘重要转变’。
他从一个纯粹的文官,开始逐渐转入了军界。
在击退了诸葛瑾之后,同年十二月,司马懿升任骠骑将军。几个月之后,曹叡又再次下令,让司马懿督荆、豫二州诸军事,成了荆州方向的前线司令!

这一下,司马懿不光从文官转职成了武将,而且一跃成了和曹休、曹真并肩的战区司令。曹真负责益州方向,曹休负责扬州方向,而司马懿从此就开始负责荆州方向。
对此,后世的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是曹叡在搞权力平衡。通过提拔司马懿,制衡另外两位宗室重臣的兵权。同时,当这三位重臣,全部被调出去负责军事之后,中枢那边,就只剩下了一个老实人陈群。这样的话,曹叡也可以更轻松的抓稳皇权了。
……
随着司马懿登场,三国的故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随着司马懿登场,历史的主线剧情,将会进入到下一个广为后世人所熟知的剧情。

这个剧情,叫做‘诸葛亮北伐’。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将会看到人类战争史上‘最极致的谋略’。其他将军,打仗的本事,往往都只局限于战场之内。但诸葛亮打仗,却可以通盘进行全局考虑,将智战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所以现在,让我们把视角重新调回到蜀汉这边。

在得知曹叡登基的消息时,诸葛亮已经搞定了南方的叛乱,并且重新训练好了那支‘无当飞军’。此时的蜀汉集团,已经转危为安,并且重新拥有了一定的战争实力。
而到了这个时候,诸葛亮就准备着手开始自己的下一步计划了。
从始至终,诸葛亮对蜀汉集团的处境,一直都很清楚。

如果闭门自守,只坚守益州本土,是绝对守不住的!用一个最直观的比喻来形容,就是现代很多战略游戏当中的‘一矿打九矿’。
三国之中,魏国的国力最强,人口最多,地盘最大。蜀汉地盘最小,人口也最少。
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大家都平稳发育,发育的时间越久,双方的整体实力差距越大!到最后,等到蜀汉的,就只能是被一波推平的结局。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曹丕决定南下伐吴的时候,贾诩表示反对的原因。当年贾诩的意见,就是让魏国不要开启对外战争,专心进行内部发育的原因。贾诩的策略,就是依靠魏国的体量优势,安心发展,等到整体实力可以碾压对手之后,再去一波推平。
对此,诸葛亮一直都很清楚。所以他也知道,守是守不住的!唯一的机会,就是主动对外出击,以攻带守!
在进攻当中,蜀汉固然会消耗掉一份战争资源,但只要魏国同样多消耗掉几份资源,这个结果就不亏。再加上东吴那边,同样也会消耗掉魏国的一部分资源。最后的结果,就是蜀汉消耗掉一份资源,魏国却会消耗掉九份资源!

这样的话,就算打不赢,也能维持住此时的局面。而未来一旦等到魏国以后出现内乱,让诸葛亮抓住机会,自然也就有了翻盘的可能。
请记住这个结论。
因为从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开始,接下来,他的几次北伐,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个战略来进行的。
所以,在得知曹丕去世的消息后,诸葛亮很快意识到,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来了。于是,公元227年春天,也就是在曹丕去世大半年,司马懿刚刚击退诸葛瑾几个月之后。诸葛亮率兵进驻汉中,屯兵沔阳,准备开始第一次北伐。

这是蜀汉和魏国对抗的前线。
同时,也是当年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地方。
几年之后,这里更是诸葛亮的埋骨之地。
……

在汉中地区,有一个人其实已经等了诸葛亮很久了。
这个人,就是魏延。
从刘备进位汉中王开始,一直到诸葛亮进驻汉中,在这期间,魏延已经在这里驻守了八年。

对于北伐,魏延其实也有自己的一番计划。而且当时在蜀汉集团内部,魏延的话语权极大!尤其是在军队系统内,魏延的话语权,几乎仅次于诸葛亮!
这倒也很正常!毕竟,魏延当初是刘备的心腹,属于是刘备的私人部曲。而汉中这边,又是蜀汉集团抵御曹魏的最前线。一个领兵大将,长时间在前线领兵,控制大量军队。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对于北伐这件事,魏延也有自己的看法。

当诸葛亮进兵汉中之后,魏延则是很快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丞相,您压根就不用去前线,您在后面压阵就行。”
“给我五千兵马,让我走子午谷,直接突袭长安!只要给我五千人,我就能拿下长安!”

“至于您,您可以率主力,走斜谷过秦岭,扫荡关中。”
“最终,两路大军,会师潼关,封锁关西。”、
“大事可定矣!”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子午谷奇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