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延迟退休政策的正式落地!很多人都在纠结一件事,那就是到底要不要延迟退休?延迟退休能有哪些好处?

早在去年,也就是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正式通过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方案,明确2025年1月1日起实施。1965年及之后出生的人群将首批面对这一政策变化。许多即将退休的人最关心的是:如果多工作两个月才退休,每月养老金到底能多拿多少钱?这背后的关键因素,看完你就全明白。
养老金的涨幅主要取决于三个核心要素。第一是缴费年限的累积。按现行政策,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精确到月计算,哪怕多缴两个月,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养老金金额。
比如一位男性职工原本计划60岁退休时缴费35年2个月,若延后两个月退休,实际缴费年限变为35年4个月,基础养老金按“每满一年增加1%社平工资”计算,社平工资若为8000元,每月基础养老金可多出约39元(8000×1%×2个月÷12×累计计算系数)。这还只是初始值的静态测算,实际因工资基数上涨会更明显。
第二项关键因素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变化。延迟退休两个月后,部分地区可能调整养老金计发月数。

按现行标准,60岁退休对应139个月计发月数,若61岁退休则降为132个月。若按某些地方过渡性政策,每延迟两个月减免5个月计发月数(例如延两个月计发月数降为138个月),假设个人账户余额20万元,原本每月领取1438.8元(200000÷139),延退后每月可领1449.3元(200000÷138),月增10.5元。这一调整虽然看似不多,但与缴费年限增加产生的累加效应不可小觑。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第三项长期福利——未来每年养老金调整时的优势。我国已连续19年上调养老金,调整幅度与缴费年限直接挂钩。按现行调整规则,增加一个月缴费年限在江苏等地每年养老金上调时可多拿3元(按每年工龄单价标准),若退休后继续领取养老金20年,仅这一项就多出720元总额。
同时,初始养老金基数高还会带来更高比例的挂钩调整,形成双重增益。以某地工龄单价3元/年、挂钩比例1.5%计算,初始养老金5000元每月多缴两个月的情况,前五年累计可多拿1570元调整金。

具体到1965年出生的职工群体,假设延迟两个月退休,综合效果可逐一拆解:某企业职工原参保年限为30年整,三个关键因素叠加后,初始养老金将因多缴两月增加基础养老金约42元(30年变为30年2个月,假设社平工资90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因计发月数细微调整多出11元,初始待遇每月共多53元。
在养老金上调时,工龄部分每年多拿3-6元,加上基数调整部分每年多4元,退休后首年可每月多领57元,第五年增至每月多67元,用复利模型计算,十年间这一差距会持续拉大,年增收部分相当于多缴纳费用的3-5倍回报。
这一政策的设计逻辑背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与社保基金压力的精准平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8亿,社保基金支出增幅持续高于收入增幅。延迟退休不仅缓解基金支付压力,同时完善“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对个人而言,每多工作一个月都是在定向提升自己的晚年保障。多地人社部门提醒,对于重体力劳动者等特殊群体仍有弹性退休通道,延迟退休实施方案将分层分类推进。
总结来看,对绝大多数1965年后出生的在职人员而言,延迟退休带来的好处远超想象。每月几十元的初始增加额看似微小,但却能撬动每年上调养老金时的持续增益,这种利滚利式的增长会在退休十年后形成显著差异。更重要的是,这种调整将“被动延迟”转化为“主动收益”,实现了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的双赢。
当我们将视角放长远就会发现,延迟退休正在悄然重构养老保障的底层逻辑——每多工作的两个月,本质上是在自主“储蓄”未来红利。这些看似微小的金额累积,通过“缴费年限增长+个人账户增值+政策长效激励”三重机制叠加,最终会化作持续上涨的养老金曲线。
通过将"银发价值"的释放,正推动形成“个人增收有保障、人才资源不浪费、社保基金更健康”的多赢格局。
信源:
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4294.htm
60年代退休的,如果不在编制内,正常工作退休,初中生比本科生多干7年,妙手退休前多干2个月。
你有没有算过,多干几年可能少活几年!没有谁愿意亏了自己好死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