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徐志摩有个不怎么光彩的头衔“中国离婚第一人”。当然,离婚本身并没什么不光彩,徐志摩的不光彩在于离婚过程中表现出的“渣”——他在与张幼仪的婚姻里爱上了林徽因,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爱情,不仅忤逆父母抛妻弃子,还逼迫身怀有孕的妻子张幼仪打胎……

(《人间四月天》剧照)也许各位读者会有疑问,明明有很多先行者在前,徐志摩怎么就成了“中国离婚第一人”呢?那是因为,这里的离婚不包括封建时期的休妻与和离,而专指通过合法手续解除婚约。从这个层面上来说,1922年解除婚约的徐志摩与张幼仪,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通过合法手续离婚的第一对夫妻。就连著名的“刀妃革命”,末代皇妃文绣与末代皇帝溥仪离婚,那也是在9年之后的1931年。徐志摩真不愧为时代的开创者,他冒天下之大不韪成功离婚后,不仅写诗庆贺,还别出心裁地以登报声明的方式把这个消息公之于众。1922年3月,在徐志摩的催促和逼迫下,刚刚生下次子还在坐月子的张幼仪无奈签字同意离婚。

(张幼仪与徐志摩)一个月后,徐志摩欢欣鼓舞地写了一首名曰《笑解烦恼结》的新诗送给张幼仪。全诗共四小节,其中第一小节中有这样几句:“忠孝节义——咳,忠孝节义谢你维系,四千年史髅不绝,却不过把人道灵魂磨成粉屑,黄海不潮,昆仑叹息,四万万生灵,心死神灭,中原鬼泣!咳,忠孝节义!”此处,徐志摩把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忠孝节义”唾骂为束缚灵魂自由的万恶之源。第四小节的内容是:“如何!毕竟解散,烦恼难结,烦恼苦结。来,如今放开容颜喜笑,握手相劳;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听身后一片声欢,争道解散了结儿,消除了烦恼!”此处,徐志摩更是直抒胸臆,把摆脱封建包办婚姻看作是一桩值得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全然不顾张幼仪当时的感受。

(徐志摩)徐志摩的狂欢并未就此打住。离婚8个月后,也就是1922年的11月,徐志摩连续两天在《新浙江报》(徐志摩是浙江海宁人)发表《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原文如下:“我们已经自动挣脱了黑暗的地狱,已经解散烦恼的绳结……欢欢喜喜地同时解除婚约……现在含笑来报告你们这可喜的消息……”在徐志摩口中,他与张幼仪的婚姻就是“黑暗的地狱”,离婚则是“解散烦恼的绳结”,是一件欢欢喜喜的好事,值得含笑报告天下人“这可喜的消息”。是啊,徐志摩是自由了,解脱了,但张幼仪呢,她却要独自一人抚养阿欢和彼得两个幼子,这对于一个旧式女子是何等的难事!

(徐志摩剧照)这就是徐志摩,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爱情,可以不顾忠孝节义,可以不惜抛妻弃子。徐志摩有一首诗,很能反映他的这种价值观:“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徐志摩的这首《忘了自己》相当著名,直至今日仍被人们引用不绝。但是此诗美则美矣,却折射出徐志摩的畸形价值观——为了爱情,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父母亲情、包括养育职责、也包括仁义道德……(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