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佩服老外!中国观众认定的烂片,被北美观众当成宝!

青青游子衿 2025-02-19 18:46:57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美利坚人民,

明明自己都认为是烂片,却还是一个劲地往下咽!

已经翻译过了

一、北美观众:烂番茄52%的“情怀盾牌”也能舔出信仰感

当中国观众对着《美国队长4》的豆瓣5.3分狂敲键盘、痛骂“漫威已死”时,北美观众却用实际行动证明——烂片?不存在的!只要顶着漫威的logo,我们就能闭眼吹!

这部被中国观众戏称“剧情稀碎、特效五毛”的超级英雄电影,在北美首周末怒砍8850万美元票房,轻松登顶周冠,甚至全球首周票房突破1.8亿美元。

反观国内,三天累计票房不足8000万人民币,连《哪吒2》单日票房的零头都摸不到。

更讽刺的是,北美烂番茄媒体评分虽仅有52%,但观众爆米花指数竟高达80%——“你说烂?可我们看得爽啊!”

人家美国人也不喜欢

中国观众不解:

“这届老外是不是对‘情怀’过敏?”

毕竟,安东尼·麦凯版“黑美队”和红浩克强行组CP的剧情,连漫威铁粉都吐槽“像在看《绿巨人》同人剪辑”。但北美观众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盾牌还在飞,漫威就是我的家!我的家人!”

美国不愧是盛产“家人侠”的地方......

来看看美国人的评价(已翻译):

“这么强调红巨人干嘛啊?!”

“做得太仓促了!”

“对话毫无意义,打斗勉强还行,但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大烂片,在电影院我差点直接走人了!”

“这部电影真的太令人失望了!”

硬顶着压力强夸的也有很多:

“动作编排得很好,你还想要求什么啊!”

二、中国观众:拒绝烂梗,从抵制“超英PUA”开始

中国观众这次是真的“支棱”起来了。

面对《美国队长4》的摆烂三件套——剧情混乱、特效敷衍、角色刻板——大家选择用脚投票。首日排片11.6%,上座率仅6.5%,最终票房预测1.28亿人民币,连制作成本的零头都赚不回来。

反观《哪吒2》,国内票房狂飙120亿人民币,豆瓣8.5分的高口碑背后,是观众对“文化自信”的集体共鸣。而这部被奥斯卡评委点赞的国漫之光,在北美却只能以720万美元首周票房屈居第五,排片量不足《美队4》的5%。

“一边是‘文化输出’被冷待,一边是‘工业糖精’被热捧,北美观众的双标玩得真溜!”

更有趣的是

北美媒体一边酸《哪吒2》“靠人多抬票房”,一边对《美队4》的扑街轻描淡写,甚至强行挽尊:“中国观众不再需要好莱坞!” 可事实是,中国观众从未拒绝优秀的好莱坞电影——《复联4》42亿人民币的票房纪录至今无人能破。我们拒绝的,不过是把观众当韭菜的流水线烂片。

三、漫威的堕落 vs 国漫的逆袭:一场审美革命的隐喻

《美国队长4》的全球扑街,本质是好莱坞“政治正确+IP续命”策略的全面崩盘。

当“黑美队”的肤色成为宣传噱头,当“红浩克”的登场只为填补剧情漏洞,超英电影早已沦为资本的游戏。而中国观众的清醒,恰恰戳破了这场皇帝的新装:“我们不是不爱超级英雄,只是不爱被当成傻子。”

反观《哪吒2》,用东方神话重构现代价值观,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打破文化壁垒。它在北美IMDb拿下8.3分,悉尼场次票价炒到460元人民币,却因排片歧视难敌“超英霸权”。这不仅是票房的较量,更是文化话语权的争夺——凭什么“美国队长拯救世界”就是普世价值,“哪吒闹海”就只能是小众奇观?

总结:烂片霸权终将过去,好故事才是硬道理

北美观众对《美国队长4》的宽容,像极了家长溺爱熊孩子:“虽然你烂,但你是亲生的啊!”

而中国观众的选择,则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对不起,我们长大了,不好骗了。”

当《哪吒2》用票房和口碑证明“中国故事”的全球潜力,好莱坞是时候放下傲慢,听听观众的真实心声了——“与其硬塞政治正确的盾牌,不如先学会尊重观众的智商。”

(本文数据及观点综合自公开报道,如有不服,请找漫威对线)

本文灵感来源于《纽约时报》经典发问:“中国不再需要好莱坞?”(据环球网报道)

---

0 阅读:0

青青游子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